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败毒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清瘟败毒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疫疹一得》 。
【组成】生石膏(大剂180~240g,中剂60~120g,小剂24~36g),生地(大剂18~30g,中剂9~15g,小剂6~12g),乌犀角(水牛角代)(大剂180~240g,中剂90~150g,小剂60~120g),真川连(大剂12~18g,中剂6~12g,小剂3~4.5g),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丹皮、甘草、玄参、连翘、鲜竹叶(以上十味,原书无用量) 。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
【主治】温病气血两证 。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流行性出血热
【案例】某男,42岁,农民,2003年5月10日就诊 。近13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畏寒,高热,头痛,腰痛,尿少2小时入院 。查:T39.5℃,白细胞18×109/L,血小板8×109/L,尿蛋白(++),两腋下皮肤见有出血点,呈抓痕样 。初步诊断:EHF, 即收住入院 。入院后给予输液、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 地塞米松10mg人液静脉滴人,连用2天后患者仍高热不退,体温高达40℃,伴有鼻衄,即予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为瘟疫热毒,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予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60g(先煎),丹皮、栀子、黄芩、玄参、麦冬各12g,水牛角30g,生地20g,黄连9g,连翘15g,赤芍、知母、竹叶各10g 。水煎服,日1剂 。服1剂后,体温降至38.8℃,连服3剂,患者体温正常,斑疹隐退,精神好转 。继用上方量减半服2剂,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后予麦味地黄丸滋养肾阴而病愈出院[宗桂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体会.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35] 。
【按语】本病主要因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所至 。故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予清瘟败毒饮加减 。
2.流行性乙型脑炎
【案例】某男,5岁,1999年8月28日 。因高热、嗜睡2天,抽搐7.小时入院 。入院时体温40℃,频繁抽搐,双目上视,时发谵语,项强口噤,喉中痰鸣,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脉弦数,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 110g/L, 红细胞(RBC) 4x 10'/L, 白细胞(WBC) 26x 10°/L,中性粒细胞占88%,淋巴细胞占11%,嗜酸性粒细胞占1% 。脑脊液化验:清亮, 每分钟42滴, 潘氏征阳性, 糖5.5mmol/L, 氯化物130mmol/L, 放置24小时无沉淀,无薄膜 。根据患儿高烧、嗜睡、抽搐、脑膜刺激症及脑脊液化验,西医确诊为乙型脑炎,属中医暑温气血两燔之证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用上方加全蝎4g,钩藤18g,4剂,日1剂 。水煎150ml,过滤去渣,分3次鼻饲,并配合酒精擦浴,体温下降至38.6℃,抽搐止,但仍嗜睡 。原方加石菖蒲12g,4剂,照上法服药,体温降至37.6℃,神志转清 。再投王氏清暑益气汤,随证加减15剂,于9月21日查房,化验结果正常,痊愈出院,随访半年疗效巩固,无后遗症[朱平东.杨慧群.清瘟败毒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16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5,8(5):47] 。
【按语】本病属中医暑温气血两燔之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熄风,故可选取清瘟败毒饮加减而获效 。
3.糖尿病并发感染
