雷丰芳香化浊法的作用与功效
芳香化浊法
【来源】《时病论》卷之四 。
【组成】藿香叶一钱佩兰叶一钱陈广皮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大腹皮
一钱,酒洗厚朴八分,姜汁炒
【用法】加鲜荷叶三钱为引 。
【作用与功效】芳香化湿,行气除满 。
【主治】五月霉湿,胸痞腹闷,身热有汗,时欲恶心,舌苔白滑,右脉极钝 。以及痧病、秽浊、瘴疟等 。
【方解与方论】
本证因感受时令秽浊之气所致,秽浊由口鼻而人,脾胃气机不和,故用藿香、佩兰祛浊醒脾,陈皮、半夏燥湿和胃,大腹皮、厚朴行气除满,荷叶升清降浊 。
雷丰云:“此法因秽浊霉湿而立也 。君藿、兰之芳香,以化其浊;臣陈、夏之温燥,以化其湿;佐腹皮宽其胸腹,厚朴畅其脾胃,上中气机,一得宽畅,则湿浊不克凝留;使荷叶之升清,清升则浊自降 。”
【验案精选】
(一)霉湿
(1)东乡刘某,来舍就医,面目浮肿,肌肤隐黄,胸痞脘闷,时欲寒热,
舌苔黄腻,脉来濡缓而滞 。丰曰:此感时令之湿热也,必因连日务农,值此人霉之候,乍雨乍晴之天,湿热之邪,固所不免 。病者曰然 。丰用芳香化浊法,加白芷、茵陈、黄芩、神曲治之,服五帖,遂向愈矣 。(《时病论》)(2)梁某某,男,52岁 。2009年6月30日就诊,见风头痛重10天,神疲,乏力,饮食不佳,恶寒 。舌淡苔滑,脉濡 。亦为霉雨季节感受湿霉病 。药用藿香10g,佩兰10g,苍术10g,厚朴10g,法夏15g,石菖蒲10g,大腹皮10g,川芎10g,神曲15g 。水煎内服,每日1付,日三服 。3付后,头痛愈,饮食较前增加,去川芎、大腹皮,加广香理气 。3付后痊愈 。[王礼艳,龚小雪.孙定隆老师应用芳香化浊法治疗湿霉病的经验举隅.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2-3] 。
(二)高热
赵某,男,38岁 。1984年9月23日诊 。病人发热,身疼10天,体温在39.2℃至39.6℃之间 。曾住院用抗生素、泼尼松等治疗,发热略退,但药停后高热复作 。近三日病情加重,家属要求改服中药,故邀余诊治 。现症:头晕且胀、味淡乏力、身倦无汗、中脘胀满、纳食欠佳、口渴不欲饮、小便淡黄、大便数日未解,苔白腻,中微黄,质边红,脉濡数 。此乃湿热互阻,肺卫失畅之证 。法拟清热祛湿,芳香化浊之法 。处方:生石膏(先煎)40g,苍术、白术、茯苓、藿香、连翘、郁金、大腹皮各20g,佩兰、银花各15g,车前子(包)、生苡仁各20g 。
9月26日二诊:3剂后,热退身凉,惟觉精神不振,纳食欠馨,苔薄白微腻,脉濡缓 。再拟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之法 。处方:苍术、白术、车前子(包)、滑石(包)、姜半夏、佩兰、银花、郁金各10g,陈皮、通草、厚朴各5g,苡仁20g,川连3g 。5剂后,诸症若失,病告痊愈 。
按本案初起感受寒湿,卫外阳气为湿邪所遏,湿不得化,则内有郁热,湿热互阻,故发热较高而无汗 。湿邪上蒙,则头晕而胀,湿热下注,则溺黄便秘,困表则身倦无汗 。药用生石膏辛凉清热,银花、连翘透表宣肺,苍术、白术、茯苓、苡仁、郁金、大腹皮燥湿理气健脾,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车前子引湿热下行,从小便而解 。继用健脾和胃,理气化湿之法,数剂而廖 。[李笔怡.高热验案一则.四川中医,1987,(2):16] 。
(三)病毒性脑炎
李某,男,9岁 。1990年10月6日诊 。患儿于5日前头隐痛如裹,四肢沉困,呕恶频作,日十余次,呕吐物为清水及黏液 。某院诊为病毒性脑炎,用激素、维生素Bi2、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一周,症增无减 。会诊时,症见右侧轻瘫,手不能持物,行走跌倒,肌力Ⅲ度,右侧鼻唇沟略浅,神识昏蒙,呕恶,大便溏薄,小便黄短,苔白厚腻,脉象濡滑 。血常规:白细胞10.6×10'/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8,单核细胞0.02 。脑脊液:无色,透明,蛋白(+),细胞数30个/mm? 。辨证为痰湿秽浊阻滞型病脑 。治宜解毒化浊,豁痰开蔽 。用《时病论》雷丰芳香化浊法加味:藿香叶6g,佩兰叶6g,陈皮3g,半夏5g,腹皮6g,厚朴3g,菖蒲6g,郁金3g,杏仁3g,淡竹茹6g,鲜荷叶10g,板蓝根20g 。水煎服,每日1剂,早、午、晚三次分服 。服药3剂,呕吐休止,大便成形,小便清利,语言清楚,神志转清,肌力好转为Ⅳ度 。仅存患肢乏力一症 。上方去竹茹、腹皮、杏仁,加黄芪15g,太子参10g,甘草3g,以健脾益气 。继服9剂,四肢活动灵活,饮食正常,谈笑自如,告愈停药,随访至今健康 。
