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肛痈医案大全

肛痈
丁甘仁医案
肛痈双发,破溃得脓不多,四围肿红疼痛,纳少苔腻,湿热蕴结下焦,营卫不从,症属缠绵,姑拟和营托毒而化蕴湿 。
全当归二钱,京赤芍二钱,紫丹参二钱,忍冬藤二钱,茯苓皮三钱,通草八分,大贝母三钱,生苡仁四钱,丝瓜络二钱,杜赤豆一两,佩兰梗钱半 。
退消膏,上黑虎丹、呼脓丹、九黄丹 。
肛痈初起,肿红、痛,日晡寒热,阴虚质体,营卫不从,湿热凝瘀,宜清疏消解 。清水豆卷四钱,黑山栀二钱,当归尾二钱,京赤芍二钱,生草节八分,金银花三钱,连翘壳三钱,大贝母三钱,通草八分,飞滑石三钱,泽兰叶钱半,丝瓜络二钱,杜赤豆一两 。(《丁甘仁医案续编》) 。
张寿颐医案
肛门起核,是阴虚湿热下注,不易速愈 。脉右关尺弦搏 。所谓肺与大肠相表里也,舌滑,先以养阴而参升举 。
炒贡潞6克,绿升麻1.5克,山萸肉6克,大白芍6克,丹皮4.5克,川柏皮4.5克,生西芪6克,生桑白皮6克,熟女贞子9克,大生地12克,带壳春砂仁(打)1.2克,生延胡4.5克,玄参6克 。
二诊:肛门疡,是真阴不足而湿热下注,颇不易痊 。前授滋阴佐升清化湿,其势已减,姑仍踵步 。
炒贡潞党4.5克,绿升麻1.5克,生西芪4.5克,川柏皮4.5克,槐花芯6克,生苡仁9克,白茯苓9克,带壳砂仁1.2克(打),广藿梗4.5克,焦山栀9克,炒山萸肉4.5克,西茵陈6克,陈皮4.5克 。
三诊:肛疡已平,脓水无多,胃纳已佳,余无他苦 。脉犹弦搏,阴中有火,舌色甚清,是宜填阴,兼清余焰 。
砂仁末1.2克,同打大生地12克,山萸肉6克,川柏皮6克,茵陈6克,甘杞子6克,生苡仁9克,潼蒺藜9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9克,福泽泻4.5克,生鳖甲12克,生牡蛎18克 。(《张山雷专辑》) 。
陈莲舫医案
肛门结块,痛时发坚,将成肛痈 。能否消退 。
珠儿参,炒槐米,制女贞,炒米仁,白茯苓,黑料豆,黑地榆,炒泽泻,焦山栀,川萆薢,炒黄芩,新会皮,松子仁 。(《陈莲舫医案秘钞》) 。
其他医案
肛痈蒸脓已溃,最防结管,治以清化 。
【老中医治疗肛痈医案大全】石决明,炒槐米,野料豆,生白芍,连翘心,川石斛,炙龟版,象牙屑,桑椹子,黑地榆,粉丹皮,生甘草,藕节 。
吐血咳嗽,肛痈流滋,土语天穿地漏,有药又复否数进劳 。
珠儿参,黑料豆,川贝母,薄橘红,生甘草,甜杏仁,女贞子,川石斛,毛燕窝,生白芍,白茯苓,生藕,象牙屑,枇杷叶 。
脏毒,即朋头生疮 。
炒槐米,川楝子,块滑石,粉萆薢,金银花,黑地榆,生白芍,焦米仁,侧柏叶,生甘草 。
向有痔患,属三阴内虚,阳明湿热壅滞 。现在肛后起块,又恐成痈,痈与痔同类异名 。最虑咳呛复发,有上下失血之变 。脉息细弦,治以和养 。
珠儿参,桑椹子,黑料豆,生白芍,川石斛,生牡蛎,生甘草,女贞子,紫丹参,炒槐米,炙龟版,丝瓜络,醋摩一笔消冲 。(《莲舫秘旨》) 。
倪,肛疡溃脓虽愈,阴气已经走泄,当阳气弛张发泄 。今加嗽血痰多,胃纳减于平昔,脉数促,喘逆脘闷 。姑清肃上焦气分 。
