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

曹操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开创人 。我们学过他的以一些诗歌,比如:《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等,这些诗歌里反映民生疾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连鲁迅这样的大师都赞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的书法也是非常好的,他擅长章草,连唐代大书法家张怀瓘都赞赏曹操的书法为妙品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但是我们从一些小说中、野史、戏剧中以及世人口口相传中,都把曹操描写成狡猾、奸诈、残暴的乱世奸雄,那么曹操这样一个英明神武的人物,为何被人扣上了奸雄的帽子呢?

我觉得这个要从公元208年,五十四岁的曹操位列司空、冀州牧、丞相,大权独揽时说起,因为此前的曹操在世人眼里也还是个乱世的英雄,此后,有以下几个人的死开始让原本英雄的曹操在当时的人民眼里一步步改变,逐渐被戴上了奸雄的帽子:

首先是荀彧的死,荀彧是汉室老臣,他的理想是要曹操恢复和振兴大汉王朝,可是曹操后来走的路让他失去了希望,最后被曹操用一个空的食盒,逼迫自尽 。荀彧作为汉室老臣的代表,他的死,让那些渴望恢复汉室的臣子臣民、遗老遗少们们对曹操彻底死心,恨之入骨,虽然在强大的曹操面前,他们不敢说啥,但是私下里不知道辱骂曹操祖宗多少次,这些人一定会尽所能给曹操扣帽子的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另外还有像祢衡、孔融这两个汉末名士的死,尤其是孔融,这个人可是孔子二十世孙,是汉末清流名士的代表,孔融这个人攻击曹操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纲领,对曹操的每一次重大决策都要表示反对,后来曹操实在不能容忍了,找了个不孝的罪名把孔融砍了,杀一儆百,可是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堵住了一个孔融的口,其余那些清流们能堵住吗?这些人之所以是清流,擅长就是高谈阔论,背后还不把曹操骂的体无完肤?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其三,竞争对手,如刘备、孙权这些人的口诛笔伐,他们统治地盘下的臣子臣民们,老大都称曹操为曹贼了,想想可知,下属们会怎样说?

这些是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对曹操的评价,给曹操扣上了汉贼、奸雄的帽子,逐步流传后世 。

另外曹操扣上奸雄的帽子,还和后世一些小说家、戏剧家不无关系,大汉王朝在世人眼里是个正统的王朝,刘备和汉室扯上了关系,这些小说家、戏剧家多少带上点个人感情色彩,抑曹尊刘,在写小说、编戏剧的时候,多少带点个人偏向,把曹操塑造成:狡猾、奸诈的乱世奸雄的反面形象了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综述,给曹操扣上奸雄的帽子,应该是那些渴望恢复汉室、愚忠汉室的遗老遗少、臣子臣民,受到曹操的打压、镇压的一些政客、清流们,和曹操处于竞争地位的政治对手们,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后世一些带有偏见、个人感情色彩的小说家、戏剧家们,在这些人的作品中,逐步给曹操这个英明神武的人物扣上了奸雄的帽子 。

其他网友观点

曹操之所以成为奸雄,那可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的功劳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而在此之前,曹操奸雄的形象,其实已经定格了,为什么?因为每个王朝都害怕出现一个曹操 。当然了,他们更害怕出现司马懿 。

说破天,老曹家也是取代了老刘家,建立了新的王朝 。这在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在此之前取代老刘家的那个王莽,被骂成了狗 。

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曹操,但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王朝中,出现另外一个曹操,这就是封建统治者们对曹操这个人物的态度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你比如说隋文帝、唐高祖、宋太祖那可都是类似曹操这样的人,隋文帝夺取了外孙的江山,唐高祖夺取了表弟的江山,宋太祖夺取了小孩儿柴宗训的江山 。可是他们不允许自己的王朝里,再出现一个自己 。

所以曹操这个人物必须要拿出来抨击才行,只要别抨击到我自己,随便你们怎么收拾曹操,那都是可以的 。久而久之,曹操奸雄的形象也就出现在民间了 。

民间也是无奈啊,这是言论不自由的无奈选择 。就算你喜欢曹操,可是你不能说啊,你只能按照朝廷的意思,去抨击曹操才会获得认可,否则人家就会觉得你这个人有野心 。因此曹操成了白脸的奸雄,不过我想说的是,不管后世怎么过度刻画,曹操还是个曹操,拥有精彩一生的曹操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曹操的确是奸雄,可是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谁不是呢?

年轻时候的曹操,还有几分想要扶持汉朝的想法 。可是他的心被袁绍、袁术这帮人给伤透了 。他知道,天下人都在争权夺利,你一个人想要恢复汉朝江山,何其难也 。

不是每个人都姓刘,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刘备那样执着 。因此曹操也加入到了袁绍那帮人当中,成为了一个争权夺利之人 。

但是他跟袁绍等人不同,曹操是一个高瞻远瞩之人,既然要做奸雄,那就做一个最成功的奸雄好了 。因此曹操将汉献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有了汉献帝这颗棋子,曹操要想收买人心,那可就容易多了 。因为他知道还有很多有才华,却没有实力的人才,是忠于汉朝的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曹操挟天子以招揽人才的这一招的确奏效了,他获得了包括荀彧、郭嘉、荀攸等人的大力支持,从而有了和袁绍一较高下的实力 。

此后曹操灭了袁绍,荡平中原,大有一统江山的气势 。可惜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龟缩在了北方,很少有什么建树了 。我们都知道后来曹操把大位让给了曹丕,就是给曹丕篡位打下了基础 。

