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小青龙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小青龙汤
麻黄6~10g,芍药10~12g,细辛6~10g,干姜6~10g,炙甘草6~10g,桂枝6~10g,五味子6~10g,半夏6~10g 。
水煎600mL,日1剂,分3次服 。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41)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5.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方解】
1.青龙为东方之神,治水神通广大,故取名小青龙汤 。散寒温肺,化痰涤饮 。用于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者 。临床用之,外感可以没有,但内饮一定要有 。
2.“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其要旨 。方中除麻黄、桂枝发散寒邪之外,干姜、半夏、细辛、五味子同用,为肺胃功能减退,寒湿痰饮停留之经典配伍组合 。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皆用干姜、半夏、细辛、五味子,麻杏甘石汤亦可加之,实属少阴治法 。但本品不可久服,病去大半,常以苓桂术甘汤调理善后 。
3.医家对方下的加减颇有疑义 。如若微利,若噎,若小便不利,少腹痛,若喘,均去麻黄 。而麻黄实为本方主药,令人难以理解 。故林亿等认为“疑非仲景意”,值得重视 。
【应用】
1.本方对喘息性咳嗽,同时伴有泡沫水样痰,或蛋清样痰,量多,呼吸急促,面色青黑,舌质淡苔白,尿量减少者,效果显著 。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湿性胸膜炎、肺炎、鼻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
2.方中合有芍药甘草汤,对过敏性支气管痉挛的咳喘有良效 。3.服小青龙汤后,部分患者呕吐痰涎,有的大便稀或腹泻,还有药后感到口很渴,都是水饮排除的表现,此寒去欲解也 。
4.如咳喘症状剧烈而烦躁或小便不利,可加生石膏;排便困难时可加大黄 。
【医案】
1.肺气肿案
患者,男,73岁,退休职工,2011年9月初诊 。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经常感冒咳嗽痰多,时轻时重,遇天气变化时加重 。1个月前因下雨受凉,旧病复发,咳嗽,气喘,吐稀水样痰,色白 。晚上胸闷气喘加重,难以入睡,早上咳嗽吐痰,量多,不发烧,住市人民医院两周 。诊断为肺气肿,经吸氧输液治疗后,病情反而加重,出院要求中医治疗 。咳喘,吐水样稀痰,量比此前又增多,饮食减少,大便不畅,疲乏无力,手足发凉,面目虚浮,口唇色暗,双足微肿,脉沉细无力 。予小青龙汤,方用:炙麻黄9g,桂枝9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10g,法半夏12g,茯苓15g,陈皮6g,炙甘草6g,炒白芍10g 。5剂,水煎服 。复诊,药后尿量明显增多,排出大便亦多,咳嗽量减少,饮食增加,仍给前方5剂 。上方共服20余剂,诸症明显好转 。
2.胡希恕治痰饮兼有上热案
李某,男,63岁,1966年1月4日初诊 。咳嗽吐黄白色痰已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 。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500g了 。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色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 。予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9g,桂枝9g,细辛6g,干姜6g,白芍9g,炙甘草9g,五味子9g,半夏15g,生石膏45g 。(《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3.小青龙汤证(佐景医案)
张志明先生,住五洲大药房,初诊10月18日 。暑天多水浴,因而致咳,诸药乏效,遇寒则增剧,此为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 。净麻黄钱半,川桂枝钱半,大白芍二钱,生甘草一钱,北细辛钱半,五味子钱半,干姜钱半,姜半夏三钱 。二诊10月20日,咳已痊愈,但觉微喘耳,此为余邪,宜三拗汤轻剂,夫药味以稀为贵 。净麻黄六分,光杏仁三钱,甘草八分 。
【胡希恕小青龙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经方实验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