【案例】某女,61岁,干部,1998年8月21日初诊 。患者有糖尿病史30年,现发病多饮、多尿、小腿溃疡已半年,多种外科药控制无效,溃疡面增大增深, 用胰岛素治疗也无效 。检查:尿糖阳性, 血糖5.1mmol/L 。症状:口渴剧饮,每日需饮10000ml水,尿量多与饮水相等;极度消瘦,饮食量每日能吃1~2kg,时有饥饿感;神志恍惚,精神不振,昼夜似睡非睡,心烦、手足心热,小腿掀红溃疡约40cm,深3cm,黄水渗出不断,大腿内侧、阴部、小腹等部位,红疹干燥瘙痒,口舌干燥,舌红无苔,脉滑数 。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石膏30g,生地、蒲公英各50g,水牛角(磨服)20g,黄连、黄芩、玄参、连翘各15g,花粉、玉竹各18g,升麻10g,大黄10g(另泡),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配合没药30g煎汤外洗 。3剂后复诊,各种症状明显好转,仍按上方内服、外用2个月溃疡疮面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李钰,詹寿辉.清瘟败毒饮临床应用体会.m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29] 。
【按语】若辨证准确,本症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效佳 。
(二)外科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案例一】某女,38岁 。患者于3月前突然发热,体温始终波动在38~39℃之间,以午后为甚,烦躁不宁,精神恍惚,并伴全身关节疼痛肿胀 。约2旬后,双颊部先后出现蝶形对称性不规则水肿性红斑,高出皮肤表面,其色鲜红,疼痛不明显,略有瘙痒感,嗣后背部亦相继出现上述红斑,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旋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服泼尼松2月,仅取效于当时,近来身热不退,入夜加剧 。诊见:体温38.7℃,脉搏104次/分,*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侧束支不完全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T波变化 。三大常规正常,肝功能无改变,血沉为34mm/小时 。双颊部有蝶形对称样瘀斑,色红而略见紫暗,舌红绛,无苔,脉弦数 。证属热毒炽盛,蕴于肌表 。亟宜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疏络化瘀 。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处方:犀角(水牛角代)6g(吞),生地、赤芍、连翘各25g,丹皮18g,知母、玄参各15g,败酱草、大青叶各30g,紫草、黄连、黄芩、栀子、蛇蜕各10g,甘草、淡竹叶各5g,升麻2g 。每日1剂 。二诊:10剂后热退,余症均减,上方去犀角、黄芩、黄连、大青叶,加服知柏地黄丸 。三诊:2月后除面部留有皮肤色素沉着痕迹外,诸症皆除,心电图恢复正常 。随访未见复发 。[黎志远.清瘟败毒饮治疗急重症.浙江中医杂志,1989,(1):33] 。
【案例二】某女,56岁,工人,2000年4月8日初诊 。既往有关节疼痛、心悸等病史10余年 。近3个月来,双眼周围皮肤出现红斑,瘙痒,渐发展至颧、双手足、胸、腹、背部,乏力,心悸心慌 。曾至县、地、省各大医院及肿瘤医院检查,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嘱其服泼尼松维持,生命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 。刻诊:不规则发热,全身泛发水肿性红斑,颜色紫红,边缘不清,瘙痒剧烈,只能由家属轻拍,头发脱落成秃,全身关节酸胀痛,伴心悸、心慌,胸闷,失眠,神情恍惚,情绪躁动,饮食欠佳,咽干咽痛,大便数日不解(需服泻下药方解),小便短赤而刺痛 。腋下、胯弯等处淋巴结肿大压痛,舌质红、紫斑多处,苔黄糙,脉弦数洪大 。诊为:红斑狼疮 。拟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祛风散瘀 。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石膏80g,赤芍、生地各30g,红花、黄连各10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00g,乌蛇、丹皮、知母、当归各20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再诊,诸症大减,守上方连续服用,嘱其停服泼尼松,坚持服药3个月余,诸症消除,复查各种指标均正常 。随访至今无复发[黎志远.清瘟败毒饮治疗急重症.浙江中医杂志,1989,(1):33] 。
【按语】以上两例症状复杂,虚实并见,火热之邪是其标,五脏亏损是其本 。在急性发作期以清火为主,缓解期以滋阴为要 。因其邪热伤于血分,血燥风搏,瘀于皮肤,则表现为红斑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心之合为脉,其华在面,热邪入于血脉,燔灼向上,则红斑先见于头面 。若热邪与湿结合,流于关节经络,则会出现关节、肌肉肿痛等症 。方取清瘟败毒饮加减,清热解毒,凉血透邪,疏络化瘀,后可复辅以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标本兼顾,遂获良效 。
2.带状疱疹
