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体长1米,4.3亿年前的“海蝎子”在我国发现
它形似蝎子 , 体长近1米 , 附肢长有锋利的长刺……它就是志留纪(距今约4.3亿年)的“明星动物”板足鲎(音厚) 。
近日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联合研究团队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板足鲎的一个新属新种:秀山恐鲎 。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上 。
板足鲎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 , 是现代蛛形纲的近亲 。 因其形似蝎子 , 故俗称为海蝎 。 板足鲎最早出现于奥陶纪 , 在志留纪达到了多样性的巅峰 , 之后走向衰落 , 于二叠纪末全部灭绝 。
混翅鲎是板足鲎目下的一个科级分类单元 , 这一类群的第三对附肢高度特化 , 具有长刺 , 形态夸张 。 混翅鲎独特而极易辨识的附肢与现生鞭蛛的须肢相似 , 被认为可用于固定猎物 , 是混翅鲎较强捕食能力的体现 。
然而 , 与其较高的曝光度相比 , 学界一直以来对此类动物缺乏深入了解 , 已报道的混翅鲎共两属四种 , 均依据来自志留纪劳俄古陆的少数化石标本建立 , 且近80年来一直没有发现新的类群 。
中科院南古所硕士生王晗在王博研究员指导下 , 与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合作发现的秀山恐鲎 , 是混翅鲎一新属新种 , 填补了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空白 , 也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记录 。
【科研人员|体长1米,4.3亿年前的“海蝎子”在我国发现】秀山恐鲎体型较大 , 体长可达近1米 。 其第三对附肢特化增大 , 其上具密度较高的硬质长刺;后体及尾部似蝎 。 科研人员基于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分析 , 重建了秀山恐鲎的形态 , 并确定了其在板足鲎家族中的系统发育位置 。 采访人员张晔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科研机构|人工智能点燃哈尔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人员|微软 Win8 另类通知动画曝光:向左滑“弹橡皮筋”式手势
- 产品|产品科研和品牌输出为基准点,雷炎科技建造品牌服务终端能力
- 手势|教AI认手语的年轻人
- 柑橘|科研长路上青年们的心声诉求有哪些
- 维修|全球首台天津造
- 国际|国家卫健委就《“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答每经记者问:着力发展国际领先的性智慧医疗装备
- Science|达摩院2022十大科技趋势发布:人工智能将催生科研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