按本案为痰湿秽浊侵犯脑海,阻滞窍隧,故神识昏蒙,语言不利;脾受湿困,健运失司,故脘痞呕吐,四肢不收 。方中藿香、佩兰芳香辟秽,半夏、厚朴、竹茹燥湿化痰理气止呕,杏仁宣肺启水之上源,陈皮健脾理气化痰,腹皮利尿排湿,荷叶清透郁热,板蓝根解毒,菖蒲、郁金豁痰开窍宁神 。全方芳香化浊辟秽,浚利三焦气机,融开上、运中、渗下为一体,使气行、湿化、痰除、窍启、毒散,肢灵神清,病脑得遣 。[王广见,王淑瑞.雷丰芳香化浊法治愈病脑案.四川中医,1992,(7):28-29] 。
(四)急性传染性肝炎
姚某某,男,38岁,农民 。病人乏力纳差,胸闷脘胀,反酸欲呕已延10天,小便黄赤,遍体及面目俱黄,苔黄腻,脉濡滑 。血液检查肝功能异常,
诊断为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病机为湿热邪毒内蕴肝胆,肝胆疏泄失常 。治拟芳香化浊,佐以疏肝清热 。处方:藿香、佩兰各6g,川厚朴5g,青陈皮各5g,姜半夏10g,云茯苓12g,大腹皮6g,板蓝根12g,飞滑石12g(包煎),生麦芽15g,绵茵陈20g 。以上方为主,加减服药2月,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
按上方以藿、佩、朴、陈、夏、苓等芳香化浊,以青皮疏肝,板蓝根清热解毒,滑石、茵陈利湿退黄,药虽平淡,然化湿退黄,疏肝解毒均已具备 。笔者常以此方为主,加减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其肝功能恢复常在半月至两月左右 。至于苦寒伤胃之剂,反戕脾胃之阳,常使病情迁延难愈,故吾多避用 。[杨阿芬.芳香化浊法的临床应用举隅.福建中医药,2000,31(6):39-40] 。
(五)术后霉菌性肠炎
许某,男,50岁,车祸致腹部闭合性损伤于2005年10月2日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肠多处穿孔,降结肠挫伤致浆膜下血肿,腹腔污染严重 。术中行肠修补、清腹引流术,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 。术后第7天开始发热,左中腹部疼痛,左侧腹部红肿,引流管引流出粪渣样物 。再次手术证实为降结肠穿孔、肠瘘,术中行近端结肠造口,术后继续使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污染 。术后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于第1次手术后11天,病人再度发热、感恶心欲呕、脘痞腹胀、腹痛腹泄(5~6次/日),为褐色稀便,小便短浊,舌苔白厚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大便霉菌阳性 。遂停用抗生素,予中药内服,处方:藿香10g,白术、薏苡仁各15g,大腹皮、石菖蒲、厚朴、陈皮、佩兰各9g,白蔻仁6g,碧玉散12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后临床症状减轻,守方3剂后诸症悉除,实验室检查,大便霉菌阴性 。[陈敦涵.芳香化浊法治疗术后霉菌性肠炎.湖北中医杂志,2007,29(3):42] 。
(六)痢疾
郭某某,女,21岁,农民 。便下黏胨且伴里急后重,前医师始以芍药汤治痢效果良好,然续投以芍药汤加减及服西药月余无效,大便仍日行3~5
次,乃延吾治疗 。刻诊:苔白腻微黄,脉濡带数,吾即投以:藿香、佩兰各6g,川厚朴5g,广陈皮6g,姜半夏10g,云茯苓12g,炒枳壳10g,煨木香5g,川黄连2g,槟榔6g,3剂 。大便每日1次,去川黄连加车前子12g,鸡苏散12g(包煎),再2剂痊愈 。
按此例恙延月余,然其肠胃湿热未清,且以湿为主,故投以芳香化湿,加木香、槟榔、枳壳导滞行气,三焦气机一转,则湿浊不能滞留,缠绵月余之疾,5剂告愈 。故中医治痢,只要辨证正确,施治得当,常有O鼓之效 。[杨阿芬.芳香化浊法的临床应用举隅.福建中医药,2000,31(6):39-40](七)腹痛
连某某,女,44岁,农民 。脘腹胀满疼痛,呕吐,纳食更甚,前日住院治疗,曾用哌替啶等药,疼痛未愈 。检查:脘部触之疼痛颇甚,苔腻微黄,脉弦细 。病机为湿浊内阻中焦,阳明胃气失降 。治拟芳香化浊,兼以苦辛通降 。处方:苏叶、藿香各6g,川厚朴5g,广陈皮6g,姜半夏10g,云茯苓12g,大腹皮6g,川黄连2g,淡吴萸1.5g,佩兰6g,佛手片6g,白豆蔻2g 。服药2剂,疼痛即除,后仍以此方加减善后 。
按余临床凡遇脘痛病例,如临床见症偏于湿邪内阻者,常用芳香化浊法加减治疗 。[杨阿芬.芳香化浊法的临床应用举隅.福建中医药,2000,31(6):39-40] 。
(八)多寐
