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平讲戏是哪儿的民俗吗?福安平讲戏介绍
福安平讲戏是福建宁德福安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平讲戏,由明末清初时期流行的四平腔“唱白字”演化并结合屏南民间的“驮故事”表演艺术逐渐形成 。平讲戏系闽剧前身之一,也是闽东地区独特的地方剧种,因其道白、腔调平俗如讲话,故而得名“平讲” 。
平讲戏属高腔系统,由永嘉戏、弋阳高腔、乱弹和民间小调组成,唱腔多吸收民歌俚曲、道腔释乐,主要的传统剧目有“七双”、“八赠”、“廿一杂”等 。其以福安方言演唱,表演方式原始粗犷、简朴、通俗,乐队仅用“刀鞘板”配合锣鼓打出节奏,后来加入京胡、毛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服装也很简陋,一般以印花土布缝制戏衣;化装仅用“厦门桃”点缀脸部,因具有大众化特点,深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
福安戏剧文化历史悠久,唐代薛令之(福安人)《草堂吟》云:“携琴独理仙家曲 。”明代冯梦龙所撰《寿宁待志》载:“福安里一都二甲西溪楼下村出戏子;大家有喜庆,好事者则于福安迎之演戏 。”清末民初是福安平讲戏发展的全盛时期,在福安一带演出的班社中,平讲班社占去十之八九,著名的班社有“三和顺”、“新长兴”、“留洋班”、“新玉春”等,其中以“新长兴”最负盛名 。中国戏曲志所编的《中国戏曲志》载:清代福安莲蓬头村,林聚利招集闽东八县平讲戏艺人组建了“新长兴”班,成为闽东北著名的平讲戏“长班”,广泛流行于闽、浙、赣 。福安平讲戏在民国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前进入式微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至1964年间,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重视,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福安于1960年3月成立了“福安县平讲剧团”,挖掘、整理传统剧目23本,曲调24支,排演《采桑》《赠钗》《断桥》等,赴福州参加全省戏剧会演,受到一致好评 。
【福安平讲戏是哪儿的民俗吗?福安平讲戏介绍】福安平讲戏是闽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之一,富有鲜明的剧种特色,保存了古朴粗犷的表演风格,具有古代戏曲的审美观赏价值;对于研究闽东历史文化、地方戏曲与民俗活动、剧种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与闽剧的渊源关系,以及民间戏曲的“草根”艺术特色等都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对于福建稀有剧种的研究和保护具有文化参考价值 。
推荐阅读
- 关于爱情的说说超感动 关于爱情的说说幸福的
- 使用化妆水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 年底护肤品采购囤货有讲究
- 北京伊美尔幸福医院郭海燕:双眼皮修复多少钱呢?
- NAD+及其前体——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福音
- “幸福,再靠近一点”避孕及生殖健康知识校园主题公益活动
- 徐福殿在哪?徐福殿景点介绍
- 十五上坟送灯可以提前吗?正月十五上坟送灯有什么讲究
- 平安祝福语一句话 愿一切平安的短句
- 幸福树怎么换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