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值得称赞

皇上被蒙古人抓走了,只剩十万残兵镇守的京城已似风前之烛。此时,于谦站了出来。他的敌人,不仅是近在咫尺的朝中权贵,还有拿天子当令箭的蒙古鞑子。正统十四年,8月23日,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被朝堂上愤怒的文武百官们,活活打死了。有个叫王竑的给事中,觉得还不解恨,生生从马顺身上咬下了一块肉。空气里到处弥漫着让人反胃的血腥气。
自永乐爷迁都以来,明宫里还从未有过如此血腥而疯狂的场面。
这一切,都是因为8天前,传到京城的那个震动天下的消息:
「皇上被蒙古人抓走了!」
一、蒙古铁骑下的大明
就在一个月前,年仅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浩浩荡荡地带着20多万大军,誓师出征,定要与入寇的蒙古太师也先拼个你死我活。
兵部的最高长官,尚书邝埜大人,也在随行之列。所以,京城中兵部里的日常事务,就由于谦这个左侍郎留守处置。
不过,即便是邝埜,在随驾的百官中,都算不上一等一的人物。毕竟当年跟着永乐爷南征北战的大将英国公张辅等数十名重臣都在军中。
如此高规格的御驾亲征,史书里很少见。
将星云集之下,本以为能稳操胜券,但没有人能想到,朱祁镇会和几百年前的宋朝徽钦二帝一样,转眼间就变成了敌将手里的玩物。
当时,皇上刚到大同,便看到了蒙古人抄掠之后尸横遍野的惨状,一腔热血凉了一半。司礼监太监王振,看出皇上的避战之心,便想一箭双雕,邀请皇上去自己家乡蔚州巡行,既充了王家的面子,又能体面地撤退。谁知走到半路,王振又想起老家的庄稼来:这大队人马一去,每人踩上一脚,乡亲们岂不颗粒无收?!
皇上是王振陪着长大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便答应大军折回。结果这么一绕,就和蒙古人撞上了。
就这样,几十万大军被困在土木堡,连水都没的喝,熬了几天,全都瘫了。蒙古人见时机已到,开始像砍瓜切菜一样地杀人。
皇上成了俘虏,跟着出征的50多名朝廷重臣与皇亲国戚可就没这么好运了,几乎全死在乱军之中,尸体都找不到。大军一哄而散,死的死,逃的逃。
二、危如累卵的京师
作为兵部的掌门人,于谦此时忧心忡忡。
亲征大军溃散,只剩10万人马镇守的京城已似风前之烛。更何况,早自宣宗皇帝时,京营便疏于操练,如今即便是青壮年的汉子们,有些连血都没见过,刀都拿不起来,能指望他们守城吗?
光靠残余的这点兵将,等蒙古人到了,只怕都不需要他们出力,用刀架着皇上,吼个两嗓子,九门军马哪个敢守城的,还不是只能乖乖开城迎降?
真到了那一日,别说城里百姓的生命,怕是整个大明社稷都保不住了。早就听说蒙古大汗脱脱不花一心盼着早日重回「大都」,光复元朝基业呢!
于谦知道,无论如何,京城绝不能拱手资敌。一旦北京失守,门户洞开,蒙古人有了粮草金银,挟天子以令诸侯,何人可当?
可,这事却不是于谦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虽然现在兵部的掌门人是他,但于谦回京任职也不过一年光景。
在这个无数达官显贵聚居的皇都,于谦不过是一位新来的住户罢了。你有什么资格要我听从命令呢?
京师里的许多人自有主张。既然难守,难道还不能撤?晋宋两朝南渡,国祚皆绵延百余年。东南乃天下财赋中枢,在南京静观其变,以图来日,又有何不可?
这么想的人,也敢这么说。甚至于,他们还将还都南京的提议,冠上了天命的色彩:
「昨日臣等夜观天象,主南迁也。」
于谦看了看御座前的郕王朱祁钰,发现他也在盯着阶下的群臣,眼里满是惊慌。说来,郕王生母出身低微,自己也不受父亲重视。好不容易这次皇上御驾亲征,任命他这个皇弟留守京师,与百官共商国是,却又碰上这样数百年一遇的惨剧。
他今年不过21岁啊,却要承担着这副江山之重。
于谦知道,一旦南迁,自己便是万死难辞其咎的千古罪人。他没有选择,也万万不能逃避。
于谦正准备开口辩驳,耳边却响起一句浑厚的声音: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值得称赞】「先帝太宗将陵寝建于此地,便是为了明示子孙不再迁移!」说这话的,是身为四朝元老的胡濙胡尚书。
这朝堂上站着的所有人,加在一起可能都没他老人家这辈子去的地方多。当初永乐帝怀疑建文君藏匿民间,便派胡尚书花了10余年时间,遍行天下州县寻访其行踪。
大明的土地,或许每一处,都有胡尚书脚步丈量出的痕迹。他自然无法容忍,数十年来经过的大好河山,易主别国。
「提议南迁者,当斩!如今之计,唯有召集天下精兵,死守京城!」于谦扶住了胡尚书的臂膀,他那老迈的身躯,今日却不知怎的,就连简单的触碰都有无限的张力,简直像要将生命最后的力量都迸发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