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导赤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
【组成】生地黄6g , 木通6g , 生甘草梢6g 。
【功用】清心养阴 , 利水通淋 。
【主治】心经热盛证 。心胸烦热 , 口渴面赤 , 意欲饮冷 , 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 , 见小溲赤涩刺痛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喉源性咳嗽
【案例】某男 , 45岁 , 1999年10月初诊 。喉头发痒 , 一痒即咳 , 咳后有痰 , 痰中夹血已1年余 , 咽部时有疼痛 , 伴有异物感、烧灼感 。检查见咽后壁、前腭弓小血管扩张暴露 , 舌尖红苔薄 , 脉细数 。诊断为喉源性咳嗽 , 证属心火上犯咽喉 。治以清心利喉之法 , 方用导赤散加减 。处方:生地、淡竹叶各20g , 白茅根、玄参、桔梗、牡丹皮、射干各15g , 灯心草、甘草各10g 。每日1剂 , 水煎服 。服药11剂后 , 咽痒咳嗽明显减轻 , 咽部烧灼感仅在夜间偶尔出现 , 咽后壁、前腭弓小血管扩张已消失 , 但黏膜干燥少液 , 舌苔少 , 脉细 , 继予上方去灯心草、白茅根、牡丹皮 , 加麦门冬15g , 石斛10g , 芦根30g , 再服7剂而咳痒全消 , 咽部黏膜恢复正常 , 10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王洪才 , 王莉.导赤散加减治疗耳鼻喉科疾病验案四则.中国民间疗法 , 2004 , 12(3):23] 。
【按语】喉源性咳嗽是南京中医学院干祖望教授首先提出的一个新病名 ,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喉痒即咳 , 病程数月至数年 。一般多从外邪束肺、肺气不宣论治 。本案为心火上炎 , 循经上犯咽喉而发 。导赤散清心养阴;灯心草、白茅根、牡丹皮清心泻火;桔梗、玄参、射干清咽利喉 。至二诊时心火已降 , 故去灯心草、白茅根、牡丹皮 , 加养阴生津利咽之品而获效 。
2.不寐
【案例】:某男 , 62岁 。因其孙儿突遭车祸 , 致其失眠5个月 , 易哭烦躁 , 多梦健忘 , 口苦 , 食欲差 , 大便秘结 , 小便色黄 。舌质红 , 苔少 , 脉弦 。服用安定、刺五加冲剂、谷维素等多种药物无效 , 转求中医诊治 。处方:生地30g , 木通15g , 竹叶30g , 甘草10g , 水煎服 , 日1剂 。服4剂痊愈 。随访半年未复发[宋梅.导赤散治疗不寐2则.山东中医杂志 , 1991 , (4):51] 。
【按语】《景岳全书·不寐》载:“思虑劳倦 , 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 , 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 , 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定其室耳 。”临床治疗不寐一般常选用重镇安神、养心镇惊、补养心脾、安神定志等方法 。导赤散的适应症是心经热盛 , 口渴面赤 , 心胸烦热 , 喜凉饮 , 口舌生疮 , 热移于小肠 , 小便黄赤涩痛等 。方中生地清热凉血、生津止渴 , 木通降火利尿、宣通血脉 ,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 , 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上例病机是郁而化火 , 火性上炎 , 所以用导赤散清心火、利小便 , 火消神自安 , 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 。
(二)儿科疾病
1.小儿鼻衄
【案例】某女 , 12岁 , 1998年6月初诊 。左鼻腔反复出血1年半 , 加剧半个月 , 有时擤鼻及低头拾物时鼻孔即有滴血 , 伴口干尿黄 , 肤热掌灼 。检查见左立特区血管扩张 , 黏膜糜烂 , 上盖以痂皮 , 苔薄黄 , 舌边尖红 , 脉细数 。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等均无异常 。诊断为鼻衄 , 证属心火亢盛 , 伤及鼻络 。治以清心泻火 , 凉血止血之法 。方用导赤散加味 , 处方:生地、牡丹皮各20g , 淡竹叶、白茅根、赤芍、侧柏叶、黄芩各15g , 木通、甘草各10g 。每日1剂 , 水煎服 。7剂后衄血已止 , 鼻腔检查仅见立特区轻度充血 , 舌有薄苔 , 脉细 。改用养阴凉血之法 , 处方:阿胶、百合、生地、黄精、侧柏叶、白茅根、当归、赤芍各15g , 甘草10g , 每日1剂 , 水煎服 。7剂后全愈 , 随访1年未复发[王洪才 , 王莉.导赤散加减治疗耳鼻喉科疾病验案四则.中国民间疗法 , 2004 , 12(3):23] 。
