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我对理想主义没有怀疑

许知远:我对理想主义没有怀疑
文章插图
许知远:我对理想主义没有怀疑
文章插图
许知远近期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总是与他的节目《十三邀》绑定在一起。他的理想主义,他的执拗和他的“精英姿态”让他受到不少批评。在“活得通透”“拥抱现实”被追捧和赞扬的年代,许知远的严肃追问显得不合时宜。但或许是我们总是偏向于关注负面与批评,忽视了新一季的《十三邀》在豆瓣上的评分已经有9.2分。这样一档请艺人、知识分子、成功的商业人士做访谈的节目,能够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与评价,也已经说明了人们对于许知远严肃追问的认同。许知远说,他一直没变,是时代变了。但或许,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心怀理想,显得有些“笨拙”,但从未放弃过追问的人。本期硬聊,我们试着变成追问者,进入许知远的世界。
?采访人员 | 赵景宜
?编辑 | 钟毅
许知远已经45岁了。《十三邀》的热播,让他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引发讨论。镜头中,他看起来真诚、敏锐又笨拙。他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抱怨与追问,同马东、李诞、罗翔、陈冲、坂本龙一、五条人等不同类型的公众人物进行对谈。
在漫长的写作、媒体生涯中,许知远从没有直接进入过互联网,始终和读者保持着距离。
他通过书写,如专栏、杂志、书籍的方式抵达人群。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来,许知远出版了24本书。从2013年开始,新的出版一度中断了6年。那段时间,许知远在主编《单读》、开书店、筹划视频节目《十三邀》。
回顾部分出版物,或多或少展现了许知远和当下社会的细微变化:《那些忧伤的年轻人》(2001)、《评论中国》(2003)、《新闻业的怀乡病》(2005)、《祖国的陌生人》(2010)、《时代的稻草人》(2013)、《青年变革者》(2019)、《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全四辑)》(2020)。
“我不喜欢微博,不喜欢那种即兴地发言。我还是喜欢书,喜欢长的文章,视频也可以,我喜欢更充分地表达。” 许知远说,他从没有因为缺席社交网络媒体而产生焦虑感,也不太喜欢当公众人物。“但现在,莫名其妙地对外做了更多的表达。”
他谈到了自己近几年的新变化、在日本意外的长达半年的旅行与滞留、新冠疫情、《十三邀》、旅行与写作。最后,他推荐了两个年轻的作家。此外,许知远还有些话,想要对受困于996、内卷的年轻人说。
谈到二十来岁,许知远说,自己和过去没什么本质的不同。他还是相信理想主义,只不过要更为具体地实现它。“这种乐观,来自对人性本身的乐观。我们应该生活在一个多元、自由的社会,想要创造更高级事物、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渴望。我对这个始终有信心。”
“我偏爱游荡的价值观”
硬核读书会:最近刚好是武汉封城的一周年。过去一年来,疫情对整个世界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疫情对你生活和思考有什么影响?
许知远:疫情是非常大的一个冲击,我仍然处在消化这个冲击的过程中。这么大的疫情,无论是范围还是延续的时间,都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力。最重要的是,你面对一个失控的世界,要怎么去应对失控。
去年1月22号,我在马来西亚旅行。那时候疫情刚开始,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我刚到马来西亚,武汉就开始封城了。一切变得难以控制。2020年的上半年,我们面对了巨大的慌乱。
现在,新的一轮开始了,当然会更紧张。你不会像几个月前那样的轻松,但你有过更紧张的时候,某种程度让你坦然了不少。
我们会慢慢接受一点,短期内无法消除病毒,所以,要习惯它,要改变它立刻会消失的想法。戴口罩和注意社交距离,会成为我们长久的生活习惯。
硬核读书会:新冠疫情造成全世界正处于封闭状态、保守主义崛起。你对更开放、更自由主义的未来,还有信心吗?
许知远:当然,世界会变得更保守、更封闭,未来一段时间会这样。上一个全球化浪潮,从70年代末算起,持续了三四十年,一直到2000年左右。历史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摇摆,大概一两代人会转变方向。
在疫情之前,一些民主国家的民粹化、保守化进程已经存在了。疫情虽然加速了这些,但这个潮流至少进行十年了。未来十年,这个趋势会继续,直到历史潮流的又一次反弹。
如果你信任自由和开放,你要为此做出一些努力,这种努力就是在这样危机之下,你要努力保持开放的心态,你也要保持理解边缘文化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