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 国企员工持股机制,就靠这个模型来分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 丨 何振亚
一、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发展简史
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是伴随着国企改革而出现的 , 如果从198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允许国企职工以“合作经营”方式入股所在企业算起 , 至今已有37个年头 。 在前20年的改革实践中 , 国企员工持股也经历了多次飞速发展:从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 , 国企员工持股伴随着国企上市的集中实施 , 到1994年《公司法》颁布 , 地方政府产权制度改革 , 大规模地方国企改制和员工持股同步进行 , 再到2000年左右开始的国有企业推动管理层收购 , 国企员工持股一方面激发了国企内部企业家精神 , 加速了国企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 但另一方面 , 由于政策不统一 , 制度不规范 , 方法不成熟等原因 , 也造成了诸如国有资产流失等弊端 。
新一轮的国企员工持股以2016年国企改革“1+N”体系文件发布为契机 , 并随着后续“两类公司改革”、“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一系列政策的不断出台 , 掀起了又一波高潮 。 许多国有企业 , 尤其是处于充分竞争类的国有企业 , 纷纷试图抓住这一波政策红利 , 效仿华为、BAT等民营企业 , 制定自己的员工持股制度 , 激活各类体制内人才 , 将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 。
二、 员工持股在民企和国企中的差异
然而现实中 , 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环境大相径庭 , 这使得在华为等民营企业中能够大放光彩的员工持股制度到了国企之后“水土不服” 。 由于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身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 各类资源得来实属不易 , 因而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来保生存乃其第一要务 , 企业内部各项机制也较为灵活 , 以便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 。 与此同时 , 民营企业实行完全市场化用工 , 人员稳定性相对较差 , 员工普遍缺乏对企业的归宿感 , 短期行为较为明显 , 因此民营企业实施员工持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 通过股权来绑定核心人员与企业一道发展壮大 。 而国企则不同 , 由于脱胎于政府计划经济的产物 , 国企拥有大量垄断资源 , 内部存在大量行政任命的岗位 , 用工市场化程度低 , 员工“铁饭碗”意识强 , 因此人员稳定性要大大强于民营企业 , 因此在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时 , 其“绑定”属性大为弱化 , 转而作为一种现行工资体系之外的激励手段 。
三、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与自主经营权的关系
员工持股能否真正发挥其激励性仰仗许多因素 , 而笔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国企自主经营权是否下放到位 。 因为只有持股员工充分享受到对等的公司决策和管理权 , 才会真正去承担“主人翁”角色 , 否则 , 一旦企业自主经营权得不到保障 , 各项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健全 , 持股员工想要有所作为却事事掣肘 , 此时股份的激励性就会大打折扣 。 加上非上市国有企业股份流动性较差、缺乏增值空间 , 持股员工转而看重股权带来的短期现金分红 , 一旦企业效益下滑便会引发许多内部纠纷 , 这与国企员工持股制度初衷相违背 。 当然 , 如果仅仅一味向国企管理层及员工让渡经营权 , 而没有匹配的股权比例作为激励约束 , 便会造成“廉价投票权”、利益转移及贪污腐败等现象 , 因此如何平衡国企自主经营权的下放程度与员工持股比例便尤为重要 。 为此 , 笔者构建了一个二维矩阵用以描述两者的关联关系 。 其中 , 员工持股比例为横坐标 , 企业自主经营程度为纵坐标 , 由此而构成的四个象限如图1所示:
【国企杂志|国企员工持股机制,就靠这个模型来分析!】
第一象限:持股员工与国有资本一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 持股员工同时享有较大的企业自主经营权和股权比例 , 该象限一般适用于国有商业一类企业 , 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企业的发展充分依赖于企业管理团队的主观能动性 。
第二象限:廉价投票权和内部利益转移 。 持股员工享有较大的企业自主经营权和较小的持股比例 , 即持股员工的实际控制权远大于其所得的剩余索取收益和承担的剩余风险 , 从而导致“廉价投票权”和内部利益转移输送等现象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 美团员工被曝通过钓鱼邮件获取拼多多薪资信息 检方:侦查阶段,不便透露
- 银行大楼那么高,真的能用得完吗?银行员工“道出实情”
- 电子商务 亚马逊对英国一线员工进行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检测
- 电子商务 亚马逊称仓库员工为“工业运动员” 报告显示其重伤率比同行高出一倍
- 银行 都2021年了,为什么还有人存“定期存款”?银行员工“道出实情”
- 人物 一些员工认定在家工作是新常态 公司若无法提供这种模式宁愿辞职
- 德国 德国企业在我国低调赚钱27年,年销售额超千亿,却被误认为是国产
- 安全 [图]新型网络钓鱼活动:伪装成公司高管收集员工登录凭证
- 社交 Facebook员工呼吁公司解决对巴勒斯坦审查制度的担忧
- 上海电气 又一上海国企巨头突然暴雷,30万投资者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