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 国企员工持股机制,就靠这个模型来分析!( 三 )


2、 激励钝化 。 目前研究院49%的职工持股中 , 退休人员占其中的60% , 合计占研究院总股本的30% , 对后续引进高端人才及发挥在职骨干的积极性形成障碍 , 严重制约了公司后续生产经营发展 。
3、 研究院与许多传统转制院所一样 , 在营销管理、组织管理、人才激励等内部管理还很不完善 。
如果套用上述二维矩阵模型以及SLICE评估模型之后我们发现 , 在集团内部 , 研究院的自主经营程度相对较低 , 几乎与国有全资的管控方式一致 , 但与此同时49%的员工持股比例又相对较高 , 因此研究院正处于第四象限 , 见下图 。 这也与我们在调研访谈中获得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在现有的管控体制下 , 员工持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 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广大持股员工更多把股份当做银行的固定理财收益 , 毫无把企业做大做强之心 。 新进员工觉得企业股份增值空间不大且价格较高 , 因此也没有意愿购买股份 。

因此研究院改革当务之急 , 是选择上述第四章中的路径来优化当前自主经营程度与员工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
路径三:基于集团对于研究院的现有定位和赋能程度 , 优化研究院的授放权体系 , 给予研究院更加灵活和宽松的自主经营权 , 这也是贯彻当前“科改示范行动”中“国有相对控股科技型企业可以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及绝对控股企业的差异化监管模式”的要求 。 保持现有的股权结构稳定 , 给与新进关键核心人员一定比例的股份 , 并提供有退出股份需求的员工相应通道 , 并清晰股权结构 , 减少未来上市阻碍 。
路径四:提升研究院在集团的战略定位 , 回购退休员工股份和非关键核心岗位人员股份 , 提高集团对其控股比例 , 基于研究院原有的研发技术沉淀与科研品牌优势 , 注入相应的优质产业、资金等资源 , 并不断深化研究院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 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具备强大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及投资孵化能力的科技创新平台 。
(作者为南开大学博士 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项目总监)
编辑丨叶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