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帝位都没成功,豪格怎么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他却不争不抢呢?
他既想争也想抢,可问题是政治资本不够,所以只能干瞪眼 。身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虽然有很大的优势,即位也算是名正言顺;可惜他有个太过牛X的小叔,也就是多尔衮
多尔衮三兄弟和以豪格为首的皇太极一系进行了明争暗斗,最终以大局为重,退出皇位之争,但仍然在后金最高决策层享有非常重要的话语权
豪格,则是这次斗争的牺牲品
多尔衮三兄弟到底有多强?早在皇太极即位之初就已经显现不得不说,清朝入关之前的最高权力交接是笔糊涂账,先是努尔哈赤不言不语的就挂了,然后就是皇太极,二人没有留下任何遗诏或是任命,导致两次即位都差点闹得腥风血雨,虽然没有伤及根本,但却也有牺牲品,比如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还有豪格(入关之后才遭波及,但根源就在此)
努尔哈赤死后,掌握诸多牛录的多尔衮三兄弟虽然年幼,但也在后金统治阶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话语权,加上代善的拥立,年仅十五岁的多尔衮绝对有机会登上汗位,如若不是皇太极耍了个小聪明,先是造谣然后又去辟谣,拉拢了代善的两个儿子,鹿死谁手还真的很难说
当然,皇太极即位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在他的治理下后金的发展蒸蒸日上,也避免了幼主即位导致的国家跟进不稳,甚至说对于多尔衮他也是悉心栽培,算是让这个年幼的弟弟逐渐成长了起来,成为后金皇族中首屈一指的帅才 。俗话说养虎为患,皇太极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个自己十分器重的弟弟,将来会威胁到自己一脉的统治
文章插图
势均力敌的两拨人眼看就要剑拔弩张,为何豪格却不堪一击?皇太极属于临时驾崩,所以没有选定继承人,而作为嫡长子的豪格则按照千年来封建王朝的传承制度要求继位,这事儿多尔衮当然不干,他极力反对豪格继位,两派开始了一轮斗争
多尔衮能力强,血统也正,但问题是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弟弟,这按照继承皇位来说,兄終弟及的方案除了北宋那哥们儿玩过,还真没这么玩的 。豪格呢,仗着自己的出身,也是当仁不让,一个劲儿的吵吵着要当皇帝,两拨人谁也不服谁,眼看后金要开始内讧了
支持豪格的是正黄旗、镶黄旗以及鳌拜为首的保皇派正蓝旗,他们自然愿意拥立皇太极这一脉的人,也是为了自己日后的前程 。而多尔衮这边就比较简单了,亲兄弟三人各掌一旗,而且齐心协力,全部支持多尔衮 。实际上大家都是出于利益的角度,去选择新一任老板,但问题是豪格这边的人,仅仅是支持皇太极而已;但多尔衮就不一样了,他兄弟三人,谁上都一样,自然铁板一块
眼见内耗上演,当时的时局又不允许后金这么做,所以多尔衮选择退一步,明确表示自己不争皇位,但是豪格绝对不可以即位——立皇子而非皇长子
保皇派一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能咋整,豪格你就省省吧!
文章插图
多尔衮在成为摄政王的那一刻,就已经牢牢的把控住了整个后金年幼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这一切自然也是多尔衮的安排 。此时的福临只是个孩子,哪里懂什么政治、军事,国家要正常运转自然要交给有能力且忠心的人,所以摄政王一职横空出现,多尔衮当仁不让成为其中之一,而两黄旗为首的保皇派为防止多尔衮一家独大,也拥立济尔哈朗为摄政王与多尔衮分庭抗礼
奈何多尔衮实在太过优秀,在整个后金的运营上他不仅有方有度,军事进攻层面也是难得的帅才,所以他很快便超越了济尔哈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摄政王 。时局再次发生了变化,多尔衮凭借着自己的用人有方和运营有术,再加上强大的个人魅力,成为后金真正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所以很快济尔哈朗便败下阵来,被撤掉了摄政王的职位
此时的豪格,也无力去对抗多尔衮集团,只能默默的服从并任其调度,可以说豪格的作战能力和军事水平也是不错的,在后金入关取得天下的过程中,他也是战功累累,当然随着多尔衮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也预示着豪格的覆灭
毕竟,如若不是豪格与其相争,那帝位自然要属于多尔衮,顺治皇帝福临虽然名为皇帝,但实际上后金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策略全部出自多尔衮之手,虽然世人皆知是多尔衮的功绩,但最终享受这份功绩的却并非是他,常人来说势必很难接受
不得不说,多尔衮为清朝入关立下盖世奇功,不说封赏,就是称帝也不为过 。可是他只是睿亲王而已,纵使有着摄政王的威名,却也始终不是皇帝!
