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黄芪主要药理成分为黄芪多糖(APS)和黄芪皂苷类,有固表止汗、补脾益气、托毒排脓和利水等功效,对心血管、血液、肾脏、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均有作用 。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对糖尿病(DM)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作用等 。[br]■对糖代谢的影响[br]黄芪是中医治疗DM常用药,据统计,518个中医治疗DM的处方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 。实验研究认为,黄芪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达不到正常水平,其机制为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也有实验表明,黄芪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预防作用 。蛋白激酶C(PKC)是人体细胞内一组蛋白激酶,高糖时,使PKC激活后可启动或增强细胞外基质mRNA转录水平,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还可通过调节细胞的通透性、收缩性、细胞生长、血管收缩等改变,在DN的早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给予野黄芪苷原后,对DN时增高的PKC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使DN大鼠尿白蛋白(UAE)、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脏肥大指数下降,系膜细胞(MC)增生、基底膜(GBM)增厚明显减轻 。[br]■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br]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直接参与了DN的发生,其中肾小球高滤过起着关键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黄芪可使DM大鼠早期升高的肾血流量(RPF)、肾小球滤过率(GFR)部分降低 。其机制为DM大鼠肾皮质、髓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增加,经黄芪治疗后,这一指标明显下降 。提示黄芪抑制肾脏一氧化氮的产生是纠正DM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原因 。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证实了黄芪可以降低DM时GFR 。[br]■对肾小球滤过屏障保护作用[br]DN的特征之一为蛋白尿,是由肾小球电荷和机械屏障受损所致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修饰的GBM可与血浆白蛋白或IgG交联,导致硫酸类肝素与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结合障碍,影响GBM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影响滤过膜的通透性 。研究发现,黄芪可减轻通透性蛋白尿而减少AGEs的产生,推测黄芪对肾小球电荷和机械屏障有保护作用 。[br]■对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作用[br]生长因子和(或)细胞因子在DN发病中的作用涉及到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外基质代谢、细胞增殖与肥大等方面 。[br]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抑制链脲佐菌素(STZ)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过度表达,有利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并发现若与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合用,此作用增强 。肾病综合征鼠模型实验证实,在肾脏慢性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在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黄芪、当归可以降低TGF-β1表达量,进而减少系膜基质聚积 。[br]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升高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血管内皮损伤是DM微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黄芪通过扩血管,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使内皮细胞受损功能恢复,减少ET分泌,改善肾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保护肾脏 。[br]精氨酸加压素(AVP)是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强有力调节细胞外液量和心血管活动的多肽 。黄芪可纠正DM大鼠过高的血浆渗透压及下丘脑AVP的过度表达,并可导致肾皮质V1琢mRNA量显著下降 。发现黄芪的利尿作用与纠正肾病综合征时对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细胞AVP的高表达和下调V1α受体有关 。黄芪可通过抑制血小板钙调蛋白的活性,使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降解减慢,血小板为cAMP/cGMP(环磷酸鸟苷)比值升高,以及前列腺素I2(PGI2)浓度增加,血栓素A2(TXA2)浓度降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黄芪具有肯定的抗自由基作用 。体外实验显示,黄芪三种提取成分对O2和羟自由基有良好清除作用,其中黄芪总黄酮作用最强 。黄芪还含有丰富的硒,可与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提高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三醛显著减少,减轻肾组织细胞在缺血、缺氧时的损伤 。
推荐阅读
- 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
- 糖尿病患者可用的甜味剂
- 糖尿病患者为何不宜饮酒
- 青春期与糖尿病的关系
- 防治糖尿病 多吃野茶油
- 螺蛳粉对身体有害吗?螺蛳粉为什么会这么臭?
- 你最喜欢的土豆做法是什么?
- 《周生如故》《一生一世》10大角色对比分析
- 黄芪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泡水的好处
- 薏苡仁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