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 阿里遭罚182亿的3个为什么:“二选一”这么多年,为什么现在才喊停?

昨天是中国反垄断史上第二个标志性时刻,第一个是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反垄断法正是要确保竞争,因此该法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宪法 。但中国反垄断法就像无牙之虎,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甚少发威,面对互联网行业时更是笼中之虎,听任违法者们在自己眼前愉快地玩耍 。
视点·观察 阿里遭罚182亿的3个为什么:“二选一”这么多年,为什么现在才喊停?
文章图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处以182亿元罚款终结了反垄断法的无牙时期,本案不仅对中国的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意义重大,对整个经济体的规范有序发展亦是标志性事件 。
但为什么是阿里,为什么是现在?
01
182亿,为什么罚这么重
准确的罚款数字是182.28亿元,小数点后被省略的2800万元,搁在以往也堪称巨额罚款 。本案之前,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开出的三大罚单是:
2015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公司处以罚款60.88 亿元,理由是该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收取专利许可费、并实施搭售等垄断行为 。
2014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对三菱电机等 12 家日本零部件企业处以罚款 12.35 亿元,理由是这些公司达成横向垄断协议,排除、限制竞争 。
2016 年 11 月,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利乐公司处以罚款 6.68 亿元,理由是该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搭售等垄断行为 。
对本土公司的最高罚款,是2014年8月湖北省物价局对一汽大众公司处以罚款 2.48亿元,理由是该公司限定整车销售价格和维修服务价格 。
对阿里的罚款一举把纪录提高了3倍 。
但阿里并不是被罚得最狠的,之所以金额高,是因为它体量大,分母大,要论分子,上述美日欧企业都更高 。
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
司法实践中,没收违法所得很难操作,一般是罚款 。高通是按2013年度中国市场销售额的8%计罚,三菱电机等日企的计罚标准是上年销售额的8%、6%、4%不等,利乐是按2011年中国市场销售额的7%计罚 。
阿里的计罚标准是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的4%,其实比较温柔,奈何它销售额高达4557亿元 。阿里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总收入5097亿元,净利润1493亿元 。182亿元罚款,罚掉了差不多八分之一的净利润 。
但是相较欧美“同行”,182亿元(约27.79亿美元)就逊色很多 。2017年-2019年,欧盟反垄断委员会向谷歌开出82.5亿欧元(约98亿美元)罚单,201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向脸书开出50亿美元罚单 。
02
103天,为什么罚这么快
2020年12月24日,国家市场总局立案调查阿里集团涉嫌滥用垄断地位,2021年4月6日,市场总局向阿里集团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历时103天 。
即便在国内,反垄断案做出处罚决定通常也耗时良久 。高通案,2013年11月立案调查,2015年2月下达处罚书,历时15个月;三菱电机案,2011年底开始调查,2014年8月结案,历时2年零9个月;利乐案更是耗时4年,从2012年绵延至2016年 。
根据中国《行政处罚法》,当事人如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市场总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阿里在收到处罚告知书后立即认罚,放弃了陈述、申辩和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4月10日上午11时,在市场总局处罚决定公布两小时后,阿里官方微博发布公开信,称对处罚“诚恳接受,坚决服从”,称对政府的监管与服务,对社会各界的批评与支持,“心怀感恩,心存敬畏” 。
不止阿里,本文列举的反垄断案,当事方在接到处罚结果后均放弃了上诉,但态度诚恳度反思深刻度,以阿里为最 。
即使申辩上诉,也得先交罚款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
欧美的反垄断案更是旷日持久,因为其处罚程序与中国不同 。中国是行政机构可自主处罚,欧美是行政机构履行调查职能,结案后向法院起诉违法当事方,并向法院建议处罚方案,法院做出判决后,处罚方可执行 。这期间会反复拉锯,并在不同法院之间上诉,很多案子最终以和解告终,被诉方缴纳和解金(变相罚金)结案 。但也有天价罚金和世纪大判决,最著名的莫过于历经8年官司之后,美国司法部赢得对AT&T的反垄断诉讼,将其一分为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