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痰饮的病因病机_导致痰饮的原因
【病因病机】
痰饮是人体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停聚于某一部位而产生的病症 。古人认为痰、饮、水三者,皆为津液所化,同源而异物,痰形稠浊,饮质清淡 。因“痰为饮之积,饮为痰之渐”故临证又每通称痰饮 。
痰饮之名,始于仲景 。《金匮要略》根据痰饮的停积部位,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证 。其中“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之痰饮,在《诸病源候论》则称为“流饮”,《千金翼方》称为“淡饮”,以与广义之痰饮相区别 。至隋唐乃逐步将痰和饮分开讨论,如《诸病源候论》立有诸痰候、诸饮候 。嗣后金元诸家对痰证的研究不断深入,如朱丹溪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百病多兼痰” 。
本篇所论,为广义之痰饮病证 。但以五痰(风痰、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为主,对于“无形之痰”诸证,凡散见于本书各篇之中者,概予从略 。
【中医痰饮的病因病机_导致痰饮的原因】
津液的输布和调节,主要依赖肺、脾、肾三脏和经络的气化作用 。若因外邪入侵、情志刺激、饮食不当、体质虚弱等因素,皆能使津液停聚为痰、饮、水 。赵晴初曾经指出人身津液,“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 。
就病理而言,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产物,而又因其停聚、凝结于某一部位成为致病因子 。其病理机制,大体可从因病致痰(饮)和因痰(饮)而病两方面讨论 。
一、因病致痰(饮)的机制
1.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则运化无力,水谷之精微不从正化;或久嗜茶酒肥甘,湿积脾胃,水气凝聚于中而成饮、成痰 。
2.精神抑郁则肝脾之气滞,气滞则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停聚不散而为留饮;或气郁化火,火灼津液为痰 。
3.外邪犯肺,肺气郁滞则不能布散津液,凝聚成痰;或因化热化燥,蒸熏肺津成痰 。
4.肾阳不足则水气上泛为饮;肾阴不足则阴火上炎,灼津为痰 。此即庞安常所谓“阴水不足,阴火上升,肺受火侮,不得清肃下行,由是津液凝浊生痰,肾虚不能纳气归原,原出而不纳则积,积而不散则痰生”之机理 。此外,尚有因长期吸烟,火毒之邪灼伤肺津,炼液为痰者 。
二、因痰(饮)而病的机制
主要是痰饮留积不散而津液不通,气道失畅 。戴思恭喻之如“沟渠壅遏,积淹停滞,则倒流逆上,瘀浊臭秽,无所不有” 。若痰饮犯肺则肺气佛郁而咳喘痰多;留滞中焦则清浊交混而肠鸣泄泻;留于胁下则为悬饮、胁痛;流于肌肤则为溢饮、浮肿 。若痰迷心窍,神明被蒙则见神昏、癫痫;流注肌肉、筋骨、关节,则成瘰疬、痰核、半身不遂、肢节疼痛等 。痰和饮的病变部位,常有一定规律 。张景岳谓:“饮唯停积肠胃,而痰无处不到 。”临床实践表明,饮之留伏部位,多见于胃肠、胸膈(包括肺)、胁下以及四肢;痰邪则无处不到,其中有形之痰,常见于肺系、胃肠或肌肉等处;无形之痰主要见于心、脑或某些经络循行的部位 。
推荐阅读
- 女人为什么会肤色暗黄?导致女人肤色暗黄的原因
- 太阳色口红是什么颜色?太阳色口红推荐
-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真的爱了那种感觉是很奇妙的
- 女生最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街头小姐姐们这样说
- 女人喝红酒的八大好处
- 女生喝红酒的时间
- 有图 一定要娶胖一点的女人:微胖女人更有女人味
- 每天喝红酒的量
- 情商低的人特征盘点:情商低该怎么办的4个方法
- 女人看清楚你身边的他:远离直男癌更怕直男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