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明知道刘邦夺天下后会杀他,那他为何还要尽全力帮助刘邦?
张良辅佐刘邦也算是缘分,两个人素无交集,但相见恨晚 。刘邦本就是一粗人,张嘴骂娘,掏出东西就往儒生帽子里撒尿 。但是,刘邦对张良出奇的尊敬,出来不直呼其名,而是亲切的唤作“子房” 。
文章插图
(刘邦剧照)
张良身世张良,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人,世代贵族出身 。他的祖父张开地及父亲张平一共做了五代韩王的丞相,所以也有“五世相韩”一说 。张良幼年丧父,但家道并未因此中落,只不过在父亲去世的二十后,韩国被秦国所灭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果没有秦国的东扩,张良必然会成为韩国的栋梁之材,到时再弄出个六世、及七八世相韩都没问题 。可是秦始皇嬴政让他梦碎、国破、家亡 。所以张良最恨的人是嬴政,生平最大的志向是灭秦 。
因此,韩国灭亡后,张良便遣散300家奴,带上所有家资去筹划刺杀秦始皇的行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良终于结识了一位能将120斤大铁锤抡的像根鹅毛的大力士,然后花重金每天只让其做一件事情——苦练砸车技术 。
文章插图
(张良剧照)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天下 。张良同大力士于博浪沙设伏,准备给嬴政来个“一锤定音” 。结果,浩浩荡荡的车队让大力士瞧着眼花,连秦始皇坐那辆车也搞不清楚 。最终大力士瞅着最像的一辆下了狠手,然而一锤子下去,秦始皇有惊无险,张良亡命天涯 。
后来,张良逃到下邳,也就是将来韩信被封为楚王建都的地方隐姓埋名起来 。幸运的是,张良在下邳遇到了传说中的贵人黄石公 。张良给黄石公到桥下捡回一只鞋,黄石公慷慨回赠一部《太公兵法》 。经数年潜心苦读,张良终成王佐之材 。
公元前208年,陈胜吴广起义将秦朝搅了个天翻地覆 。随后大将章邯东出函谷关平叛,陈胜战死,张楚政权摇摇欲坠,楚国贵族后裔景驹被拥立为楚王 。此时,风云变幻的时局让张良热血沸腾,于是拉起一干人马去留县找景驹入伙,但是中途却遇到了沛公刘邦 。冥冥之中,两个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
文章插图
偶遇刘邦成就王佐之材
刘邦沛县起兵后,一直在周围小打小闹 。后来,刘邦将家乡丰邑交给雍齿驻守,自己带上弟兄们去“开疆拓土” 。结果,刘邦在准备进攻薛县的时候,魏人周市将雍齿策反,丰邑归魏 。刘邦大怒,遂率军反扑,结果失败,于是想到向楚王景驹求助,正好于途中遇到张良,二人一见如故,合兵一处 。
后来,景驹被项梁攻灭,刘邦还想夺回丰邑,于是带着张良转投项梁,以求资助 。事实证明,项梁是刘邦与张良的贵人 。刘邦借到五千人马,轻松夺回丰邑,而张良也在项梁的支助下成功复国,拥立韩成为王 。
文章插图
(项梁剧照)
不久,项梁在定陶被章邯消灭,秦军转而进攻赵国 。赵王歇向楚怀王求救 。楚怀王审时度势,认为秦军主力出关,咸阳必空虚,所以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兵分两路 。一路由刘邦率领杀向关中,一路由项羽率领北上救赵 。此刻韩王成已经勉强站住脚,于是派张良协助刘邦入关 。
有了张良的出谋划策,刘邦先攻下武关,然后顺利进入关中 。而项羽接下来也将章邯打败,同刘邦相隔两个月进入关中 。项羽入关后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放火烧秦宫,一是分封诸侯王 。最终刘邦被封汉王,建都南郑,韩王成的封地不变 。
但是,所有诸侯“各回各家”,项羽唯独不允许韩王成回到韩国,理由是灭秦过程中坐享其成 。后来又干脆将其杀死,张良只好再次逃命 。幸运的是又遇到了重返关东的刘邦 。从此,张良便尽心辅佐刘邦,一直不离左右,直到刘邦夺得天下 。
文章插图
关于张良为刘邦献出的奇谋异策不再赘述,总之他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取代 。所以当刘邦封赏功臣的时候,赐张良食邑三万户,而第一功臣萧何的食邑也不过万户,可见对张良的重视 。不过张良并没有领赏,而是求刘邦封他为“留侯” 。此后便不再过问朝堂之事,一门心事去练了气功 。
公元前189年,也就是刘邦去世的六年后,张良去世 。
总结:
张良同刘邦相遇是一场偶然,所以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辅佐其成就帝业,只不过局势的发展让他同刘邦绑在了同一辆战车 。但是张良是个少有的智者,他清心寡欲、洞悉世间人性,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后并不贪恋富贵荣华,而是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因此,纵然刘邦有杀张良的想法,但是根本找不到任何把柄 。
文章插图
另外,如果做事情总想着失败,或是担心没什么好的结果,注定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以张良的智商去预判,刘邦得到天下会杀他只是一种概率,而不是绝对 。在说路在人走,事在人为,没必要因噎废食 。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行者无疆 。”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网友观点以张良的智慧,他深知道自己的定位,所以他清楚刘邦根本没有杀他的理由,刘邦所杀的全是威胁自己统治和刘氏江山的,比如异性诸侯,比如位高权重的权臣,比如手握重兵的将领,而张良作为谋士,他的能力一定要依附于刘邦才能发挥其作用,他对于刘邦又有什么威胁呢?
