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

方术内容
(1)针刺方法:①针刺取穴:上穴以项针治疗为主,双侧的风池、风府、翳风、完骨、天突、人迎:头针取运动区的中下1/5、廉泉穴;舌运动能力差的可取金津、玉液、及舌面前1/3处 。辨证取穴:肝阳上亢泻太冲、足临泣;气虚血瘀取足三里、关元、血海;阴虚风动补太溪、三交:痰热腑实泻支沟、丰隆 。②操作:风池、完骨、翳明穴向喉结方向刺入1.5寸,进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施手法1分钟,以咽喉部获得酸、麻、胀的针感,胀感扩散至颈项部、下颌部;天突穴先直刺,然后将针尖转下方,沿胸骨柄后方,气管前方缓慢刺入1-1.2寸;廉泉穴向舌根方向针剌入1.2寸,采用《灵枢.官针》篇之“合谷刺”法;头针,运动区的中下1/5处平刺1.2寸,以200次/分钟捻转速度,连续捻转2分钟,在京津、玉液及舌面前1乃3处点刺出血 。其它配穴依据辨证进行补泻操作 。
电针取翳风、廉泉等穴,低频脉冲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2)康复训练方法:吞咽训练分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 。基础训练包括:口、颌、唇、舌、颈部的训练,包括主动与被动运动 。颈部的松弛训练,包括头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头运动:唇运动包括噘嘴、咧嘴和咂唇;舌运动包括舌的前伸后缩、舌尖上翘下舔和左右摆舌;1/4颌运动包括开颌与闭颌;配合吹蜡烛、微笑、皱眉、鼓腮等运动:3/4用冰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咽后壁,然后嘱患者作空吞咽动作;呼吸训练:发声运动,先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然后发w单位 。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病情好转后开始阶段性摄食训练:摄食姿势:如为卧位,则取健侧在下,头部前屈,并抬高躯干30°的卧位:如为坐位,则应使躯干前倾约20°,颈部稍先前弯曲,使舌骨肌张力增高,喉上拾 。食物的调节:从果冻、冻状酸奶、蛋羹、粥等有黏性不宜松散半固体食物逐渐过度到固体食物 。喂食的勺子应小而薄,一口量从2m1开始,酌情增加,待食物全部咽下后听声音变化、咳嗽、水湿音,判断其食物完全咽下后再进食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基本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86.6% 。
治验点评
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症在咽,病位在脑 。针刺颈项部腧穴可通经活络,利咽开窍,改善脑部供血,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于假性球麻痹,针刺主要是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当中的吞咽中枢对于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协调吞咽肌的运动:
而对于真性球麻痹,针刺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促使损伤的周围神经恢复 。同时配合吞咽训练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或抑制异常的反射 。使原来不活跃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触,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促进反射弧重建,用冰棉棒刺激软腭和咽部可使触发吞咽反射的区域变得敏感,有效强化吞咽反射,经口摄食前进行冷刺激治疗,既能提高食块知觉的敏感度,又能通过刺激提高对摄食、吞咽的注意力,从而减少误吸,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多发生于口腔期(口腔)咽入口处,随意运动)和咽期(口腔一食管入口,反射运动) 。因此,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又安全的体位 。摄食训练时,选坐位或用仰卧3060°颈部前屈位,可有利于食物被摄入和防止误咽 。在食物的选择上,选有黏性不宜松散半固体食物,从果冻、冻状酸奶、蛋羹、粥等逐渐过度到固体食物,切记不可用水冲服饼干等固态食物,这样最易造成误吸 。本组30例在训练中未发生误咽 。
通过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可以改善吞咽功能,减轻昋咽障碍,有利于提高中风后患者生活质量,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并发症的优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