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几款少数民族的特色酒?
1、蒙古族马奶酒
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 。马奶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 。酿制的时间自夏伏骒马下驹时始,至秋草干枯马驹合群,不再挤奶时止 。这段时间被称为“马奶酒宴”期 。
酿制马奶酒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挤出马奶过两三天变酸后,马奶发生分离现象,取出浮在上面的奶油,将其余部分密封于铁锅内蒸馏,反复三四次,则酒味越来越浓 。这是制马奶酒的精工艺 。另一法为粗工艺,用发酵方法酿制 。一般是先用牛奶制成酒曲,再把生马奶倒进装有酒曲的容器里,置于较温暖处,每日启封以木杆搅动数次,使之发酵,味至微酸即可 。
在夏季的内蒙草原上,凡是有牧民的地方,就有马奶酒飘香;只要有节目活动或亲友聚会,就会有马奶酒宴和敬酒歌舞 。
与蒙古族生活在同一区域的达斡尔族也有酿制和饮用马奶洒的传统 。生活在内蒙古的部分鄂伦春族,用马奶、小米和稷子一起酿制马奶酒 。哈萨克马奶酒,是将马奶盛入马皮制的袋子里,扎紧口使其发酵,制成半透明、略带酸味的饮料,他们称之为“克木斯” 。
因为马奶酒有健身和医疗功效,所以常饮马奶酒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牧民普遍身体强壮 。
2、藏族青裸酒
青裸酒是藏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饮料,传说青裸酒的酿制技术是唐文成公主传授的 。在西藏民间流传有端起酒杯(碗)想起公主的民歌 。
青裸酒的酿制法较简单:先将青裸洗净煮熟,捞出来摊在干净的麻布上降温,拌入酒曲,装进陶罐或木桶中密封发酵,酿成醪糟,二、三日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再过一两天即可饮用 。酒色黄绿清淡,酒味甘酸微甜,度数较低,有人称之为青裸啤酒,但无泡沫 。头道酒约15-20度,二道10度左右,三道仅5至6度 。饮之难醉,醉则难醒 。常饮的青裸酒,一般是10度左右 。
另有青裸白酒,酿制法较复杂:将醪糟装入大陶罐,加入少量水 。罐中以术棍架起一铜锅,锅沿与罐沿齐平 。锅上架一钝锥形铛子,口径略大于罐口,罐沿与铛间用草术灰泥封严 。陶罐底部以温火加热,不断将铛中升温的热水换成凉水,使罐中蒸汽凝为水珠滴到铜锅里,七八小时后,取出铜锅中的液体,即是青裸白酒,度数可达60度以上,酒香四溢,略带青味 。此法可称为土法蒸馏 。因为活细,一般是主妇操作 。
青海土族农民也酿制和饮用青裸酒,他们一般把青裸酒称为“酩 ,土族语叫“斯拜·都拉斯” 。其制作法是先将青裸做成醪糟(当地汉族方言称“甜醅”然后入锅加水蒸馏出酒 。乙醇度一般在三四十度间,亦可达60度 。为使酒色味更佳,人们常把酒装在能容20公斤的黑瓷坛中,密封坛口,深埋在羊圈或居室炕沿附近的地下,过一年半载挖出,添满酒再埋,如是两三次,坛中酒色如黄蜜,浓如稀,醇香扑鼻,入口绵滑,小酌数杯,即可使人酒酣神怡,若再多饮,沉醉难醒 。土族是以古代民族吐谷浑为主体,吸收了羌、藏、蒙古及汉族的成分发展形成的,羌是“西戎牧羊人也”(《说文·羊部》藏族和蒙古族都是有古老游牧历史的民族 。因此,土族人种植青裸和酿青裸酒窖藏于羊圈的做法,恐有相当久远的传统了 。
3、柯尔克孜族“孢糟酒”
“孢糟”是柯尔克孜语音译,可意译为黄米酒,因其原料是黄米 。其酿造法是先将黄米洗净泡软,上磨推成浆糊状,装入布口袋里发酵 。发酵后入锅加水煮至冒泡,再装入袋中滤挤去渣,其纯净的液体就是孢糟酒 。酒色界于橙黄与浅咖啡色之间,乙醇度在15度左右 。此酒酸甘相兼,有和助消化的功能,很受群众欢迎 。当地维吾尔族群众亦喜饮,但维吾尔人并不酿制 。目前,在新疆柯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一些县城里,已开有“孢糟馆”,这就大大方便了各族群众的需求 。孢糟馆类于内地的茶馆,不经营菜肴,顾客喝些孢糟酒,吃些烤馕即可,非常便利 。
4、门巴族“曼加”酒
“曼加”是藏语音译,意为“鸡爪谷酒”,因以当地特产的鸡爪谷为原料酿制而得名 。鸡爪谷系禾本科农作物,籽粒如白菜籽,色紫黑,穗头如猫爪,喜肥耐水,生长期四个月,亩产五、六百斤,是门巴族和珞巴族的重要粮食作物 。酿制方法简单:先将鸡爪谷煮熟,捞出晾温后拌入酒曲,放置于竹盘中发酵 。饮用时,将发酵后的鸡爪谷(酒酿)装进底部有塞子的竹筒,加入凉水,稍候拔开塞子,以酒具接盛即可饮 。曼加酒的度数仅10度左右,提神消暑,夏季尤为群众喜好 。门巴族聚居的西藏门隅(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原地区)地区和墨脱县,基本上是高原河谷地带,气候温暖 。