文章插图
终于,多尔衮对豪格动手了 。此时的后金已经入关,而多尔衮也从摄政王一步步晋升为皇父摄政王,可以说他距离皇帝的称号,只差一步!
顺治四年,挂帅出征大破张献忠的豪格,于次年2月凯旋班师,三月遭多尔衮构陷入狱,同年四月便死于狱中,死因成迷
或许是为了报复,或许是因为内心的不甘,多尔衮虽然干掉了豪格,却也没在有生之年夺走福临的帝位,虽然他死后遭开棺戮尸,剥夺一切爵位,但也曾追封为皇帝,哪怕仅仅只有两个月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其他网友观点在讨论皇位继承人和辅政大臣人选的时候,豪格中途退场,被视作弃权 。我来简单聊聊,
文章插图
皇太极去世后五天,诸王大臣在崇政殿召开会议讨论皇位继承 。索尼和鳌拜首先出来倡导立皇子,多尔衮针锋相对,认为诸王尚未发言,他们还没有说话的资格,厉声喝退二人 。
接下来,阿济格和多铎便出来劝多尔衮即皇帝位 。多尔衮见两黄旗大臣剑拔弩张,犹豫不决,没有立即答应 。但多铎却急不可耐,高声说:“如不同意,应该立我为皇帝!我的名字已列于太祖遗诏之中 。”
文章插图
上图豪格剧照
【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帝位都没成功,豪格怎么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他却不争不抢呢?】多尔衮不同意多铎的大胆自荐,反驳说:“肃亲王的名字也是太祖遗诏中提到的,不只是有你的名字 。”言外之意是说,并不是太祖遗诏中提到名字的就可即位,你不能,豪格也不能以此为条件 。
多铎遭到哥哥的反对,就提出第三个候选人:“不立我可以,要立年长者,当立礼亲王代善 。”代善见形势紧张,本不想掺和到里面去,但这时多铎点到了自己头上,便不能不开口说话:“睿亲王如果应允,当然是国家之福;不然的话,豪格是皇帝的长子,当承继大统,我年老体衰,力难胜任 。”
文章插图
上图多尔衮
事情进行到这里,如果豪格沉住气,再继续参与会议,也可能出现另一种结果 。可是,他鬼使神差的站起来说:“我福小德薄,哪能担当此任?!”说罢力辞而去 。他不过是见双方意见相持不下,想以退席相威胁,事后后悔不已 。
豪格离开后,他属下的两黄旗按剑向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人,吃的是皇帝的饭,穿的是皇帝的衣服 。皇帝的养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 。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与地下!”
文章插图
上图顺治皇帝
多尔衮见两黄旗以武力相逼,不想让豪格即位又要堵住两黄旗的嘴,思索了一下,说:“你们大家说得不错,既然肃亲王豪格谦让退出,没有继统的意思,那么就立先帝之子福临吧!不过他还年小幼稚,最好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俩左右辅政,共管八旗事务 。等到福临长大,当即归政 。”
这个提议被与会者通过了 。至此,豪格发现自己弄巧成拙,见此建议,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当不上皇帝的懊恼只好咽到肚子里 。
其他网友观点多尔衮当摄政王,不是你豪格一句:“我认为同不同意的问题”,也不是“争不争、抢不抢的问题”,而是多尔衮一句:“我不要你认为,我要我认为……的问题!”
