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湘消瘤消痞汤治疗肝癌医案

刘嘉湘消瘤消痞汤
【组成】生地黄、沙参、漏芦、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牡蛎各30g , 麦冬、西洋参(煎汤代茶)各9g , 生鳖甲、川楝子、赤芍、白芍、夏枯草各12g , 郁金、预知子、莪术、延胡索各15g 。
【用法】每日1剂 , 水煎汤 , 分3次服 。
【功效】滋阴柔肝 , 理气化瘀 , 清热解毒 。主治原发性肝癌 。
【方解】《黄帝内经》云“肝欲酸 , 急食酸以补之” , 故方中以白芍酸以补益肝体 , 同时配以甘寒生津之品 , 生地黄、沙参、麦冬 , 酸甘合法 , 两济其阴 , 从而使肝体得柔 , 肝急之症得以缓解 。预知子、郁金、川楝子、延胡索共奏疏肝理气止痛之功效;莪术、赤芍活血化瘀 , 理气与活血药合用以复肝之疏畅条达的正常生理之态 , 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云:“疏其气血 , 令其条达 , 而致和平 。”在补肝体之不足的同时 , 刘氏还注重泻肝用之有余 , 方中以漏芦、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清热利湿解毒 , 以鳖甲、牡蛎软坚散结 。因此 , 肝癌证治 , 须明辨标本 , 分清缓急 , 主次有序 , 治疗上泾渭分明 , 依据肝的生理、病理特点 , 抓住疾病的主要病机变化 , 施以相应的药物 , 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
【医案】梁某 , 女 , 47岁 。患慢性肝炎病史11年 , 肝区隐痛时作 , 因肝区胀痛逐渐加剧半月 , 肝脏进行性增大 , 1972年1月20日经某院检查:肝在肋下5.5cm ,  剑突下6cm ,  质硬 ,  有结节感; 甲胎蛋白(AFP) 阳性 ,  碱性磷酸酶17.3U/L;超声波及核素扫描均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X线胸片示:右侧横膈有局限性膨隆 。诊为原发性肝癌 。1972年2月1日来我院就诊 。刻下:肝区胀痛 , 腰痛 , 口干 , 舌质黯红 , 脉细弦 。证属肝肾阴虚 , 气血瘀滞 。治宜滋阴柔肝为主 。服药后肝区胀痛逐渐减轻 , 口干明显减轻 , 坚持服药 。1973年4月15日检查:肝脏缩小至肋下刚触及 , 剑突下4.5cm , 甲胎蛋白阴性 , 核素扫描及超声波检查 , 均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 全身情况良好 , 药已奏效 , 原方续服 , 并已恢复工作 。以后多次检查 , 均未发现肝癌复发和转移征象 。1975年进行免疫测定 , 巨噬细胞吞噬率由28%(吞噬指数0.39)升高至43%(吞噬指数0.84) , 治疗迄今已存活20多年 , 获得显著疗效 。
【按语】本案患者慢性肝炎病史11年 , 来诊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 瘀毒阻于肝胆 , 耗伤肝阴 , 或肝郁化火 , 自伤阴津 , 故见肝区胀痛 , 口干;肝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 , 患者病史较长 , 肝之气机失疏 , 久郁故出现血瘀征象 , 刘氏在治疗时 , 以滋阴柔肝为主 , 佐以理气化瘀 , 清热解毒为法 。
【刘嘉湘消瘤消痞汤治疗肝癌医案】【方源】高虹.刘嘉湘教授辨治肝癌经验.辽宁中医杂志 , 1997 , 24(6):24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