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我们口中的「未来游戏制作人」,代表的是哪种未来?( 三 )


他非常喜欢昆丁 , 剧情可以“随便铺垫”;也喜欢诺兰 , 电影中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世界观” , 比如《信条》的时光回转 , 《盗梦空间》的重重梦境 , 都“很适合做游戏设定 。 ”
看似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 , 但他并不是大家口中的宅男 。 他喜欢分享和讨论 , 会拉朋友一起玩单机 , “我打一关 , 别人打一关 , 不一定非要完全沉浸在里面 。 ”大学时候 , 他在宿舍搞了一个大屏幕 , 每天晚上办电影之夜 , “逼着室友一起看电影 。 ”他觉得自己看“很憋屈” , 很多想法没人讨论 , “还是有人说比较好 。 ”
讨论的同时 , 也是自我思考和复盘的过程 。 他认为优秀的策划一定要认真玩游戏 , 边玩边思考 , 有自己的想法 。 他自己对游戏就非常有想法 , “经常想一想 , 有时候想游戏这些东西就会失眠了 。 ”
杨同学对很多类型的游戏都有想法 。 比如派对游戏——“标准的派对游戏”的目标用户是想要“派对”的人 , “太注重玩家之间的互动” , 靠“乱成一团”来增加玩家的互动感 。 但这些互动有时候是“负能量”的 。 玩法单一 , 也不会永久地持续下去 。 就像《糖豆人》 , “顶多出新地图 , 游戏性已经被束缚住了 。 ”
他喜欢与人交流 , 想要的是自由度高 , 可以冒险的“派对游戏” , 比如《英灵神殿》和《盗贼之海》 , “和室友天天玩 。 ”但它们也有“很多缺点 。 ”他想要改进这种游戏 。
怎么改进呢?增加游戏本身的深度和可玩性 。 “就像一个游乐园 , 有很多游乐项目 , 每个项目都不一样 , 大家可以团队或各自冒险 。 ”当然 , 如果玩家突然想“兴风作浪” , 也需要有一个公共区域让大家搏斗 。 但肯定不能永远搏斗 , 所以“玩家能干的事情越多越好 。 ”

年轻人|我们口中的「未来游戏制作人」,代表的是哪种未来?
文章图片

《英灵神殿》
他最喜欢的游戏是《巫师3 》和《荒野大镖客》 。 虽然缺点也能谈一大堆 , 诸如系统“不够完善” , 游戏性“缺乏” , 互动“少了一点” , 任务“没什么反转和代入感”等等 。 但他明白这些或许受客观因素影响 , “把他们的优点学到就足够了 。 ”
至于他的入行切入品类——2D 独立游戏 , 他觉得玩法“很难有什么突破” , 最重要的还是剧情和奇奇怪怪的互动 , 任务系统也要“用心做 。 ”就拿《去月球》来说 , “没啥游戏性” , 但剧情能让玩家产生很大的心理波动 。 它也会“莫名其地搞怪一下” , 让玩家时刻感觉到乐趣 。
这些想法都来源于他多年来的积累和思考 , 存在在他的脑海里 。 做游戏的过程 , 也是把“脑子里面的东西复刻下来”的过程 。 就像做《筒楼异事》 , “想法都在脑子里 , 复刻的过程很难受 , 因为热爱才能坚持下去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