文章插图
(多尔衮)剧照
且看当时天平的重量更倾向哪一方!豪格(1609—1648年)身为皇太极的长子,相对于多尔衮来说,拥有更大的机率夺得皇位的继承权,当时豪格手中的政治筹码有:
文章插图
(豪格)剧照身为皇太极长子,正直壮年,35岁(比多尔衮大三岁)久经沙场,屡获军功,战绩卓越仪表堂堂、人才出众,史称他“容貌不凡,有弓有才”拥有八旗中的正黄、镶黄、正蓝中的三旗大臣拥护,其中两黄旗贝勒更是对其忠心不二、誓死效忠这样好的条件比只拥有正白、镶白两旗支持的多尔衮绝对更为有利,但这么好好的一手“王炸”,为何却在豪格的手里打的如“一坨屎”一样了?
文章插图
(豪格)剧照
分析豪格还得从他自身找原因!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插曲:1643年8月14日这一天,商讨皇位继承人的贵族会议在崇政殿举行,会议由当时地位最高、年纪最长的礼亲王代善主持,他提议以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为由继承皇位,获得朝中大臣(主要是三旗)的支持 。
但豪格却在此时老毛病又犯了,为了却体现他身为长子应有的“绅士”风度,(因为他觉得有三旗的鼎力支持,继承皇位那是如鱼得水、妥妥的事儿)于是谦让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想学当年窝阔台一样,被帖木格、拖雷等大臣三次扶上皇位,自己才勉强的答应,以表示自己的谦恭,同时又能赢得朝臣的“众望所归”,取得一石二鸟之妙 。
文章插图
(窝阔台)剧照
但是豪格这一让却“反被自己活活整死”多尔衮见机说到:“既然皇子当中的豪格提出他不继位,那就请福临继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辅政 。”(此时多尔衮也有两白旗和两胞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豪格一时一筹莫展、自己说出去的话,如果当面反悔,那岂不是出尔反尔?让别人以后怎么诚服于自己了?于是不再过多辩证,只好“哑巴吃黄连”,对此默认!
所以我们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出来,豪格他是有性格缺陷的,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自以为是的做了,把这块到嘴的肥肉,拱手让给了别人!正是应了那句:“性格决定命运”亘古不变的哲理啊!
文章插图
“福临”(顺治)的继位,让豪格成了众矢之的!满洲统治阶级立福临为皇帝那一刻起,忠于豪格的两黄旗及其他势力就逐渐开始“众叛亲离”了,没有了这些人的支持,豪格不可能有资格当摄政王,更没有资格阻止多尔衮成为摄政王!
文章插图
(多尔衮)剧照
再者多尔衮略施小计,除了自己当摄政王以外,还提出了济尔哈朗当政!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身为满洲正蓝旗人 。清朝宗室大臣,是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
文章插图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剧照
济尔哈朗是站在第三阵营的(两边都不依靠谁),多尔衮提出让济尔哈朗进来,从而打击排斥豪格 。
可以说,济尔哈朗的加入一下就把第三阵营的人团结拉拢了过来,不仅多尔衮他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支持,而且让第三阵营的人看到了未来的出路,更大的笼络了人心 。这样,当他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就占据了绝对的支持率 。
所以此时的豪格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自己害了自己!根本就没有实力去与多尔衮争锋相对,只能低头默认,自己“种的树、结的果,还得自己吞下去!”
可查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 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的下场
- 皇家的族谱叫什么 皇家的族谱叫做什么
- 打太极拳的技巧-打太极拳的好处
- 广式豉油皇炒面的做法(不孕不育食谱)
- 天安门是哪个皇帝建的 占地面积多少
- 汉朝有多少年历史 汉朝有几个皇帝
- 诸神皇冠角色的爵位怎么提升 诸神皇冠角色的爵位如何提升
- 练太极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太极拳有什么养生功效?
- 女人经期能吃蜂皇浆吗?蜂皇浆怎么吃效果最好?
- 太极一共有多少招式 中国武术中的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