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丁某,男,54岁,江苏江宁人

初诊:曾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肠上皮化生(IM),因医生告知为癌症的前期病变,可能会导致癌变,故感到恐惧,一周不眠不休不食,后曾住省脑科医院五天余,花费将近万元,服用镇静剂、神经抑制类药物,病情有增无减 。刻诊:纳差,嗳气,脘痛连胁,夜寐不佳,难以入睡 。舌红,苔黄腻,脉细弦 。
乃肝胃不和,心神不宁 。治当疏肝和胃,宁心安神 。
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法半夏6g,麦冬15g,仙鹤草15g,薏苡仁20g,柴胡5g,金钱草15g,首乌藤15g,百合15g,炙远志6g 。
药物治疗同时兼以心理治疗,告诉患者精神放松,该病很常见,治愈率较高,虽是癌前病变,但不一定会癌变,一定要减轻心理压力 。
二诊:两周后复诊,症状稍有改善,胃痛仍在,口干,纳差,脉弦 。药证相合,治宗前法加减 。
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法半夏6g,麦冬15g黄芩10g,仙鹤草15g,薏苡仁15g,百合30g,酸枣仁10g,合欢皮10g,首乌藤15g,白花蛇舌草15g,龙齿(先煎)10g 。
经此方加心理指导调治三个月余 。
三诊:体重增加,饮食转馨,夜寐虽仍欠佳,但较前已明显好转,可入睡四五个小时,但易惊醒,口苦口干,嘈杂,苔薄黄,舌暗红,脉细弦 。效不更方,守方加减 。
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10g,法半夏6g,黄芩10g,仙鹤草15g,薏苡仁15g,百合30g,首乌藤30g,合欢皮10g,丹参15g,龙齿(先煎)10g 。
四诊:2003年9月1日 。自诉药后尚可,胃脘作胀,食后明显,大便日行一两次,苔薄黄,脉细弦,夜寐多梦 。治在前法兼以行气消胀 。
处方:原方加佛手5g
枳壳10g 。
五诊:2003年9月29日 。症状稳定,脘胀已有好转,但不可多食,口干苦,苔薄黄,舌偏红,脉细弦,治以此方为基础方,经过近一年的调理,至2004年8月16日来诊时,诸症已明显改善,趋于稳定,夜寐已安,不需服用安定亦可安枕,复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已无肠化 。患者甚喜,嘱以归脾丸调理巩固 。
辨证思路:本病证属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 。形成本病症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以及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阳气虚和胃气不和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本案则是暴受惊骇,精神紧张,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 。正如《类证治裁·不寐》所说“惊恐伤神,心虚不安”,不论因虚、因惊,二者往往互为因果 。况素有胃疾,脾胃中土本虚,复加惊吓,胆气乱怯,致肝胆疏泄失常,克伐脾土 。
“胃不和则卧不安”;又,惊伤心,惊则气乱,故心神不安而致不寐 。总之,病机乃虚实相杂 。
病位在心脾,肝胆相扰 。
治疗特点:依据上述病机,治疗总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虚则补其不足,实则泻其有余 。本病日久,已耗伤气血,影响诸脏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不足,他脏均受其影响,又“子病及母”,则心之气血不足,复因惊则伤心,心神不安;又情志失调,则肝胆疏泄失常,而致克伐脾土,因此,补益脾胃是本病治疗的根本 。本病缘于过于忧思,气滞不疏,因此勿忘在固本基础上标本兼治,疏肝和胃 。当然,心虚胆怯则心神不安,阴血不足则无以奉养心神,养心安神亦为治标之法 。
用药特色:本病以单教授常用之仁术健胃方来补益脾胃,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之验方 。该方经临床验证,疗效较好 。辅以柴胡、合欢皮疏肝利胆、以泄亢旺之木气,使脾土不受之克伐,且胆气疏达,他脏则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素问·六节藏象论》);龙齿、酸枣仁、首乌藤镇静养心安神 。所有处方用药不超过十二味,以主症为主,抓主要矛盾,他症随之加减;全方选药以平淡醇和为主,顾护脾胃为先,既不增加脾胃负担,又不伤及脾胃 。
用药同时不忘心理调治,百病气为先,心情舒畅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但通过药物调理心神,亦同样重视心理疏导,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单兆伟医疗经验集》
【单兆伟治疗失眠不寐医案】【按语】患者因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如《沈氏尊书生·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眠” 。此时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务必使患者重拾信心、放松心情、积极治疗,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因其不寐兼纳差,嗳气,脘痛连胁,故推知病位在心脾,涉及肝胆 。心虚胆怯则心神不安,阴血不足则无以奉养心神,故治当在补益脾胃的基础上疏肝和胃、镇惊定志、宁心安神,且用药时切忌滋腻之品,防其重伤脾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