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寒疝的证治愈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阴寒痼结
【中医寒疝的证治愈治疗方法】二、表里俱寒
三、血虚里寒
(一)阴寒痼结原文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 O 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17)
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咬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 。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
【注解】
①白汗:因疼痛剧烈所出的冷汗 。
【语译】
病人腹痛,脉弦紧,弦脉主阴寒内盛,卫外阳气不足,不能温行肌表,就恶寒;紧脉主外寒入里,寒伤脾胃则不欲进食,阴寒与阳气相搏结,正不胜邪,就形成寒疝 。寒疝病脐周腹痛,如果发病则冷汗出,手足冰凉,脉象沉紧的,用大乌头煎主治 。
赏析
本条论述阴寒痼结的寒疝病机与证治 。
原文以脉象论病机 。腹痛而脉弦紧,弦脉主阴寒内盛,阴盛阳虚,卫阳不足,不能温行肌表,故恶寒;紧脉主外寒入里,寒伤脾胃,运化失常,则不欲饮食 。素有里寒,复受外寒,两寒相合,与阳气相搏,邪盛正衰,正不胜邪,阴寒凝滞则发生寒疝 。阴寒凝聚,气机阻滞,故脐腹剧痛;阴盛阳虚,卫外不固则出冷汗,阳气不达四肢则手足厥冷;阴寒痼结于里,故脉沉紧 。其临床表现尚可见畏寒怕冷、唇青面白、舌淡苔白等症 。治以大乌头煎破阴逐寒以止痛 。乌头大辛大热,本方独用大量乌头,意在速破阴寒,攻邪务尽 。蜜煎乌头,既解乌头之毒,又可缓急止痛,延长药效 。乌头有毒,方用大者五枚,重约50克(据实物验证,大者每枚约重10克),可见其用量之大,如服之不当则可致中毒,故方后强调服用剂量当因人而异,体质强者可每服煎液1/3,弱者则仅服1/4,且只能一日服一次 。
大乌头煎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痉挛、消化道肿瘤、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病症属阴寒痼结证者,运用时可随证加味 。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头具有抗炎、抗肿瘤、镇静、局麻、抗寒冷、强心、降压等作用 。
(二)表里俱寒原文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 Q 乌头桂枝汤主之 。(19)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利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 。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到,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
【注解】
①若:助词,无义 。
②抵当:《医宗金鉴》认为“抵挡二字,衍文也 。”
③解:即溶解之意 。
【语译】
患寒疝病,腹中疼痛,四肢厥冷,手足麻木不仁,身体疼痛,用艾灸、针刺及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用乌头桂枝汤主治 。
赏析:
本条论述阴寒内盛寒疝兼表证的证治 。
本条所谓寒疝腹中痛,其病机同第17条 。阴寒内结,阳气痹阻,故腹中痛;阳气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阴寒凝滞,气血运行受阻,手足失养则麻木不仁;风寒外束肌表,营卫不和,故见身疼痛等症 。证属内外皆寒,表里同病,里重于表;治以乌头桂枝汤兼顾表里 。方以乌头温里散寒,逐阴止痛;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表寒,诸药合用,共奏表里同治之功 。
本方之煎服方法及服后反应尤当注意 。
其一,乌头须以蜜煎,以解其毒,并延长疗效 。
其二,乌头与桂枝汤须分煎,然后以桂枝汤溶解乌头蜜煎 。因乌头久煎以解其毒,桂枝汤轻煎以利解表邪 。
其三,服药剂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中病为度 。其四,服药中病的“瞑眩”反应是患者出现头晕目眩、呕吐或肢体麻木等症状,为邪正相争,药助正气祛邪外出所致 。但出现此反应者,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神志方面均应正常,如同时伴见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脉搏间歇,甚至神志昏迷,则为乌头中毒,应及时抢救 。