【按语】小儿鼻衄系由小儿纯阳之体 , 稚阴未充 , 稚阳易旺 , 一旦受邪 , 多从阳化热而伤及血络 , 发生鼻衄 。本案属心火上炎 , 伤及鼻络 , 迫血妄行之证 。导赤散清心降火;白茅根凉血清心;牡丹皮、赤芍、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芩苦寒 。清上焦之热 。二诊时火势已降 , 因火盛易伤阴 , 故热消火降之时 , 当予养阴 , 改用养阴凉血法 。
2.小儿阴肿
【案例】某男 , 1岁 。患孩右侧阴囊肿大已1个多月 , 西医诊断为鞘膜积液 , 经口服西药 , 病情未见起色 。诊见:右侧阴囊肿大光亮 , 透光试验阳性 , 面赤 , 小便短赤 , 舌尖红 , 苔薄白 , 指纹紫滞 。证属心经热盛 , 治宜清心利水 。方以导赤散加味 。处方:生地、竹叶各5g , 木通、甘草梢各3g , 车前子4g , 猪苓、泽泻各4g , 进服3.剂 。二诊:药后 , 右侧阴囊明显缩小 , 小便清长 。药中肯綮 , 效不更方 , 再进4剂 , 病愈[陈国典导赤散验案2则.福建中医药 , 1993 , (5):27] 。
【按语】《医宗金鉴》曰:“阴囊肿大邪气凝 , 风痒热盛湿多疼 , 疏风五苓导赤散 。”患孩阴囊肿大光亮 , 小便短赤 , 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故也;心火上炎则面赤 , 舌尖红、指纹紫滞皆属心经热盛之症 。故用导赤散加车前子、猪苓、泽泻 , 清心火 , 利小便 。
(三)妇科疾病
1.功能性子宫出血
【案例】某女 , 18岁 。患者经血点滴不止14日 , 经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 未见明显好转 。诊见:经血点滴不止14日 , 忽然血量增多 , 色深红 , 质黏稠 , 有血块 , 伴口渴心烦 , 大便结 , 小便黄 , 舌质红 , 苔黄 , 脉数 。证属实热崩漏 , 治以导热下行 , 凉血清热止血 , 佐以活血化瘀 。处方:生地20g , 木通、淡竹叶、栀子、丹皮各10g , 茜草、旱莲草各15g , 甘草8g , 2剂 , 水煎服 。剂尽病愈[朱建飞.常导赤散加味新用.湖南中医杂志 , 1989 , (6):29] 。
【按语】心主血脉 , 心火旺盛 , 热盛内扰 , 损伤冲任 , 血海沸腾 , 迫血妄行 , 血流不止 , 故治疗用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导泻心火下行 , 栀子清热泻火 , 茜草、丹皮清热凉血、止血活血 , 以防留瘀之弊 , 旱莲草止血 。共奏清热凉血 , 导热下行 , 止血活血之功 。方药对症 , 故收效甚捷 。
2.盆腔炎
【案例】某女 , 38岁 。患带下量多 , 色黄、黏稠 , 臭秽难闻半年余 , 经某院妇科对症治疗 , 其效甚微 。诊见:带下量多 , 色黄、质黏腻、臭秽难闻 , 阴痒 , 伴腰骶酸痛 , 大便干 , 小便黄赤灼热 , 口咽干 , 形体消瘦 , 食不知味 。舌质红 , 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热毒带下 , 治以清热解毒 , 导利湿热 。处方:生地、土茯苓各20g , 甘草6g , 连翘、黄柏、杜仲、淡竹叶、丹皮各10g , 木通、蒲公英、地丁、金银花各15g , 4剂 。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 , 继服4剂而愈[杨善栋.霉菌性阴道炎、女子梦交治验.四川中医 , 1991 , (5):37] 。
【按语】心火炽盛 , 热毒下注 , 损伤任带二脉 , 故带下量多 , 质黏稠 , 色黄、臭秽难闻 。治疗用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导利湿热下行;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连翘、黄柏清热解毒;丹皮清血中伏热;杜仲补肾治腰痛兼阴下痒;土茯苓为治带下热毒之要药 。全方清热解毒 , 导利湿热 , 切中病机 , 故疗效显著 。
3.霉菌性阴道炎
