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
【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杨坚既可以被称为隋文帝,也可以被称为隋高祖 。而隋太祖另有其人,他就是杨坚的父亲杨忠 。我们知道开国皇帝中有的称太祖,有的却称高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要考虑到开国皇帝的家世 。
文章插图
如果是官二代,也就是说受祖上荫庇的人建了国,一般都会给自己的父亲追认太祖这个庙号,意思是创基立业,所以杨坚建国后给自己的父亲杨忠追加庙号太祖,而他本人的庙号则是高祖,意思是开国立功者最高 。唐高祖李渊也是这种情况,他的父亲李昞的庙号是太祖 。杨坚和李渊的祖上都是关陇集团的军事贵族,他们的建国很得益于这个身份 。
如果建国的是一个穷二代,那么太祖这个庙号就直接加在开国皇帝的身上,而不会向上追加,毕竟祖上实在没有立功 。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就属于这一类 。至于刘邦为什么流传下来的称呼不是汉太祖而是汉高祖,恐怕就是太史公的功劳了 。
既然杨坚的庙号是高祖,为何世人多称他为隋文帝而很少称其为隋高祖呢?这就考虑到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的问题 。
文章插图
庙号和谥号早在周朝就已经完善,只是后来一度被秦始皇废掉,到了汉朝才开始重新使用,但当时的庙号和谥号制度并不完善,甚至能拥有庙号的皇帝还很少,因为庙号主要关系到祭祀的问题,因此非有大功的皇帝一般不会有庙号 。而谥号则不同,谥号更多的是一种盖棺论定,就是皇帝去世后得到的一种评价,一般所有的皇帝都会有谥号 。也就是说谥号常有而庙号不常有 。
因此在隋唐之前,人们称呼皇帝一般就会用谥号,而杨坚的谥号是文皇帝,庙号是高祖,固称其为隋文帝 。
杨广的谥号就比较复杂了,这位隋朝的亡国之君至少有三个谥号,一个是洛阳的皇泰主杨侗定的明皇帝,从这里来说可以称呼杨广为隋明帝;另一个是窦建德定的闵皇帝,可以称呼杨广为隋闵帝;还有一个就是李渊定的是炀皇帝,也就是我们现在称呼的隋炀帝 。前两个因为建立的政权很快灭亡了,因此给杨广定的谥号没有得到承认 。同时杨侗给杨广定下的庙号是世祖,这个也没有得到承认 。
文章插图
庙号和谥号在唐朝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而谥号开始不断的追加 。四姑娘拿李世民来做一下说明,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最初的谥号是文皇帝,和隋文帝是一样的,本来可以被称为唐文帝 。
但是他的谥号被追加了好几次,唐高宗李治最初为父亲定下的谥号是文皇帝,后来加谥为文武圣皇帝 。唐玄宗时期又给李世民加谥两次,最初加谥为文武大圣皇帝,后又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总不能称其为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吧?实际上这种加谥自唐高祖李渊就开始了,李渊最终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后来的皇帝也是如此,谥号都很长 。
也因此,从唐朝开始,皇帝的称呼改为庙号,也就有了我们熟知的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 。
其他网友观点杨坚的谥号是“隋文帝”,庙号是“隋高祖” 。是唐朝以前习惯性的把皇帝用谥号来称谓,后世人就皆沿用至今 。谥号和庙号都是后人给起的,不是自己起的 。
文章插图
庙号起源于商朝,起初非常严格依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 。而谥号诞生于周朝,是对于一个重要人物一生的事迹和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的称号 。庙号不是谁都可以有,只有文治武功非常出众的帝王才有,碌碌无为的皇帝可能也没有 。谥号则不然,帝王可以有,王侯将相甚至皇后、妃子都可以有 。
文章插图
比如:汉高祖刘邦,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号本来一帮不用“高”,但后世子孙认为刘邦的功劳太大,就叫“高皇帝”,所以,后来被人称为“高祖”沿用 。汉武帝刘彻,庙号为“世宗”,谥号“武”,故后世以谥号称谓“汉武帝” 。
又比如:岳飞冤案平反后,被赐谥号“武穆” 。
文章插图
