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登“蛟龙”母船 探“海底龙宫”


海底|登“蛟龙”母船 探“海底龙宫”
文章图片


海底|登“蛟龙”母船 探“海底龙宫”
文章图片


海底|登“蛟龙”母船 探“海底龙宫”
文章图片


海底|登“蛟龙”母船 探“海底龙宫”
文章图片

“驾驶”战斗机从航母起飞参与海战、操控水下机器人探访“海底龙宫”;国家深海基地的科学家和晚报小采访人员“连连看” , 零距离揭秘海洋奥妙;“神秘”的科研院所和单位面向市民开放……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 , 为突出蓝谷区域特色 , 全面展示蓝谷科技创新成就 ,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 , 5月22日-28日期间 , 青岛蓝谷推出大型全媒体互动活动“邂逅蓝谷·遇见未来——蓝谷科技嘉年华活动” , 晚报小采访人员受邀参与集科技性、互动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 。
亮点
持护照“上天入地下海”
5月22日 , 晚报小采访人员代表与蓝谷当地的小学生家庭结对互动 , 开展“上天入地下海游蓝谷”科普互动 。 在活动中 , 每位小采访人员收到了一本“深蓝”科普游护照 , 盖章打卡多个蓝谷网红科普基地 。 “一艘巨大的科考船吸引了我 , 我尖叫起来——‘深海一号’!它可是‘蛟龙号’的母船啊!这是一艘全球第一、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 。 我们登船参观了船体内部结构、驾驶舱控制系统 , 也感受到海洋科考人员的海上工作环境 。 从驾驶舱向外望去 , 我仿佛觉得船动了 , 我就是船长 , 正在驾驶‘深海一号’参加海洋科考任务呢!”太平路小学的魏来兴奋地表示 , 这艘“深海勇士”最神秘的地方要数驾驶舱了 , 主要控制区相当于大脑 , 有许多仪表盘 , 可与北京救援中心互联报警系统连接 , 电报区为船舶和陆地互联互通起着重要作用 , 航线制作区可以设计航线、开船时间、航行时间以及计算船舶航线图 。 随后小采访人员们走上甲板 , 陶醉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画面中 。
体验
高科技互动趣味无穷
在位于蓝谷的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 , 小采访人员们通过裸眼VR“乘坐”战斗机参与海战 。 青岛新世纪学校的夏子力感叹道:“展厅里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 最吸引人的是裸眼VR , 通过观看一个弧形的大屏幕能感受到非凡的体验 , 如同身临其境 。 比如在海上飞行时 , 好似坐过山车一般 , 时而迅速俯冲 , 时而直上云霄 , 让人意犹未尽 。 美丽的山川景色、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 我们就像展翅的大鸟一样 , 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际 。 ”
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展厅里欢呼声不断 , 水下机器人充满魅力 。 在老师的指导下 , 小采访人员动手组装了水下机器人 , 遥控着它在水里做各种动作 。 关于沉船的3D电影也很精彩 , 立体的画面随着镜头的移动 , 探索着深埋海底的奥秘 。 用平板电脑操控的迷你潜水艇也非常有趣 , 可上浮、下潜、前进、后退 , 还可以喷水托起小海洋球进攻 , 威力不小 。
探馆
“穿越”古今寻找印记
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 , 通过专业讲解员们的讲述 , 小采访人员们解开了一个个心中的疑惑 , 仿佛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 , 看看当时的人们怎样生活 , 看看我们如今经常用的器皿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 青岛53中小学部的李秉衡非常喜欢考古文化成果展 , 他了解到很多精美的文物是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教授和学生们动手挖掘出来的 ,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 在漫漫黄土堆积的平原中 , 一群身怀梦想的年轻人拿着放大镜、小铁铲等专业考古工具 , 仔细地寻找着古人留下的印迹 。 他们时而皱眉凝视 , 时而屏气探寻 , 时而沮丧 , 时而欣喜 。 ”李秉衡赞叹道 , 在考古师生的努力下 , 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褪去了黄土的外衣 , 向世人展现出绝美的姿态 , 为研究我国历史文明演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
展望
让理想种子在蓝谷起飞
为了让小采访人员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 主办方还邀请了岛城知名文创设计师张国梁为小采访人员们送上手工课 , 教大家用一块块小木板拼插出一只只“永远在飞翔”的平衡鸟 , 揭开鸟儿飞翔的秘密 。 “这个平衡鸟又叫重力鹰 , 它的原理就是把整个鸟的重心放到了嘴尖上 。 ”张国梁介绍说 , 这样把鸟嘴停在任何一个地方 , 它都能平衡稳定而不掉落 , 像真鸟一直在飞翔一样 , 这份文创小礼物让大家爱不释手 。
傍晚 , 在蓝谷人才公园的海边 , 来自智作工坊的“纸飞机大师”带来了飞机模型展示秀 , 带小采访人员们玩转纸飞机 。 最后 , 在欢呼声中 , 大家一起抛出大大小小的飞机 , 放飞梦想 。 一整天的时间 , 小采访人员们一直在科技的海洋中遨游 , 在欢乐中学习科普知识 , 在心中埋下一粒粒探索世界的种子 。
小采访人员们了解到 , 作为中国唯一以海洋为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 青岛蓝谷拥有重量级的科教资源 , 且有一大批科技成果涌现 , 创造了众多“第一” , 让科技创新释放无限可能:我国首台自主设计、集成研制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 , 下潜深度7062米;“海燕号”水下滑翔屡破世界纪录 , 最大下潜深度达10619米;国内首套重大技术装备 , 10兆瓦级垂直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黑珍珠”波浪滑翔器 , 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国内首套“环保水下清洗船底机器人系统” , 已在多艘科研及商用船只使用;易华录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 , 成为省内首个产业示范项目;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试验船“智腾号”下水航行;世界最大“智飞号”300TEU集装箱商船开工建造 。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采访人员 张译心 摄影宋新华 唐婕 宁婧 小采访人员 魏来 夏子力 李秉衡 祝鹤瑜 滕伦达 刘家赫 范志诚 贾峻熙
【海底|登“蛟龙”母船 探“海底龙宫”】作者:张译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