乌头与附子同出一物,乌头为块根,附子为乌头块根之附生子根,二者均为辛热有毒之品,均能散寒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所致肢体麻痹及心腹冷痛,如治疗历节病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和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乌头赤石脂丸 。但二者之性能与运用又各有不同,应予鉴别 。附子毒性较小,无须蜜煎,功擅回阳救逆:如治呕吐、下利的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用生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温补阳气:如治风湿在表而表里阳虚的甘草附子汤以炮附子温补表里之阳,治胸痹急证的薏苡附子散以炮附子温补心阳,治虚劳腰痛的肾气丸、治妊娠腹痛的附子汤均以炮附子温补肾阳 。乌头有大毒,须以蜜煎,功擅祛风湿,散寒止痛,既除经络之寒湿,如治寒湿历节病关节剧痛的乌头汤,以川乌散寒除湿止痛;又散脏腑之寒湿,如治阴寒痼结寒疝腹中剧痛的大乌头煎,以大剂乌头逐阴破结,散寒止痛 。总之,乌头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之力胜于附子,寒湿关节剧痛、沉寒痼冷腹痛首选乌头,而不用附子;附子回阳救逆,补阳扶正之力为优,凡脾肾阳衰,阴盛格阳,亡阳虚脱之证,用附子而不用乌头 。
(三)血虚里寒原文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18) 。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
【语译】
患寒疝病,腹中疼痛,及胁腹拘急隐痛的,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主治 。
赏析
本条论述血虚里寒的寒疝证治 。
以方测病机,本条所论寒疝由血虚里寒所致 。肝藏血,肝经过两胁,肝血不足,血虚及气,气虚及阳,阳虚生寒,以至于胁腹失去阴血之濡养和阳气之温煦,则拘急隐痛,喜温喜按 。以方测症,尚应有身体羸弱、形寒肢凉、面白无华、舌质淡、脉弦细等 。治以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方中重用血肉有情之品羊肉,其性味甘温,温里补虚益气;配当归养血补肝,生姜既可温血散寒,又能除羊肉之异味 。方后言“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可见生姜在本方之重要,更因其虽辛温而不嫌其燥,故用量颇大;若肝寒犯胃而呕者,加橘皮、白术健脾和胃 。
本方为药食并用方,对于产后失血、产后腹痛、痛经、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冻疮、低血压性眩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不孕、不育等病症属血虚有寒者,皆可服用本方或用本方加味调治 。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方能提高动物的耐寒能力并延长存活时间 。
小结腹满、寒疝病虽然均有腹痛,但其成因与证治各有不同 。
腹满当辨虚寒、实热与寒实 。虚寒者,满痛时减,复如故,喜温喜按;实热者,满痛不减,拒按而喜凉;寒实者,满痛不减,拒按而喜热 。其治则:虚寒证用温补法,实热证用寒下法,寒实证用温下法 。实热证属里实兼太阳表证,见“腹满、发热”,“脉浮而数”等症者,治以厚朴七物汤通腑泻热,兼解表邪;里实兼少阳证,见“心下满痛”拒按,痛及两胁,寒热往来等症者,治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腑泻热;里实胀重于积,见腹满痛,大便不通等症者,治以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通腑泻热;里实胀积俱重,见“腹满不减”,大便燥结不通等症者,治以大承气汤峻下通便,泻热除满 。虚寒证属脾胃虚寒,寒饮上逆,见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等症者,治以附子粳米汤温中补虚,化饮降逆;脾胃虚寒,中焦寒盛,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气攻冲,“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治以大建中汤温中散寒,建中缓急 。寒实证属寒实内结,腑气不通,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大便不通者,治以大黄附子汤温下寒实 。
寒疝病属阴寒痼结,见“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治以大乌头煎逐阴散寒止痛;里寒兼表寒,见“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者,治以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外解表邪;血虚里寒,见“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治以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
推荐阅读
- 14岁太胖怎么办?14岁太胖如何减肥?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三岁前需要做哪些体检?婴幼儿体检的时间和项目
- 近视是怎么样形成的?孩子好好的为什么会近视?
- 临产的症状有哪些?孕妇临产应该注意什么?
- 烧开的水面上的浮渣是什么?热水上的浮渣可以喝吗?
- 怎样预防老花眼?老花眼要怎么预防?
- 生二胎对女人身体的影响?生二胎对女人身体有哪些影响?
- 男人应该怎么排毒?男人排毒的方法有哪些?
- 男人养肾的方法有哪些?男人怎么做才能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