【案例】某女,45岁,干部,2001年6月20日初诊 。述其右肋刺痛,起红色小水疱约1周,经用西药抗炎、抗过敏治疗后仍感刺痛不止,遇热尤甚,局部发热,故前来求治于中医 。查:右肋部有1条散在且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前后至腹、背正中线,部分水疱已干枯结痂 。舌红,苔黄,脉数 。诊为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方用清瘟败毒饮化裁,加柴胡12g,延胡索20g,全蝎、青皮各10g,郁金15g 。3剂 。每日1剂,水煎服 。外用黄连、青黛加香油调敷患处,日换药1次 。经治疗3天后刺痛减轻,水疱已基本干枯结痂,未再出现水疱,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守方4剂,停外用药 。1周后随访,痛止,皮疹消失而愈[荣翔.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带状疱疹14例.c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51] 。
【按语】本病证属热毒蕴结,郁滞于内,故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化裁,配合外用黄连、青黛加香油调敷患处,效佳 。
3.皮炎
【案例一】某女,22岁,1999年4月13日初诊 。半月前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用氨茶碱、先锋V等药治疗,出院3天后全身皮肤瘙痒,出现大片红斑疹,伴烦躁不安,口苦咽干,大便3天未行,小便黄赤 。查:T39℃,面部及躯干潮红,四肢斑丘疹密集,舌质红绛,苔黄,唇干,脉细数 。诊为药物性皮炎 。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取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水牛角片、生地各30g,知母12g,赤芍、丹皮、玄参、黄芩、连翘各15g,炒栀子6g,竹叶10g 。水煎服,1日1剂 。服药1剂后,大便畅,体温下降至38.2℃;3剂后体温正常,皮疹逐渐消退,瘙痒明显减轻;6剂后,皮损消退,仅有少量脱屑,其余症状全无[王热闹,钱爱云.清瘟败毒饮在急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甘肃中医,2003,(6):9] 。
【案例二】某女,49岁,2001年9月1日初诊 。3天前染发,当晚觉头皮及面部瘙痒,次日头面红肿灼热奇痒,用息斯敏后,红肿瘙痒加剧,二目难睁,伴有烦躁,口干,便秘,小便黄赤 。查体:头面皮肤潮红,肿胀,额部有小片糜烂,双眼睑肿胀明显,两颊有密集的米粒大小的水疱,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 。诊为接触性皮炎 。治宜清热凉血,利湿解毒 。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水牛角各30g,知母10g,生地、车前草、滑石各20g,赤芍、丹皮、黄芩、连翘各15g,黄连6g,竹叶12g,桔梗5g,水煎服,日1剂;同时外用黄连10g,野菊花、苦参各15g,枯矾6g,煎水2000ml,凉湿敷局部,每次30分钟,每天5~6次 。3天后,肿胀、水疱全消,二便正常,面部皮肤稍泛红,少量脱屑,轻度瘙痒,上方去滑石、黄连、生石膏,加玄参15g,继服5剂,诸症全消[王热闹,钱爱云.#清瘟败毒饮在急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甘肃中医,2003,(6):9] 。
【按语】例一为热毒炽盛、气血两燔,例二证属外感毒邪、湿热内蕴,故均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 。
(三)妇科疾病
1.产后高热
【案例】某女,22岁 。患者因胎心音减弱而施行剖腹产,产后第4日,突发寒战高热(体温为40.2℃),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3日,未能见功 。诊见:高热汗出,神昏谵语,有时昏沉若睡,有时循衣摸物,恶热掀被,烦渴饮冷,小腹硬痛拒按,恶露量少而臭秽,大便燥结不行,小便黄赤涩少,刀口未见红肿 。舌紫暗,苔黄燥,脉浮大而数 。证属感染毒邪,瘀热交结,阻滞胞宫,上扰神明之候 。亟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养阴增液 。投清瘟败毒饮化裁,处方:生石膏30g,水牛角、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各20g,生地15g,沙参、知母、黄芩、栀子各12g,丹皮、赤芍各10g,大黄7g 。每日1剂 。二诊:3剂尽后,热退,神志渐清,他症悉减 。守上方增损,5剂后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痊愈出院[黎志远.清瘟败毒饮治疗急重症.浙江中医杂志,1989,(1):33] 。
