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产业的智能化跃迁路径
作者:朱恒源(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跃迁,是一个借用自物理学的词语。
文章插图
《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汤道生 朱恒源 编著 中信出版社
物理上有一个现象,叫电子跃迁。大意是说,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轨道上,处于低能级轨道上的电子转移到高能级轨道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反过来,高能级轨道上的电子转移到低能级轨道上就会释放一定的能量。
在产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产业的发展,也有类似的不同范式轨道的转换。
举个例子。1998年,对于一个有中美两地生活经验的人来说,会觉得那时两国的零售业差距很大,无论是市场的便利性还是商品的丰富度,美国零售业都远超当时的中国。但20多年后的今天再比较,会发现中国电子零售业的便捷度已超过美国,国人到了足不出户便可尽享丰富商品的阶段——尽管互联网、智能手机都是美国的发明,但中国却拥有了更为发达的电商零售业。
这就是“跃迁”,中国零售业用20年的时间,从一个范式转移到了另一个范式。
与产业跃迁相比,产业升级是人们更加熟悉的术语。当前,我们之所以弃“升级”不用,而要借用“跃迁”来形容全球发展路径,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与正在发生的变革有关。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某一技术的更替,也不仅仅是某一类技术的兴起,而是由若干“族”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而任何一场产业革命,都不仅仅是增量的改进,而是产业范式的变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初露端倪的是一场智能化的产业革命。这场革命基于新的信息技术,最终将形成生产设施在社会中的网状分布,产能将会被多个商业主体共享。其结果将形成用智能技术连接、辐射全球的新产业网络,从而进一步形成全球经济新格局。
简单来说,“跃迁”实际上是两个范式之间的转移。那么,在当前,中国产业如何实现智能化跃迁?
【探寻中国产业的智能化跃迁路径】我们没有办法指出具体的道路,但从众多参与者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两条探索路径:一条是德国和美国率先提出并实践的B2B2C的道路,即以生产为核心,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向外扩展到整个产业体系;另一条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提出C2B2B的道路,即从C端出发,从连接消费者到连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厂商,从连接消费场景下的人到连接工作场景下的人,从而把数字连接扩展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必然重构现有的产业链,创造新的产业逻辑。至于哪一种路径更有可能实现,业界有很多的讨论甚至争论,也有很多不同的实践探索。在我们看来,中国市场需求规模大、差异化明显,上面无论哪种路径,都能找到试验和应用的环境土壤。
在《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一书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发动的,从2C端互联网出发,在相关产业进行智能化转型的路径。
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不只是一种增量改进,而且让“产业”发生范式变迁,因此必然会涉及与原有产业范式的竞争、冲突。借用熊彼特的术语,必然经历一个对原有产业体系的“创造性破坏”过程。从而解构原有的产业格局,形成新的产业秩序。这种创造性的破坏,将会对原有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组织和组织形态形成巨大的冲击。因此,一个更易实现的产业范式变迁路径,可能是从原有范式下相对薄弱的领域发轫,随着技术的进步持续卷积,逐步渗透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充分发达的消费互联网、相对齐全但发展水平参差的制造业,以及不发达的企业服务是中国的特色,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也最有可能从这里出发,寻求新的突破。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认为,C2B(Consumer to Business,消费者到企业)的模式,将是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路径。
从C端出发,不仅包括企业间的价值链环节,还包括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物流供应、用户服务、甚至内部组织管理——这样就可能把企业的活动数字化,与其他企业形成有效的链接和网络协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从底层技术到业务赋能平台,再到行业应用的三层架构,从而形成多平台、生态化演进的整体趋势。
推荐阅读
- 交付 沉了!这艘刚交付的“新”船只跑了3次!船东将遭起诉和高额索赔
- 理论 黑洞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形成的,一起来认识下吧
- 速度 宇宙中比光速更快的四种“速度”,你都知道几个
- 氢能冶金 碳中和正在进行时,炼铁氢还原替代碳还原的新时代已至!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初入职场的我们 《初入职场的我们》郑茹心为什么会离开?
- 这就是街舞3 娱乐圈中的团宠,张艺兴凭借偶像特质,征服全网观众,获赞无数
- b《心动的信号4》官宣阵容,baby加盟,郭麒麟、宋祖儿惊喜现身
- 向往的生活5 李诞拥抱张艺兴,后者一脸地抗拒,但张艺兴和杨紫却可以亲密互动
- 心动的信号4 嘉宾阵容大洗牌!baby、宋祖儿加盟,张翰、杨超越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