李某,女,34岁,于1994年4月3日就诊 。嗜睡2年余,不论开会、学习,甚至上班时也能入睡,不能自我控制,常常影响工作,伴胸闷纳少,精神萎靡,很是苦恼,而来就诊 。查:苔白腻,脉濡弱,此为脾虚湿盛而致 。治法健脾燥湿、芳香化浊 。药由: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陈皮15g,半夏15g,藿香10g,佩兰10g,苍术25g,厚朴10g,大枣5枚,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 。连服3剂,白天睡眠有所减少,精神稍好转,但仍不思饮食,又加麦芽10g,神曲10g,藿香、佩兰、苍术剂量各增加5g,又连服3剂,白日睡眠明显减少,精神振作,食纳增加,又服2剂即恢复正常 。[李
凡,缪文瑞.芳香化浊法参与多寐证的治疗.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10(43):22] 。
(九)头痛
刘某某,男,54岁 。干部,于1979年6月30日初诊 。病人素体肥胖,有高血压病史,经常反复头痛 。近一月来,头痛且胀,逐渐加剧,呻吟不已,伴微恶寒发热、口不作渴、胸闷脘痞、食欲不振、尿清便溏等症 。初投川芎茶调散祛风散寒无效 。乃从辨病着眼,改用建瓴汤加减 。讵知服后头痛反见加剧,迁延月余,屡治罔效 。尔后,细察病人面色淡黄而垢,神倦嗜睡,苔白腻,脉弦缓 。证属湿浊头痛,予本法加减 。
处方:藿香、佩兰、大腹皮、羌活、川芎、厚朴各6g,陈皮、半夏、茯苓、白芷、蔓荆子各10g 。服3剂后,头痛大减,精神清爽 。继服5剂,头痛若失,诸恙悉平 。半年后随访,头痛未再复发 。
按本例颇似风寒头痛,但时值霉雨季节,且又有湿浊见证,实非风寒头痛,故投祛风散寒之剂无效 。高血压头痛,大多从肝论治,用建瓴汤平肝潜阳,每收良效,但病人为湿浊上蒙清阳所致,投以滋阴潜镇之剂,阻碍湿浊宜化,故投药后头痛反剧 。前后两次误治的教训,说明了不注意辨证鉴别而滥用套方的危害性 。[杜勉之.雷丰芳香化浊法的临床辨证鉴别运用.中医杂志,1982,(7):53] 。
(十)神昏
陈某某,女,16岁,学生,于1975年8月15日初诊 。突然头痛且胀,胸闷不舒,自服十滴水后,反增烦燥闷乱,时或神昏,前来就诊 。症见神呆嗜睡,时清时昧,面色淡黄,偶见四肢抽搐,体温38.7℃,汗出不畅,渴不欲饮,泛漾欲恶,纳呆便溏,舌苔白腻中心淡黄,脉象濡滑而数 。证属暑秽神昏,选用本法合菖蒲郁金汤加减 。
处方:藿香、佩兰、陈皮、石菖蒲、大腹皮各6g,山栀、半夏、滑石、竹叶、郁金、厚朴各10g 。服2剂后,诸症递减,原方继服5剂,诸恙痊愈 。按暑秽一证,多发于夏秋之间,由于感受暑湿兼夹秽浊之气而成 。本
证神昏乃秽浊上蒙清窍所致,与热入心包神昏显然不同,其辨证鉴别要点是:此者神昏而有清醒之时,多伴有苔腻、脉濡滑等症;彼者神昏谵语,或昏溃不语,必伴有舌绛无苔,脉细数等证 。若此者误用凉开,反有阻遏湿浊之弊 。用本法治疗,必须具有如下体征:其一,神呆嗜睡或神识昏蒙;其二,舌苔润或厚腻 。本案病人的临床表现,符合上述体征,故单用本法治疗一周,即告痊愈 。[杜勉之.雷丰芳香化浊法的临床辨证鉴别运用.中医杂志,1982,(7):53] 。
(十一)2型糖尿病
邵某,男,55岁 。初诊日期:2010年3月12日 。病人于15天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查空腹血糖(FBG) 9.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12.6mmol/L,确诊为2型糖尿病 。来诊前未服用任何药物,亦未控制饮食 。就诊时症见:口渴而不欲饮,胸脘痞闷不舒,全身困倦,舌淡、苔白厚腻,脉滑 。查FBG 8.6mmol/L,体质量指数(BMI) 27.5kg/m? 。证属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治以芳香化湿为主、兼以清热 。处方:藿香20g,佩兰20g,陈皮15g,法半夏15g,大腹皮10g,厚朴15g,荷叶10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15g,泽泻20g,石菖蒲15g,滑石粉(包煎)15g,淡竹叶9g 。7剂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
二诊(3月19日) :复查FBG 7.5mmol/L,全身困倦消失,口渴减轻,仍觉胸脘痞闷 。前方加杏仁10g,白蔻仁10g,薏苡仁10g 。7剂 。
三诊(3月26日) :查FBG 6.0mmol/L,胸脘痞闷大为好转,舌淡、苔白微腻,脉滑 。上方继服7剂 。此后多次来诊,予上方加减服用,FBG控制在6.0mmol/L左右 。
