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付费用户破百万 估值6.5亿美元:这个产品做成了美国版“公众号”

除了交流事务,当作通讯工具,邮件还能用来干嘛?a16z 投资的一个项目表示,邮件不仅可以做成付费内容的订阅平台,还能让一家公司成为硅谷的准独角兽 。这个平台叫做 Substack,2017 年上线,原本不温不火,疫情期间却迎来爆发式增长 。
如今在美国,不少知名采访人员离开了供职多年的媒体转投 Substack,一大批学者、作家、艺术家同样趋之若鹜,入驻 Substack 。
去年 12 月,Substack 的付费订阅用户只有 25 万 。不久前,官方宣布该数字突破了 100 万 。一年翻了三倍 。
今年 3 月,Substack 还完成了 B 轮 6500 万美元融资,a16z 领投,投后估值高达 6.5 亿美元 。
与高估值,高增长形成的反差是,Substack 的功能却很简单 。任何人都能在上面写文章,制作付费内容,并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订阅用户 。
如此简单,甚至有些“古老”的产品,为何创作者、用户、资本都乐于买单?
01
用户不缺免费内容,
为何还在Substack 花钱?
“美版微信公众号”是 Substack 被贴上的标签 。二者都是订阅制,都为创作者提供了一套低门槛的内容写作与分发工具,也都开通了内容付费功能 。
但与公众号允许用户为单篇文章付费或打赏不同,Substack 主张以月付费或年付费的形式,让用户为创作者在未来某一阶段内创作的一系列内容买单 。
5 美元是订阅费的起步价,具体价格视作者而定 。比如有个聚焦冥想、心理健康的专栏每月 5 美元 。而一个探讨加密货币、区块链行业的栏目则定价 50 美元 。
Substack 的创作者五花八门 。有不少擅长写时政、文化、体育等领域的采访人员,有写连载小说的作者,还有画漫画、教调酒、做面包等各个行业的从业者 。
互联网最不缺的就是内容,尤其是免费的 。Substack 如何做到让用户持续为内容氪金?
对此,Substack 创始人 Chris Best 有个说法,“在 Substack 上创作内容,具有定制感 。”

视点·观察|付费用户破百万 估值6.5亿美元:这个产品做成了美国版“公众号”
文章图片


Substack官网展示|Substack
对用户来说,这种定制感体现在他们与创作者达成了一种新型关系 。双方能更直接地互动 。用户甚至可以参与内容共创 。
比如,一位美食领域的创作者在经营 Substack 付费专栏同时,也在 discord 上创建了一个面向订阅者的社群 。她会定期与读者聊天,收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以及他们提供的素材故事 。
互联网的内容消费,就在这种密集直接的互动中慢慢发生转变 。最早是“机构做什么,我们看什么” 。现在是“算法推荐什么,我们看什么” 。未来可能是“我想看什么,创作者就去做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