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手机“新”势力:夹缝突围( 二 )


林科宇向采访人员回忆 , 在2019年市场进入瓶颈期之前 , 国内曾有十分丰富的手机品牌聚集 。 “厂商在不断针对性投入和创新、做品牌建设 。 背后其实有很深的供应链体系、研发和资金支撑 。 走到今天 , 苹果虽然常被认为创新乏力 , 但每次发布新机都能引发很高关注 , 这不是偶然 , 而是一个持续性投入的结果 。 ”
他进一步分析 , “如今小品牌已经不多了 , 实际上进入门槛也很高 , 市场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 ”因此核心还有待新品牌们真正推出落地的结果来观察 。
不可比的是宏观环境 。 Canalys统计的今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 , 当前在手机大厂公认的高势能市场欧洲和北美 , 三星和苹果合计所占份额分别约为40%和70%;中国市场近两年间受外部环境影响剧烈 , 正常情况下前五之后的others份额大约在10% 。 显示出如无外力影响 , 这些成熟市场的品牌固化现象十分严重 。
更重要的是前述缺芯、元器件涨价影响仍在持续 , 没有历史积累的成熟供应链体系支撑 , 新品牌很难推出容易被市场接受的商用产品 。
“我认为在国内做一款手机产品不难 , 但做高端产品或者能够盈利的产品比较难 。 毕竟 , 在供应链紧张的大背景下 , 企业的规模非常重要 。 realme的增长背后有着OPPO供应链的支撑;魅族规模变小后 , 在盈利和创新力上都有影响 。 我个人认为一般小品牌突围比较艰难 。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如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分析 。
她指出 , 在2019年左右 , 市场为小众市场留有空间 , 但小众厂商的困境在于很难进入主流市场 。 “目前小品牌的活跃 , 我并不看好 , 市场环境对它们不利 。 当然例外也许是类似于吉利汽车对高端市场的试探 。 如果有买车送手机之类的捆绑销售 , 也许会有一定的空间 。 但对没有渠道、研发力较弱、没有供应链议价能力的小品牌 , 就比较艰难 。 ”
的确 , 独立运营的realme与一般小品牌初始积累就有差异 , 其模式可复制性并不高 , 不过其在海外的崛起也是市场化因素推演的结果 。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汪阳向采访人员分析 , 欧洲市场长期以来的绝大部分份额由三星和苹果、华为拿下 , 三者几乎可以取得接近80%-90%的市占率 , 三星在三者之中更是有过半的比重 。 这与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几大主要玩家份额持续在波动并不相同 。
“玩家很少 , 市场固化 , 但其实渠道商很希望有第三、四家OEM厂商进入市场 。 以前主要是华为 , 现在就成为了小米和OV等 。 ”他续称 , 这是因为倘若市场过于集中在两家厂商受众 , 则渠道层面的利润容易遭遇挤压 , 因此欧洲这类市场的渠道也更愿意持续挖掘新的OEM厂商寻求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