按该病人体形肥胖,且诉口渴而不欲饮、胸脘痞闷、困倦、苔厚腻、脉滑,均为痰湿之征,湿郁久而化热,故治以祛湿为主,采用雷丰芳香化浊法 。梁师于此方中再加白术、苍术、茯苓、泽泻、石菖蒲等,加强健脾渗湿之效;入滑石粉、竹叶,甘寒淡渗,可利湿清热 。二诊仍觉胸脘痞闷,故加《温病条辨》三仁汤,以宣畅三焦气机 。气畅湿行,故诸症皆除 。[李海松,
梁苹茂.梁苹茂运用中药降糖验案3则.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8):57-58] 。
(十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王某,男,69岁,2010年3月21日初诊 。病人糖尿病病史20余年,诉其近1年来双下肢沉重乏力,时有麻木刺痛感,冬月尤甚,双下肢微肿,平素胸脘痞闷不舒,全身困倦 。诊见:舌淡苔白厚腻,脉滑 。证属湿浊为患,治以祛湿为主,兼以通络祛邪 。处方:藿香20g,佩兰20g,陈皮15g,半夏15g,大腹皮10g,厚朴15g,荷叶10g,当归20g,鸡血藤15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7剂,水煎服,日1剂 。
二诊(2010-3-19):双下肢沉重乏力症状减轻,胸脘痞闷不舒、全身困倦好转,仍觉双下肢偶有麻木刺痛,前方加青风藤20g,蕲蛇10g 。继服7剂 。三诊(2010-4-26):双下肢麻木刺痛症状较前缓解,病人感觉麻木范围较前明显缩小,上方继服14剂后,诸症均见明显好转 。
按该病人双下肢沉重乏力,时有麻木刺痛感,冬月尤甚,双下肢微肿 。结合病人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超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且病人平素胸脘痞闷不舒,全身困倦,伴舌淡苔白厚腻,脉滑等症,中医辨证属湿浊为患 。湿性重浊黏滞,阻塞下肢脉络而发为此病,治以祛湿为主,兼以通络,予雷丰芳香化浊法加减 。湿邪郁久,脉络不通,血行滞涩而留瘀,故再加当归、鸡血藤以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气行则血行,加川楝子、延胡索可奏行气止痛之功 。二诊仍觉麻木刺痛,故加青风藤、蕲蛇以祛风通络,宣痹止痛 。[李海松,梁苹茂.从湿论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吉林中医药,2011,31(6):518-519] 。
【临床应用】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96% 。药用:藿香15g,佩兰15g,荷叶10g,陈皮10g,半夏10g,厚朴10g,大腹皮10g,车前子10g,徐长卿10g,薏苡仁15g 。疗程为4周 。[谷守敏,蔡春江,白鹏飞,等.雷丰芳香化浊法加味治
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13,35(8):1139-1140](二)术后霉菌性肠炎
治疗22例,症见发热,脘痞,腹胀,腹痛,恶心欲呕,口渴喜热饮,大便溏泄(5~10次/12小时),小便混浊,舌苔白腻或厚腻,脉濡缓或滑数 。连服5天为1个疗程 。总有效率为81.81% 。药用:藿香、佩兰、广陈皮各10g,法半夏、厚朴、石菖蒲各9g,大腹皮、白蔻仁各6g,白术、碧玉散各12g,薏苡仁15g 。[陈敦涵.芳香化浊法治疗术后霉菌性肠炎.湖北中医杂志,2007,29(3):42] 。
(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药用:藿香15g,佩兰15g,荷叶10g,陈皮10g,半夏10g,厚朴10g,大腹皮10g,车前子10g,徐长卿10g,薏苡仁15g,疗程为4周 。总有效率为94.3% 。临床疗效、各症状评分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对照组 。[高伟,蔡春江,白鹏飞,等.雷丰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4):315-316] 。
(四)急性无黄疽型肝炎
治疗120例,1周为一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总有效率95.8% 。药用: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5g,法夏10g,腹皮10g,厚朴8g,鲜荷叶30g(或干荷叶10) 。部分病人在此方基础上酌情加白蔻仁10g,车前仁20g,连翘10g,贯仲10g,银花20g 。[廖安亚.芳香化浊法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20例.湖南中医杂志,1996,12(2增刊):28] 。