苏子,杏仁,香豉,蒌皮,降香,郁金,桔梗,黑栀皮 。
魏,脉数,垂淋浊,愈后,再发肛胀,大便不爽,余滴更甚 。
萆薢,猪苓,泽泻,白通草,海金沙,丹皮,黄柏,晚蚕砂 。
复方:滞浊下行,痛缓,议养阴通腑 。
阿胶,生地,猪苓,泽泻,山栀,丹皮 。
王,病人述病中厚味无忌,肠胃滞虽下,而留湿未解 。湿重浊,令气下坠于肛,肛坠痛不已,胃不喜食,阳明失阖,舌上有白腐形色 。议劫肠胃之湿 。
生茅术,人参,厚朴,广皮,炮姜炭,生炒黑附子 。
[附论]肛痈者,即藏毒之类也 。始起则为肛痈,溃后即为痔漏 。病名虽异,总不外乎醉饱人房,膏粱厚味,溥炙热毒,负重奔走,劳碌不停,妇人生产努力 。以上皆能气陷阻滞,湿热瘀毒下注,致生肛痈 。今另立肛痈一条,何也?肛痈藏毒,来之速,痈之甚,若不速治,溃后即成痔漏癌疾 。倘有不慎,即此殒命者多矣 。肛痈何由而生?肛者直肠也 。肛门,即直肠之门户也 。肠胃自贲门之下,一过幽门,气皆下降 。饮食入胃,随之下趋,直灌小肠 。小肠下口为之阑门屈曲之处,泌糟粕,化津液,即在斯矣 。如能水谷分清,本无疾病 。若厚味酒湿热毒,壅滞气机,阻塞膀胱,或负重疾奔,气陷血凝,小肠少运化之权,蓄积小肠,膀胱湿热壅阻,不能从溺道而出,反趋于大肠之中,灌注肛中 。魄门为五藏使,启闭有时,不比溺孔,可时时而泄也,湿热愈壅,气机愈滞,肛之门户更闭而不通矣 。湿热久留,经云气血壅阻,即生痈肿,热盛则肉腐为脓,肛痈生矣 。若生于内而不早治,脓溃则肠穿,则成痔漏痼疾 。生于外者,热壅肛门,肛门外翻,秘结不通 。若不早治,寒热大作,口渴烦躁,竟有丧生者也 。若能预早防范,用药使其壅塞速通,能保内消不溃者,为上工 。既溃之后,肛门之肉,有纵有横,行走牵动,大便不时出人,最难收敛 。能即填其孔窍,早使肌肉生长完固,亦良工也 。若用刀针系线,安能邃长肌肉哉 。日久渐虚,致成劳怯而死者多矣 。惟愿疡科,始萌之时,辨其阴阳虚实,当攻当补,理气利湿,清热解毒温通等法,俱有群书可考,皆在临证之权宜,非笔能罄述也 。今辑四方,粗具规模,治之得法,皆在临证之人变通焉 。(余听鸿志)附案,荆溪张渚镇余君天培,四十未有子,体颇丰,嗜饮食,好厚味 。余虽非同族,有三世旧交 。后余就孟河为家 。同治癸酉,天培余君偕一妾,仆从数人,来孟河就诊于马培之先生处,肛门已有漏厄四五 。余因同乡,过其寓,问询其起病之始末 。据云,是年八月初旬,天气尚暖,乡人死羊,售肉于酒肆中 。余最喜羊肉,饱啖,饮以膏粱火酒,当夜睡后,觉有寒热 。明日,觉肛中大痛如刀刺,壅阻秘塞不通,辗转床褥,呼号七日夜,治之罔效 。至第八日,有某医曰:湿热壅阻肛中,速宜下之 。即与大承气汤下之,下燥粪之后,即下脓血矣 。不料脏毒内已成脓,肛已溃穿,后渐穿肛外,未及三月,已成四五漏矣 。在孟河调理数月,已收三孔,行坐如常 。后旋乡,仍嗜酒纵欲,烦劳不节,疮漏渐溃,窜至八九孔 。停一年余,再至孟河,余看其肛中穿及肛外,竟能穿至臀,穿至股,滋水淋漓,不能起矣 。是年,余在荆溪运茶至苏属,秋仲至孟河 。