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 四 )
在近两年北京市举办的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中 , 科技抗疫“赛道”成为亮点 , 包括病毒检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 定向服务疫情防控 , 调动了全社会科研力量的积极参与 。
能够有效降低漏检率的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核酸检测平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远程会诊和医疗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快速分类与鉴别诊断的生物传感技术……英雄不论出处 , 最具活力的“民间队”创新主体也加入了抗疫“整体战” , 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抗疫关键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储备 , 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所面临技术问题的解决 。
据统计 , 2020年北京市已立项支持10批42项抗疫攻关项目 , 并加快推进创新产品投入一线应用 。
强化成果转化和基础科研同等重要 , 扁担两头“责任重” 。 北京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 , 积极推动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研究的中和抗体药物后期转化落地: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负责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 与百济神州公司共同推进药物的国际临床研究及规模化生产 。
诊断试剂的研发 , 特别是产品研发后期“注册检验、临床试验与注册申报”三个环节 , 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 。 为此 , 北京成立诊断试剂专班 , 迅速摸清研发掣肘环节 , 组织“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科技攻关技术平台” , 将各主体串联 , 提高各方联动性和主动性 , 助推卓诚惠生的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 , 有效缩短了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 。
动物模型是认识疾病的第一关 , 也是攻克疾病的试金石 。 没有这个工具 , 疫情的科技攻关成果就只能埋没于实验室 , 无法应用于临床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扛起这份重担 , 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240余天 , 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 , 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个新冠病毒动物模型 。 动物模型的应用 , 揭示了病毒入侵受体、肺炎病理学以及免疫保护的规律 , 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
“这是对大家心理、意志、体力以及专业技能极大的考验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刘江宁说 , 动物模型早成功一天 , 疫苗和药物就早成功一天 。
一场疫情就是一本教科书 。 许强认为 ,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 , 北京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 也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思考 。 比如 , 发挥大数据、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作用;形成整体有效的科研攻关组织体系 , 让各主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 , 不打乱仗;强化基础科研实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等 。
“新型举国体制不应该是应急性的 , 疫情一过就放弃了 , 而是需要持续推进 , 不断完善 。 ”许强表示 , 要凝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合力 , 进一步深化产政学研 , 集中协调配置资源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人物|马斯克承认输给了巴菲特:曾尝试挑战喜诗糖果,但最终放弃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