5、水族肝胆酒
是将猪胆汁注入米酒中而成 。以此酒待客,表示主人愿与客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 。宰猪时将附着苦胆的那片猪肝一起割下,以火烧结胆管口,防止胆汁流出,然后将其煮熟,再与猪肉一起祭供祖神 。客人入席酒过三巡后,主人拿起猪肝,剪开胆管,当众将胆汁注入酒壶,为在座者各斟一杯肝胆酒,依长幼客主之序分先后干杯 。猪胆能、清火明目、降低血压 。常饮肝胆酒有益健康,故在水族群众中流传成俗 。
6、土家族甜酒茶
土家族的甜酒茶实际上不是茶,而是酒 。正如解放初期广东有部分人还把啤酒叫做“洋茶”一样,这仅仅是名称上的误用 。土家族以糯米或高粱煮甜酒,将甜酒和蜂蜜冲入盛山泉水的碗中,甜酒茶即成 。饮之清冽甜香,消暑提神 。因有些山泉水实际上是矿泉水,所以常饮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
7、普米族“酥里玛”酒
酥里玛酒主要以大麦和玉米为原料酿制 。先将洗净的粮食煮至八丸成熟,捞出晾温,拌以酒曲,装入大布口袋里发酵 。两天后有酒味飘逸,将其再装坛密封 。数日后(一般以放坛处的温度高低来估计封坛时间的短长)开封加适量清水入坛,再盖上盖等两三小时,便可倒出清水,此即“酥里玛” 。有的人是在密封的坛口插一支吸管,用酒时以虹吸原理将酒引流出来 。
8、羌族蒸蒸酒
其酿制方法较简便 。将玉米粉用杉木甑子(蒸桶)蒸熟后,倒在簸箕里晾至稍温,拌上酒曲,装入坛中,封严坛口,置于荞麦秤秸中发酵,约二十天左右,便可饮用 。酒色淡黄,酒味甘甜,能去淤血、生鲜血下奶,是羌族产妇哺乳期间的常备饮料 。喜客临门,主人往往让他喝饱为止 。
9、四川彝族苦荞酒
彝族在解放前没有专门的酿酒作坊,民间广大奴隶群众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用来酿酒,能够酿酒的是奴隶主或较富裕的“劳动者”(阶级成分)家庭 。酿酒原料主要是苦荞(一种有清苦昧的荞麦)、玉米或土豆 。先将酿酒用具全部洗净,不能有一点油星,再把苦荞以木甑蒸至半熟,晾温拌酒曲,装进发酵桶里 。冬天为保持室温,需不断生火,促其发酵,待酒香四溢时,插管于发酵桶底的孔中,引流出酒液,杯敬神灵,第二杯献长者,尔后其他人方可饮用 。因以苦荞为原料酿制而得名 。苦荞是凉山半高寒山区的特产 。彝族把用玉米、高梁和少量苦荞作原料酿制的酒叫泡水酒 。现在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民间多饮外来的白酒和啤酒 。
10、云南彝族辣酒
辣酒即白酒,其主要原料是玉米或高梁,其特点主要反映在制作过程中,玉米或高粱煮熟拌入酒曲后,装入外面涂有牛粪的竹箩里,并用蓑衣或麻袋片盖严实 。待到发酵至将要从竹箩孔中渗出白浆时,装入坛中密封,当玉米或高粱变成细糊状时,装进甑子,上铁锅,兑水蒸馏出酒液 。
11、纳西族合庆酒
合庆是滇西地名,该窖酒以当地的大麦和黑龙潭水酿制,香味纯正,曾获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 。
12、怒族咕嘟酒
怒族咕嘟酒的酿制法,其步与羌族的蒸蒸酒基本相同,即将玉米粉制成酒 。其特点表现在饮用时先将坛中的酒同酒糟盛一部分到盆中,加入适量开水,再拌入些蜂蜜或糖,滤去渣,饮其汁 。
13、水族九阡酒
九阡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个区,因当地水族能生产一种独特的糯米酒,故以地名来命酒名 。九阡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酿制过程中加入多种药材 。酒色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味微甘,酒香馥郁 。九阡酒下窖的时间越长越醇 。陈年九阡酒要在孩子出生时酿造下窖,直至结婚时,甚至到寿终时才饮用 。因用多种药材作原料,所以有舒筋、健身提神的功能.
14、普米族大麦黄酒
【盘点几款少数民族的特色酒?】普米族大麦黄酒的酿制是先将大麦煮熟,拌酒药发酵后,装入大土陶中,以灶灰泥封好坛口,二十一天后以管子吸引出酒液,装坛存放,随饮随取 。酒色桔黄,味道甘甜 。
推荐阅读
- 情商低的人特征盘点:情商低该怎么办的4个方法
- 朋友圈发什么样的句子 适合朋友圈发的句子盘点
- 盘点男人恋爱前后的变化
- 女子自制“阴阳水”减肥住院 盘点正确喝水减肥法
- 早上胃口不好吃什么早餐好 胃口不好适合吃的早餐盘点
- 小资气十足的几款养生下午茶(夏季饮食)
- 驾照扣多少分吊销驾照 吊销驾照盘点
- 盘点绝对令人惊秫的减压法
- 男人最爱7个女性部位:男人眼里女人性感部位盘点
- 一句最佳的正能量晚安句子 晚安的句子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