一般“太祖”这个庙号是给开创基业的开国皇帝的,也就是这个家族大业的创立者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有人要问了,隋文帝不也是开创性的开国帝王吗?其实,隋文帝杨坚不是个一般人家,典型高二代加富二代,他的父亲杨忠是北周时期的大将军,地位十分显赫 。杨坚在多了权后,建立大隋,直接把自己的父亲追认为“隋太祖”,所以,太祖这个庙号已经被杨忠用掉了 。故而,杨坚庙号为“高祖”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李渊追封祖父(初稿有误,经网友提醒后更改)李虎为“太祖”,而自己被后世称“高祖”庙号 。而隋文帝杨坚的文治武功兼有,谥号给“文”、“武”均可,可惜,杨坚追谥自己的父亲为“武元皇帝” 。“武”这个谥号也用掉了 。所以,杨坚谥号为“文皇帝”,被后世称为“隋文帝” 。
文章插图
在唐朝之前,不是所有帝王都有庙号,所以,一般大家都称已故皇帝谥号 。隋文帝也是随高祖,但习惯性的叫法,还有历史记载均采用谥号,故而沿用至今 。
唐朝开始,庙号泛滥,短命皇帝和末代皇帝可能没有庙号,其他的都有 。所以我们看史书时,会发现一代接着一代,有太宗、高宗、孝宗、德宗等等 。庙号是供奉祖庙的,受后世世代香火供奉的,级别明显高很多,所以习惯性的叫法开始采用庙号,沿用至今 。
文章插图
隋文帝杨坚的庙号、谥号都是之后隋炀帝杨广给起的,不是自己给自己起,因为“太祖”庙号被杨坚之父杨忠用掉了,故而称“隋高祖” 。但由于唐之前称谓皇帝“谥号”的习惯,故而被成为“隋文帝”,沿用至今 。
其他网友观点唐朝以前帝王用谥号,唐朝以后的帝王用庙号或者年号 。杨坚叫隋文帝,这个“文帝”是他的谥号,如果称为隋高祖,那么“高祖”就是他的庙号 。简而言之,古代帝王死后的称谓有三种,一是谥号,也就是后世对他一生的功过德行的总结;二是庙号,也就是他在本王朝中的辈分;三是年号,也就是他生前使用的纪年年号 。举个例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贞观李世民,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是李世民的谥号;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显示的是他在李唐皇朝中的辈份;贞观则是李世民在位时的纪年年号 。
文章插图
隋朝及以前的朝代,帝王都用谥号来表示,那时的谥号相对公正客观,一般用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来总结帝王一生的功过是非 。比如隋文帝的谥号“文”字就是一个十分肯定的谥号,文在谥法中的解释为: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一般在政治制度上有创新的皇帝谥号都是文,比如周朝的开国之君姬昌谥号为周文王,西汉第三位皇帝刘恒的谥号为汉文帝;在对外战争中有突出贡献的帝王一般谥号为武,比如实际完成推翻商朝任务的姬发被谥号为周武王;击败匈奴的汉朝皇帝刘彻谥号为汉武帝 。杨坚开创了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故他的谥号为文;杨广死后则被谥号为隋炀帝,这个“炀”的意思是短折不成、好内远礼、去礼远众,是一个恶谥 。
文章插图
嬴政统一华夏后,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如果要给秦始皇一个谥号,那么一定是秦文武帝!西汉建立后恢复了谥号制度,刘邦的称号一般是汉高祖,谥号是高皇帝,高祖是刘邦的庙号,高皇帝是刘邦的谥号!唐朝建立后,皇帝的谥号一定是美谥,且越来越长,不便记忆,也不便传诵,故采用庙号代替谥号来称呼,但是谥号一定是有的,只是太长了 。谥号最长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谥号有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文章插图
唐朝、宋朝、元朝三个朝代的皇帝都是用庙号来称呼,明清两朝则独树一帜,他们采用年号来称呼帝王 。比如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一般都称他为洪武帝,其实洪武两个字是他的年号,用来纪年的,比如洪武十年、洪武二十年等 。同样的道理,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的称呼也是年号,用来纪年的 。从谥号制度变成庙号,从庙号变成年号,这反应了皇权的一步一步加强与专制,比如说谥号制度下臣子是可以议论君主的,庙号制度下皇族内部是可以议论君主的,年号则是谁都无法议论的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为什么猫舍买的猫容易得猫传腹?
- 涨知识了!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什么不能直接施用
- 香菜为什么跟臭虫一个味道?为什么有人吃香菜是臭虫味?
- 草莓为什么不在夏天种?草莓什么时候种植好?
- 5天了还查不到核酸检测结果怎么办?核酸检测一周了为什么还是无结果?
- 边牧犬为什么要吃草呢?
- 边牧犬为什么会咬人呢?
- 为什么二锅头那么辣
- 为什么给前任发挽回信息她不回?
- 边牧犬一直舔嘴巴是为什么,是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