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半夏泻心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半夏泻心汤
半夏10~15g,黄芩6~12g,干姜6~10g,人参6~10g,炙甘草6~10g,黄连3~6g,大枣4枚(劈) 。
水煎600mL,日1剂,分3次服 。
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49条)2.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
【方解】
1.心者为心口,指胃脘部位,又称上腹部,并非指心脏 。邪气阻于心下,发为心下痞满,但按之濡软,当用泻法除满,并非属承气之攻下 。本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而成,以半夏为君,故取名半夏泻心汤 。
【胡希恕半夏泻心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2.伤寒表不解,已五六日,邪传少阳 。因误下,产生三种不同变证 。其一,柴胡证仍在,复与小柴胡汤;其二,成为结胸证,治以大陷胸汤;其三,此为痞证,当用半夏泻心汤 。三证为何相提并论?意在辨其病位(病邪反应的病位,而非病变所在部位)的不同 。柴胡证,邪犯少阳,病位主要在胸胁,可涉及心下,以胸胁苦满为主;结胸证,痰水实结,病位主要在心下,可波及胸胁,以满而硬痛为主;本证为痞,寒热阻结,病位主要在胃肠,心下痞满而不痛,并有呕、利,不能再用柴胡剂,选用半夏泻心汤 。
3.本方主药干姜、半夏、黄连、黄芩,是痞满吐利方证中的经典配伍组合,寒热补泻之法同寓一方之中,最具代表性 。咳喘病之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皆用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配伍 。此两大配伍,为消化、呼吸两大系统中经典组合的主力军 。临床广泛应用,无可替代 。
4.本方治疗湿热积滞阻于胃肠,气机升降失常而引起的胃脘胀闷、胃痛、饮食减少、呕吐、肠鸣腹泻或慢性下利,舌苔白腻或黄腻,口干、口苦,口中异味,大便黏稠马桶冲不净等 。
【应用】
1.本方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为湿热壅阻所致的呕吐、痞满、腹泻的经典方证 。多用于胃炎、肠炎、胆囊炎、结肠炎、口腔溃疡、湿疹等 。方中以黄连、黄芩燥湿泻心为主,不可因舌红苔黄随意减去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保胃气,存津液”为《伤寒论》第一要旨,否则疗效大减 。服本方后常有瞑眩、腹鸣、泻出很多粪水,此水毒污秽有所去也 。
2.后世的辛开苦降法源于本方,治上、中二焦湿热 。黄芩、黄连之苦降,可治脾胃郁热,生姜、半夏之辛开,可宽胸中痞满 。本提法最早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呕吐篇,“以辛热通阳,反佐苦寒利膈” 。苦味药取小量,使之祛邪而不伤正 。刘弼臣老师(给我讲中医儿科)在儿科自定为小苦辛汤:黄连1.5g,黄芩10g,干姜1g,半夏3g 。方中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泄热,生姜、半夏辛温开胃止呕,治小儿诸湿热积滞腹泻 。在西苑内科研究所实习时,方药中老师讲:“大苦辛为半夏泻心汤,小苦辛为小陷胸汤 。”与上述有所不同,供参考 。3.“膏粱厚味”不仅仅是“足生大疔” 。当今,国人饮食大为改变,以酒为浆,以肉当饭,且少动熬夜,泻心汤证大增 。症见心下痞满,汗多面垢,健忘易怒,口干口苦,口中异味,苔厚腻而黄,大便糊状,腰酸膝软;化验检查,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性功能减退,选用本方合柴胡剂,为临床常遭遇的方证(胡希恕老师常用语) 。超载先减负,尔后再扶正,加强体育锻炼,会有明显效果 。4.临床常合用的方证慢性结肠炎,腹中雷鸣,完谷不化,胃内有水饮者,合吴茱萸汤 。
急性肠炎,腹痛,大便有黏液,一日多次,合白头翁汤 。
慢性胃炎,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苔白质淡,合三仁汤 。
【医案】
1.慢性结肠炎案
1962年秋的一天,下午见习,胡希恕老师讲:上星期日,给一位将军出诊看病 。患者,男,50多岁,身体虚胖,饮食尚可,时有肠鸣,大便稀,日3~4次,早上起床必上厕所,完谷不化,有时能见到菜叶,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 。证为寒湿在里,给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加陈皮,人参改用高丽参 。方用:半夏12g,高丽参10g,干姜10g,黄芩10g,炙甘草6g,川黄连4.5g,红大枣6枚(劈),吴茱萸6g,橘皮10g 。3剂,水煎服 。昨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又给原方5剂 。
2.急性痢疾案
1972年夏,患者,公社干部,男,30多岁,发冷发热已2天,开始有恶寒,呕吐,继而腹痛,腹泻,日4~5次,口服四环素片及黄连素片后,热退,但腹痛腹泻不减,日达十余次,每次拉一点儿黏液样粪便,个别时有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舌红苔黄腻 。诊为湿热在里,急性痢疾,予半夏泻心汤合白头翁汤加白芍 。方用:黄连9g,黄芩12g,党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红枣4枚(劈),生姜3片,白头翁15g,秦皮10g,黄柏6g,炒白芍12g 。3剂,水煎服,服药1剂后,腹痛大减,排便次数明显减少,3剂服完,病愈 。
3.急性肠炎案
1992年,本院院长,男,50岁,体胖,平时体健,血压偏高 。因受凉发烧,肠鸣腹泻,水样便,日七八次,予输液抗生素,时过两天,病不缓解,里急时来不及入厕,拉在床单上,要求服中药治疗,诊为急性肠炎,湿热在里,予半夏泻心汤加味 。方用:法半夏12g,党参10g,黄芩12g,川黄连5g,炙甘草12g,生姜12g,红枣4枚,茯苓15g,炒白术15g,薏苡仁18g,陈皮6g 。2剂,水煎服 。服1剂,诸症明显减轻,服2剂而愈 。
4.性功能减退案
患者,男,40岁,体胖,头昏汗多,面垢,色青灰,疲乏无力,易烦眠差,口干,口苦,口中异味,腰膝酸软,性功能明显减退,大便黏稠,黏在马桶上冲不净,苔腻厚而黄,舌胖 。诊为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每天必服降压药 。湿热内郁,予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 。方用:柴胡15g,炒白芍12g,炒枳壳12g,法半夏12g,黄芩12g,川黄连5g,炙甘草6g,党参10g,生石膏30g,生姜6g,红枣4枚(劈) 。5剂,水煎服 。药后,人即轻松,口干苦异味消除,患者信心大增,又服上方10剂,大便正常,性功能恢复,以鹿胎颗粒善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