【按语】《医宗金鉴》云:“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故治疗必须辨证施治,不可胶执 。本例缘于分娩时手术创伤,元气受损,邪毒乘虚侵入胞中,与产后败血互结,阻滞冲任,正邪交争,营卫失调,遂成高热 。方中重用水牛角、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以清热凉血解毒;生石膏大清气热,以防邪热进一步内陷;更以生地、知母、沙参等,养阴救津;大黄既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不逮,又能引邪下行,推陈致新 。喻嘉言说得好:“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浊秽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立法即寓此意,故收捷效 。
2.盆腔炎
【案例】某女,30岁,2003年8月-10日就诊 。患者素有腰骶部胀痛、小腹胀痛、带下量多史,本次月经量多,色黑有小血块,经净后阴道脓样白带泌出 。月经后第4天,突然恶寒发热,全身酸痛,烦渴欲饮,下腹疼痛剧烈,腰以下坠胀疼痛,脓样白带明显增多,略兼粉红色 。经西医诊断为急性盆腔炎、子宫炎,用青霉素肌内注射2天后,疼痛稍有好转,但仍感难支,始来就诊 。查下腹部压痛、拒按,轻反跳痛,腹肌紧张;体温38.5℃,B超示子宫大小形态无异常,盆腔内未探及肿块 。血常规:白细胞12.4x109/L,中性粒细胞占72%,淋巴细胞占28% 。舌质深红,舌边尖有紫色瘀点,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有力 。诊断:带下病 。辨证:湿热蕴结,热毒蕴蒸,损伤任、带、血、气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行气止痛 。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生石膏30g,蒲公英50g,川黄连、炒山栀子各10g,生地、丹皮、知母、白芷各15g,赤芍、连翘各18g,炒黄柏、延胡索各12g,甘草3g,水煎分4次服完 。上方连服2剂后,热退,腹痛大减,脓样白带减少,精神好转,黄苔渐退,脉弦数 。原方去石膏、知母、生地、丹皮,加柴胡8g,贯众、薏苡仁各25g,续服4剂收功[李钰,詹寿辉.清瘟败毒饮临床应用体会.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29] 。
【按语】本病属湿热下注,热毒蕴蒸,损伤任、带、血、气所致,治拟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行气止痛,用清瘟败毒饮加减 。
(四)儿科疾病
腮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
【清瘟败毒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案例】某女,10岁 。3日前发热,咽喉及左胁部疼痛 。体温38.8℃,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颌下腺肿约鸽蛋大小,左腮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轻压痛,心肺正常,诊为腮腺炎 。予犀角化毒丸、如意金黄散、板蓝根冲剂、扑热息痛治疗,药后2日发热不退,体温在38.5~39.4C之间波动,腮部肿痛更甚,同时双下肢出现绿豆大小紫癜,以小腿伸侧面多见,较密集,呈对称性分布,余无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6.4x10°/L,中性粒细胞占48%,淋巴细胞占52%,血小板104x10'/L,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2分钟 。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该患儿无药敏史,上药以往曾多次服过 。故可排除药疹,腮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诊断成立,嘱转中医治疗,诊见:患儿身热神倦,汗少,左腮部肿痛,咀嚼更甚,口淡不渴,纳少不馨,双下肢见较多绿豆大小之紫斑,小便微黄,大便正常 。舌红绛偏干,苔黄厚腻,脉弦滑而数 。证属毒热炽盛,波及营血 。方取清瘟败毒饮加减,处方:生石膏(先煎)30g,生山栀子、黄芩、桔梗各6g,连翘、玄参、生地、丹皮、赤芍、僵蚕、柴胡各10g,板蓝根、夏枯草各15g,日服2剂 。二诊:身热已平,腮肿不痛,颌下腺缩小,舌红润,苔黄厚腻未化 。此乃暑湿之邪未化之象,予原方去生石膏、山栀子、生地、丹皮、赤芍,加藿香、佩兰、全瓜蒌、焦山楂、神曲各10g,日1剂,连服3日,腮肿消失,腻苔化尽,胃纳大增,诸症皆愈[沈志伟.腮腺炎合并过敏性紫癜.新中医,1995,(1):18] 。
【按语】本例系感染腮腺炎病毒导致过敏性紫癜,属“痄腮”热入营血范畴,临床较少见 。根据“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训,抓住身热苔黄、紫癜舌绛的辨证要点,以清瘟败毒饮大清气营,凉血解毒,待营血分邪解后,即撤出清营凉血药,加入芳香之品以清热化湿,调理善后,由于辨治得当,故能一击中的,获效较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