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李诚儒:他有什么资格狂?( 二 )


拍戏时剧组遇到山路塌方,一筹莫展时,是他一个人走了十四公里夜路,把挑夫带过来的......
杨导对李诚儒的踏实能干非常欣赏:“拍《西游记》缺了李诚儒就如同我缺了手啊!我发现他是个人才!”
在这期间,他不仅要到全国各地选景,还负责整个剧组的吃喝拉撒,同时,他也没忘记“偷师学艺”。
“老炮儿”李诚儒:他有什么资格狂?
文章插图
▲ 李诚儒(右一)
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日益提高了他左右逢源、善于协调的处世能力。
再加之天生一副热心肠,广结善缘,也为他日后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打下了重要的根基。
《西游记》拍完后,剧组解散,他意识到,以他的资历还是无法被重用去演戏。
于是,他在当年下海经商的潮流驱动下,变身为一名商人,这也成了他的一条“曲线救国”之路:一方面能维持生存,一方面,他希望将来挣到大钱后带资进组。
李诚儒当时掏出了全部的身家,开始倒卖水果,先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卖给一些需要节日慰问礼品的企业和公司,以此获利。
卖完水果,通过卖鱼,他又赚了一笔。
有了“第一桶金”后,他准备做服装生意,毕竟他有过在服装厂工作的经验。
从南方进面料,委托原来的工厂加工,然后将成衣拿到北京的商场里去卖。
财富广积,身家日厚。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李诚儒就在北京寸土寸金的西单,开了一家“特别特”商场,有将近1000平米的面积,堪称“全国之最”。
“老炮儿”李诚儒:他有什么资格狂?
文章插图
因为商场采用的是开放式货架,“特别特”也因此成为北京第一家自选式服装店。
作为中国服装店的“首开先河”者,他眼光超前,紧跟潮流。
那时,他经常去大街和商场里溜达,以及时发现流行趋势,捕捉到商机后,回来马上加工生产。
因为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宽松版的欧式风衣,无法修身,李诚儒就根据中国人的身材,进了10万件日式风衣。结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日式风衣全部售罄。
他的服装店最火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就高达五六十万。
“老炮儿”李诚儒:他有什么资格狂?
文章插图
九十年代,李诚儒就开上了奔驰560,一条领带一万多,在北京人均月工资50块钱的时期,他账户上的存款高达1300万美金。
当时有个“北京四李”的说法,说的是北京四个有钱人都姓李,李诚儒就是其中的一个。
随后,他又在酒店、桑拿、古董等行业全面开花。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未完成情结”。
“未完成情结”,是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那些“未能完成”的或者“不成功”的事件,一直固置在人们心中,难以释怀。
当他在商场上呼风唤雨,赚得盆满钵满时,又重新想到了演戏。
于是他边做生意边演戏。
李诚儒先在《编辑部的故事》里饰演一个骗子,后来又在《过把瘾》中演钱康,饰演的都是暴富的大款。
“老炮儿”李诚儒:他有什么资格狂?
文章插图
这对于他来说,因为是本色出演,所以驾轻就熟。
在剧中,他有段经典台词:
“我图她什么?图她敢跟我急,敢像训三孙子似的训我,说翻脸就翻脸,我还得上赶着哄她,嘿,来劲,过瘾!”
一个活脱脱的乍富后精神空虚的大款形象,看后令人忍俊不禁。
俗话说“否极泰来”,但也有一个反律:“盛极而衰”。
当年北京富豪圈流行“炒外汇”,骨子里自有冒险精神的李诚儒也欲欲跃试。
最初入局,他还是蛮谨慎的,只拿出一部分钱投资,但几个小时就能挣几万块美金的高回报,让他感觉来快钱太容易了,于是加大了投资的力度。
后来,他将自己1300万美金的全部身家都投了进去,但因为1993年的美日贸易战,最后,导致李诚儒血本无归。
那年,李诚儒39岁。
这种断崖式的落差对李诚儒的打击当然巨大,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毁灭性质的,但因为他的“乐天派”性格,除了头发掉光外,他仍保留了当初的一口傲气。
“老炮儿”李诚儒:他有什么资格狂?
文章插图
1995年,他重新回到影视圈拍戏。
为了养家糊口,他不介意重新来过。原来演戏是玩票性质,但破产后,他将演戏当做了“救命稻草”。
他依靠以前的人脉关系,四处物色机会。
1995年,他在赵宝刚执导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里,出演了吴永民。
几年后,他找到导演徐庆东,共同策划了《重案六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