如果他真的忠于汉室,完全可以像霍光一样,不让自己的儿子接替自己的位置,这样一来皇帝就有自主权了,可见曹操的确是有当皇帝的想法的 。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

不过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诸侯哪个不是这么个心思呢?刘备是姓刘的,他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帜,为自己争夺各种利益,目的还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嘛!孙权就更别提了,他早就有了自立的想法,只是时机不成熟,没有早点在明面上称帝罢了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三国人物中的很多品质,和曹操的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曹操是一位奸雄,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大家是用什么标准来评判曹操的呢?其实就是通过做对比来看的 。

同时代的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个人实在是太讲义气了 。不谈他们是否真的结拜过,关羽为了刘备挂印封金,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强行发动灭吴之战 。他们的确是失败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是他们却是成功的道德标杆 。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三国志》

反观曹操曹老板,他身边可没有这么一些跟他誓同生死的人物 。过去有过,比如说陈宫,后来被他给宰了 。还有张邈,当年跟曹操好得跟一个人似的,结果背叛曹操,曹操宰了张邈全家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另外一个道德标杆,他的忠诚,可谓是千古罕见 。因为诸葛亮手握蜀汉军政大权,刘禅完全就是个傀儡 。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仅没有学习曹操培养接班人篡位,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了刘禅的事业 。结果儿子也没培养成才,自己在54岁就活活累死了 。

反观曹操,三十来岁出征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儿子了 。早年带着曹昂出征,后来曹昂死了,就开始培养曹丕、曹植和曹彰 。可见他早就打算为自己安排接班人了,没有基业的话,你要什么接班人呢?

曹操的教育是超前教育,他还不知道自己能否夺取天下,就已经做好了夺取天下的打算了,这是可以学习的,但是在封建时代,这也是篡位的一种体现 。曹操没有为同样是傀儡的汉献帝鞠躬尽瘁,而是想办法培养儿子篡夺了他的江山 。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老刘家就是不行了,老曹家才有了机会篡位 。同样后来老曹家不行了,司马家才有机会篡位,道理是一样的 。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 。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三国志》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历史选择了这种发展方向罢了 。但是这件事值得提倡吗?当然不值得,总是改朝换代,那就总是会有天下大乱,最后吃苦的还不是老百姓嘛!再说了封建统治者,最忌讳的就是改朝换代,他们个个都希望自己的王朝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总结:曹操是在道德上吃了亏,无损他的光辉形象 。

曹操这个人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说足够聪明,有胆子,有谋略,会用人,会收拢人心,文采还那么好 。几乎堪称完人了,所以他的形象是非常光辉的 。

只不过在道德这个层面上,曹操的确是吃了亏 。比如说他喜欢人妻,他至少6次屠城,还有就是培养儿子篡夺了老刘家的江山 。

因此我们可以学习曹操身上的优点,但是曹操绝对不可能在封建时代,被当成正面形象来宣传,理由你懂的 。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其他网友观点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汉末著名的名士、评论家许劭给的 。

许劭,字子将,一般认为他是月旦评的开山鼻祖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对于“奸雄”这充满贬义的称号,曹操的反应却大笑,在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的记载是这样的:

“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 。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大笑 。”

曹操是问了好几遍,许子将才忐忑的将自己对曹操的评价说出来,其实是害怕曹操生气,但曹操的反应却是“大笑” 。

事实上,“奸雄”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荀子·非相》中的解释是:

“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 。”

最初的“奸雄”指的是喜欢打嘴炮的人,后来慢慢的引申为喜欢玩弄权术的人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真正把“奸雄”运用到具体的人,就是许子将评曹操,也就是说,曹操成了历史的第一个、也是最有名的“奸雄” 。

曹操得知了自己的评价是“奸雄”会发笑,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 。

首先毋庸置疑,当时确实已经是乱世了,所以“治世能臣”的评论只能建立在理论上了 。此时的汉室,经历了桓灵二帝两代,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朝廷卖官鬻爵,百姓民不聊生,外敌如山越、乌桓等虎视眈眈,各地军阀割据一方,而这种局面,正需要一个特殊的人才来扭转 。

这个人,正是曹操 。

首先,许子将看出了曹操有着一颗还世间以清平的赤子心,这与此时贵族阶层的污浊中长大的官二代截然不同 。

但如果只有一颗红心,却只会夸夸其谈,愤世嫉俗,那这种人只能被称作“清流”,在这乱世中毫无作用 。

而曹操是既有一颗治世之心,又相当有手腕、有权术而且不在乎世人太多眼光的人 。

但不同的是,别人靠手腕权术升官发财,而曹操则更多的是想通过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去达到平定天下的目的 。

许劭在“乱世之奸雄”之前加上一句“治世之能臣”的假设,虽然有着害怕说的太狠惹得曹操不高兴的嫌疑,但也说明了一点:他对曹操的评价整体是褒义的 。


曹操“奸雄”的帽子是谁给戴的?
文章插图

许劭的用意大概是说,在乱世中做“奸雄”,其实是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他也相信曹操的手段一定可以将乱世平息,还世间以治世 。

许劭的话语中其实还暗含着对曹操的期望,那就是一旦乱世平定,希望他能放下那些非常手段,做一名治世能臣流芳百世 。

然而曹操虽然平定了北方,却在平定天下的途中去世,在他死后,儿子曹丕更是篡汉自立,这让他不但没能成为治世能臣,曹魏的建立反而让”奸雄“的帽子再也摘不下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