【案例】某女 , 45岁 。患者近1年来带下明显增多 , 并伴有外阴瘙痒、灼痛 , 甚至坐卧不安 , 痛苦异常 , 心烦失眠 。妇科检查:白带呈豆渣样 , 混有多量血丝 , 经多次检查均未发现肿瘤迹象 , 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 。用制霉菌素治疗 , 虽能使症状减轻 , 但始终未能根治 。舌红 , 苔少 , 脉滑数 。证属心经热盛 , 灼伤带脉 , 治以清心凉血 , 泄热止带 。方用导赤散加味 , 处方:黄连5g , 木通、生甘草各6g , 大生地15g , 淡竹叶、苦参、丹皮、山栀子各9g , 麦冬12g , 土茯苓30g 。水煎服 , 每日1剂 。二诊:服药10剂 , 心烦、带下明显减轻 。守上方继进10剂;另用蛇床子、土茯苓各30g , 苦参、黄柏、白头翁、白鲜皮各15g , 黄连、苍术各10g , 煎水熏洗外阴部 , 每日1次 , 连用10日 。三诊:赤白带下、阴痒消失 。继上述方法(内服加外洗)又连续治疗2个疗程(10.日为1疗程) , 经多次涂片检查 , 未发现异常 。随访1年未复发[杨善栋.霉菌性阴道炎、女子梦交治验.四川中医 , 1991 , (5):37] 。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 , 皆属于心 。”本例患者赤白带下伴阴痒反复发作 , 瘙痒难忍 , 痛苦殊甚 , 伴心烦失眠 , 舌红 , 脉数 , 乃知心经热盛 , 灼伤带脉所致 。故以导赤散为主 , 清心泄火从小便而出 , 加黄连泻火解毒 , 苦参、丹皮、山栀子、土茯苓清热凉血散瘀祛湿 。从心论治 , 下病上取 , 配以外用熏洗疗法 , 直接作用于病所 , 故获显效 。
(四)五官科疾病
1.耳鸣
【导赤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案例】某女 , 40岁 , 1999年3月24日初诊 。右耳持续性耳鸣已半个月 , 音调高 , 音量大 , 在疲劳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 , 伴有头痛失眠、心烦尿黄等症状 。曾服用营养神经及镇静安神药物治疗 , 效果不佳 。诊见患者舌质红 , 苔薄 , 脉细 。诊断为耳鸣 , 属心经火盛 , 循经上犯耳窍 。治以清心泻火养营法 , 用导赤散加味 。处方:生地、淡竹叶、柏子仁各20g , 木通、灯心草、白茅根、丹参、当归各15g , 甘草10g 。每日1剂 , 水煎服 。6剂后耳鸣明显减轻 , 呈间歇性 , 仅在入睡时出现 , 其他诸症消失 。继予上方去木通、灯心草、白茅根 , 加赤芍15g , 川芎10g , 再服7剂后耳鸣消失 。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王洪才.王莉.导赤散加减治疗耳鼻喉科疾病验案四则.中国民间疗法 , 2004 , 12(3):23] 。
【按语】肾开窍于耳 , 心寄窍于耳 , 手少阴之脉络于耳中 。肾属水 , 心属火 , 心肾相交 , 水火相济则耳聪 。若心肾不交 , 心火上扰于耳则可发生耳鸣 。本案则属心火上犯耳窍之证 。导赤散清心泻火;丹参、白茅根凉血清心;灯心草清心泻火;柏子仁、当归养血安神 。患者二诊时火势已降 , 故去木通、灯心草、白茅根 , 加赤芍、川芎补血养心安神 。
2.口周湿疹
【案例】某男 , 10岁 , 1998年11月6日诊 。3年前患“口疮” , 多方求医 , 均诊断为“口周湿疹” , 常服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等中药 , 外用氟轻松、环丙沙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 症状反复发作 , 秋冬加重 。刻诊:口唇四周约1cm宽淡红色环状皮损 , 有淡黄色渗液 , 鳞屑少许 , 境界清楚 , 略高出皮面 , 自觉干痒 , 常用舌尖舐之 , 伴口干欲饮 , 小便黄 , 大便干 , 舌质红、苔薄黄 , 脉细数 。此乃心经热盛 , 虚火上炎 , 治拟清心利尿 。处方:生地15g , 木通、山栀、知母各10g , 淡竹叶、泽泻各6g , 生石膏20g , 大黄3g(后下) , 甘草5g 。5剂后 , 皮损颜色转淡 , 表面干燥 , 痒感消失 , 大便质稀 。去大黄 , 原方再服5剂 , 皮损颜色正常 , 至今3年未见复发[董淑侠.导赤散治疗皮肤病举隅.四川中医 , 2003 , 21(12):43] 。
【按语】此病中医谓“烂口疮” , “红嘴圈” , 多因脾胃积热、郁而化火所致 , 故用导赤散配知母清热滋阴降火 , 山栀、石膏、大黄清脾胃伏火 , 诸药合用 , 使热清火降而病告痊愈 。
推荐阅读
- 善琏湖笔是哪儿的特产吗?善琏湖笔介绍
- 羊毛笋炖咸肉是哪儿的特产吗?羊毛笋炖咸肉介绍
- 梅鲚是哪儿的特产吗?梅鲚介绍
- 盐卤豆腐是哪儿的特产吗?盐卤豆腐介绍
- 震远同牛皮糖是哪儿的特产吗?震远同牛皮糖介绍
- 德清毛竹是哪儿的特产吗?德清毛竹介绍
- 芽麦塌饼是哪儿的特产吗?芽麦塌饼介绍
- 玫瑰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玫瑰酥糖介绍
- 湖羊肉是哪儿的特产吗?湖羊肉介绍
- 泗安酥糖是哪儿的特产吗?泗安酥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