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 二 )


孩子们的目光 , 更多地集中在女航天员王亚平身上——2013年 , 这位美丽的“太空女教师”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上了一堂非凡的太空课 , 在许多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
此次出征 , 王亚平将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 。 “只要敢于有梦 , 勇于追梦 , 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 , 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 , 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飞天之前 , 王亚平对孩子们说 。
对于首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叶光富来说 , 太空是梦想的召唤 , 也是严苛的挑战 。 6个月的在轨飞行 , 复杂艰巨的实验与试验任务 , 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航天员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 为此 , 他们经历了8大类200余项的训练 。
心在九天 , 路在脚下 , 实现梦想 , 永远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 , 其中的汗水与泪水 , 也许 ,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
“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员致敬!”观众区 , 来自五湖四海的群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 有节奏地呼喊着 。 少数民族群众身着盛装 , 跳起欢快的舞蹈 。
此时 , 从华发老人到稚嫩的孩子 , 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星星 。 每一颗星星 , 都有可能是一个未来的惊喜 。
有光、有梦、有英雄
2003年10月15日 , 问天阁前 , 《歌唱祖国》的歌声响起 , 翟志刚与杨利伟紧紧拥抱 , 送战友首征太空 。
18年后的同一天 , 同一地点 , 同一首歌声中 , 两位航天英雄再次出现在出征仪式现场 , 这一次 , 是杨利伟为翟志刚送行 。
历史常常用巧合来见证成就 。
18年来 ,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 , 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 , 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 , 稳步挺进空间站阶段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 这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 , 也是收官之战 。 当这个由一名“60后”和两名“80后”组成的航天员乘组顺利返回后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
当年还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刘烽 , 至今对杨利伟出征记忆深刻:那是长征二号F火箭首次执行载人发射任务 , 当航天员乘坐的电梯门缓缓打开时 , 杨利伟手提小方箱走出来 , 目光平静、脚步坚定 。
四目相触 , 刘烽的心凛然一颤 , 一下就湿润了眼眶 。 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 , 可以让一个人能义无反顾地走向未知的风险 。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 , 但从来就不缺少英雄 。 不仅仅是当年的首征太空 , 还有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穿越黑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