一见其腹硬便溏,四末作肿,余谓其妾曰:即速雇舟回籍,脾气已绝,途中恐不及也 。逾二三日,培之先生唤余到彼寓,当夜雇舟送伊回籍,到奔牛镇而殁 。所啖羊肉烧酒一次,竟能殒命,人之饮食起居,岂可不慎软!故录出,与纵饮火酒,喜食浓厚,贪口腹者戒 。(余听鸿志)[附腹内痈论]古之医者,无分内外,又学有根柢,故能无病不识 。后世内外科既分,则显然为内症者,内科治之;显然为外症者,外科治之 。其有病腹中,内外未显然者,则各执一说,各拟一方 。历试诸药,皆无效验,轻者变重,重者即殒矣 。此等症,不特外科当知之,即内科亦不可不辨明真确 。知非己责,即勿施治,毋至临危束手,而委他人也 。腹内之痈有数症,有肺痈,有肝痈,有胃脘痈,有小肠痈,有大肠痈,有膀胱痈 。惟肺痈咳吐腥痰,人犹易辨 。余者或以为痞结,或以为瘀血,或以为寒痰,或以为食积,医药杂投 。及至成脓,治已无及 。并有不及成脓而死者 。病者医者,始终不知何以致死,比比然也 。今先辨明痞结、瘀血、寒痰、食积之状 。凡痞结、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渐而成,寒痰则痛止无定,又必另现痰症;食积则必有受伤之日,且三五日后,大便通即散 。惟外症则痛有常所,而迁延益甚 。《金匮》云: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浙浙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以手按肿上,热者有脓,不热者无脓,此数句,乃内痈真谛也 。听按:《金匮》之文,简而易明,真金科玉律,惜疡科不留意者多 。又云: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是也 。若肝痈则胁内隐隐痛,日久亦吐脓血 。小肠痈与大肠痈相似,而位略高 。膀胱痈则在少腹之下,.近毛际,著皮即痛,小便亦艰而痛,胃脘痈有虚实二种 。其实者易消,若成脓,必大吐脓血而愈 。惟虚症则多不治,先胃中痛胀,久而心下渐高,其坚如石,或有寒热,饮食不进,按之尤痛,形体枯瘦 。此乃思虑伤脾之症,不待脓成即死 。故凡腹中有一定痛处,恶寒倦卧,不能食者,皆当审察,防成内痈 。慎勿因循求治于不明之人,以至久而脓溃,自丧其生也 。(徐洄溪)听按:方书五藏六府具有痈 。然心为人身君主而藏神,心虽有痈,将成即死 。心一生痈,即时神昏志乱,故即死 。脾为转运水谷之藏,脾一生痈,胃不能克化,亦死 。胆为清净之府,不出不纳,外裹脂膜,内藏青汁,不能生痈 。况藏在肝叶,胆痈与肝痈治法同例,仲景治肝必治胆 。膀胱外所一壳,脂膜不厚,内藏漫溺,时满时虚,虽有其名,从未见过,治法与大小肠痈大同小异 。三焦胞络,本无定体 。三焦皆属人身躯壳之病,虽有其俞募,不得作内痈,故有其名而无其症 。余今辑腹内痈,惟肺痈、胃痈、肝痈、大肠痈、小肠痈、肾俞痈、肛痈而已,其余前辈未曾见过,无临证之方,余亦不敢妄为臆说,故概未录 。(余景和《外科医案汇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