(五)2型糖尿病中肥胖者(痰湿为患) 。
药用:藿香20g,佩兰20g,陈皮15g,半夏15g,腹皮10g,厚朴15g,荷叶10g,白术15g,茯苓15g,苍术15g,泽泻20g,菖蒲15g 。连服2个月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梁苹茂.雷丰芳香化浊法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天津中医,1997,14(4):157-158](六)糖尿病胃轻瘫
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2%,疗效优于多潘立酮 。药用:藿香、佩兰、
黄芩、鬼箭羽各15g,陈皮、半夏、厚朴、大腹皮、荷叶各10g,丹参30g 。[刘金刚,白璐,王世伟.雷丰芳香化浊方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0例.山西中医,2009,25(6):22-23] 。
【药理研究】
改善糖尿病并发症
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 和脂质过氧化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芳香化浊法能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提高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代谢毒性产物MDA(丙二醛)含量,改善肾功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防治糖尿病肾病 。[梁苹茂,张国霞,朱小棣,等.化湿方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非酶糖化及氧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5,46(8):619~621] 。
【临证提要】
本方辛温芳香,用于治疗湿重热轻,闭阻中焦之证,确为良法 。雷丰加减法包括,痧病属风痧加荆芥、防风,暑痧加滑石、木瓜,阴痧加豆蔻、砂仁,阳痧加连翘、栀子,红痧加牛蒡、薄荷,乌痧加槟榔、枳壳,闷痧加细辛、桔梗,绞肠痧加檀香、乌药,倘其势急不及进汤药者,先以痧疫回春丹治之 。暑秽加滑石、甘草,湿秽加神曲、茅、苍 。瘴疟,加草果、槟榔 。
【雷丰芳香化浊法的作用与功效】俞长荣认为:此方适应证为湿温、暑秽湿偏多,邪在气分之间,辨证要点为胸脘痞闷、头痛呕恶,舌苔白厚腻 。无论外感、内伤或湿邪内蕴兼挟表症(如畏冷、微热等),只要见到舌苔白腻厚,即可应用本方 。表邪较重,加大藿、佩用量;湿邪较重,加苍术;肺失宣肃,酌加桔梗、杏仁;时序暑季,酌加六一散;兼挟寒邪、消化不良,酌加紫苏、白芷、神曲、茯苓 。[俞宜年,林慧光.芳香化浊法小识.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3):240]该方用于内湿证,也有较好疗效,今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治疗,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血管并发症等,均有一定效果 。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因多有湿浊内蕴,闭阻络脉之病机,梁苹茂多加疏经活络之品,如当归、地龙、丝瓜络、络石藤等 。
推荐阅读
- 芳香化浊茶的适应与禁忌人群_原料配方、用量用法与泡法
- 沉香化气丸
- 沉香化气丸的作用功效、组成成分与现代应用
- 沉香化气丸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_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沉香化滞丸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_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补肾降浊法的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