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车纵横 内卷,要向“星辰大海”去破 深圳,再造一座未来汽车之城( 四 )


作为移动信息终端 , 未来汽车的科技集成度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而作为人命关天的载具 , 车规级技术和零部件、元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 , 是远超消费级、高于工业级而仅次于航空航天应用的部门 。 这又对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汽车从传统制造向前沿科技领域转进 , 汽车的机械本体已非根本性的技术挑战 。 作为历经百年发展的成熟工业体系 , 它的知识和经验 , 至少是可以被传承转移的 。



以“未来汽车”为主要抓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新就在眼前 , 不难看出 , 这条新造车赛道上 , 来自深圳的强手已占半壁有余 。
抓住未来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 恰恰就集中在未来汽车作为交通载具之外的移动信息终端系统之上 , 也就是华为的ICT核心能力上 。 抓住这点 , 纲举目张 。 这恰恰又是深圳的传统优势板块——粤海街道办辖区格子衬衣大军手中的键盘早已饥渴难耐 。
未来汽车之城——深圳?
如果没有美国铁锈带的陨落 , 传统汽车产业的奥利匹斯山底特律的破败 , 旧金山湾区核心硅谷的二次崛起 , 我还不敢用颤抖的双手打出上面这句狂言——出于谨慎 , 还是加了个问号 。
当然 , 我更相信这种产业核心的转移 , 并非非此即彼的“极限一换一” , 而更多的是产业集群和生态如何匹配协同 , 创新由哪里发起、价值链如何重构、体统内部如何重塑和精细化分工的问题 。
答案是对还是错 , 在一张没有具体命题的白卷上很难看出 。 1979年后 , 也有不少人等着看这片“试验田”上的“排头兵”究竟能闹出多大浪 。
今天中国又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 , 习惯在没有具体命题的白卷上作答 , 深圳沿袭着同样的解题思路 。 敢为天下先 , 勇当“拓荒牛” 。 一头埋头苦干的拓荒牛 , 它的星空不在的头顶 , 在最泥泞的地方 , “杀出一条血路”的信念已然坚持了40多年 。
深圳诞生之初 , 作为国内与国际交点 , 被赋予先行的使命 。 率先承接过香港的塑料、纺织、玩具等等制造型产业 , 也苦恼过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东莞、惠州等地逃离后的自我归处 。
1995年7月 , 深圳召开全市科技大会 , 提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 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 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今后的中心工作 , 明确了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今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
这样前瞻性规划 , 让深圳比起国内其他城市提早了近乎10年的布局 , 让深圳死死抓牢了高科技产业的基础 。
无论是被歌颂 , 还是被质疑 , 深圳一举一动都走在前面 。 而走在前面不代表不会走弯路 , 但走在前面代表你将会是第一个看见新世界的人 。 对于深圳 , 创新是诞生的基因 , 先行先试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 埋头苦干是刻在骨肉上的 。
入围2020深圳企业500强的民营企业数量为422家 , 占比超过84% , 入围的民营企业总营业收入占2020深圳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74.15% , 净利润总额占比为69.03% 。
2020深圳企业500强排名TOP10的头部企业入围门槛突破千亿元 , 中国平安、华为、正威国际居前三位;排在前十位的还有:恒大集团、招商银行、腾讯、万科、比亚迪、顺丰以及中国广核集团 。
数字背后的故事隐匿着深圳这片沃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人与事迹 , 他们早早被提前具象化成了深圳市委门前的拓荒牛雕塑 。
未来汽车之城——深圳?
未来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姿态、拥抱科技与创新、拉开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 , 是作为先行者的惯性思维与肌肉记忆 。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原深港澳国际车展) , 过去已成功举办24届 。 在见证、亲历并推动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发展与演进的壮阔进程中 , 展出规模和影响力持续升级迭代 。
在2017年 , 第二十一届深港澳国际车展 , 同时举办第一届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博览会 。 在2019年 , 第二十三届深港澳国际车展协办第二届中国电动及新能源市场运营拓展峰会 , 漫议“大规模退补之后 , 大玩家进场之中 , 特斯拉量产之前中国电动及新能源车的战机和未来” 。
深圳 , 人均购车单价、人均换车速度、新能源车年销量都是全国第一 , 是名副其实的“豪车之城”和“新能源汽车之都” 。 其包容与年轻 , 让汽车消费及其文化生活也更加多元与创新 。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为打造更高规格、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级汽车盛会而升维迭变、不断向前发展 , 一直是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信条 。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组委会 , 更一直致力于推进汽车及其消费的湾区一体化 , 尤其是推进各环节要素流通和融合交融 , 为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竞争奠定初速度、提供加速度 , 一同探索与布局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 让多消费者先行预见星辰大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