文章插图
刘邦在夺得天下之后,曾经大宴群臣,在席间曾经说到自己能够得天下,关键在于有“汉初三杰”的辅佐,而像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所以才被自己所败 。这里所说的“汉初三杰”就是萧何、韩信和张良,而从后来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发现,萧何为刘邦猜忌险些丢掉性命,后来通过自污保身的伎俩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地位;而韩信则直接被萧何与吕雉联手杀死以除后患,刘邦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即喜且怜,喜的是除掉了隐患,怜是韩信举世无双的军事才能;而张良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刘邦猜忌的对象,反而成为刘邦所信任和倚重之人 。在刘邦的心目之中,对自己统治构成威胁的人要有两个特征:第一手握重兵,第二位高权重 。韩信手握重兵战无不胜,显然对刘邦直接构成威胁,因此不得不除 。而萧何位高权重仅次于皇帝,在朝野之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也是不得不防 。
文章插图
从张良的主观动机上来看,他也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他是诚心诚意的辅佐刘邦,这个自己非常满意的主君来称雄于天下的,所谓的帝王之师名副其实 。张良家世代在韩国为相,张家可以说既不缺权势又不缺钱财,但秦统一六国将张氏家族的荣耀毁于一旦,因此从张良的内心深处,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灭秦 。
文章插图
张良最开始选择了简单粗暴和直接的方式,就是刺秦成为了一名刺客,但刺杀秦始皇行动的失败,让他转变了自己的做事方式,思路从刺秦变成了谋秦谋天下,行动从一个刺客转化为一个智者 。
文章插图
封侯非我愿,但愿四海平 。当一切尘埃落定,当楚汉之争最终以刘邦的获胜落下了帷幕的时候,张良知道自己该追随赤松子的足迹,去寻求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但是他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随着储君之争的愈演愈烈,吕雉为了帮助儿子刘盈的位置,利用了一切手段让张良为其出谋划策,而张良为吕雉出谋献策,也将一场即将发生的储君之争和随之而来的天下大乱,都扼杀在了萌芽之中,智者张良再次显示出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心智 。
文章插图
张良既不掌兵权又不附权,他唯一依附的就是刘邦这个最高的统治者,以及刘邦之后的继任者吕雉亦或说孝惠帝刘盈,因此他永远作为统治者身边最强的智者而存在,这本身就没有什么危机可言,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看透了世俗间的功名利禄,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从这一点上来看,张良的境界远比萧何和韩信高明的多,这也是他能明哲保身、脱身世外的原因所在 。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其他网友观点历史的精彩之处在于过度神化某人或某事,张良的才华不必质疑,但终是凡人不是妖,没有神算的技能 。
张良被刘邦评价为"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刘邦能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在于他的知人善任,建立汉朝后,刘邦对他的三位栋梁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作点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这虽是在夸别人,何尝不是也在夸自己吗?这三人再厉害,也终是替人打工的,只有我刘邦才是老板 。
文章插图
张良世代贵族,其所在国韩国被秦灭亡后,他流落民间,对秦朝的仇恨自不必说,秦始皇本想帝业子孙世代相传,奈何第二代就天下大乱,各地的起义造反的部队象赶集似的,遍地开花,张良邂逅了下海造反的刘邦,从此开启创业之路,数年之后,创业成功,刘邦当了老板,张良成了高管,与刘邦朝夕相处的张良,对刘邦的为人自然心地明镜,所以创业成功后,他开启了隐忍模式 。
事上没有非白即黑的人和行为,张良不是正义的化身,他要的是事业,不是忠奸善恶,更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左右历史 。刘邦建国后,人生的多疑模式渐渐显露,曾经对床风雨的兄弟被他一个个清除,重现秦始皇帝业永续的幻想,张良唯一能做的是明哲保身,低调做人,此时的帝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忠与邪之分,他也没有左右历史的能力,他的成功除了才干就是隐忍,否则他就不是张良了 。
文章插图
刘邦的用人之长也注定张良只有跟了他才功成名就,刘邦与项羽的博弈中,其性格也只能是刘邦胜出,张良帮与不帮都不能改变结局,何况事情的发展都是瞬息万变,张良不可能预测刘邦会对兄弟们动手,何况帝业已成,张良此时又能如何,刘邦是帝,他是臣,又能如何呢?
张良是一位智者,但不是神,也非妖,对事物的发展只能估测,仅此而已 。
【张良明知道刘邦夺天下后会杀他,那他为何还要尽全力帮助刘邦?】后朝均有新朝建立屠杀功臣的事,但仍有人前赴后继,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历史就象一股奔腾的潮流,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或沙,不能阻挡,也无力阻挡 。
推荐阅读
- 孕妈孕期感冒要注意什么问题?孕妈预防感冒要知道哪些常识?
- 解酒护肝茶怎么喝
- 狗狗尿很黄
- 狗狗呕吐后一直发抖
- 上班族喝哪些茶清心明目润肺?上班族吃什么可以润肺明目?
- 备孕丈夫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孕前要知道的事情有哪些?
- 分娩后阴道可以恢复吗 四种方法要知道
- 三个引起儿童白血病的原因
- 就想和你在一起的说说,你明白吗?(2)
- 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一天吗 科普小知识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