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学习的孩子,输给天天玩的“学渣”?这背后的道理你一定没想到

为学习留白,也很重要。
关注阅读第一,进入公众号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作者:诞姐
有一个豆瓣8.6高分的韩国纪录片,叫做《学习的背叛》。
在纪录片里,一个叫做叶媛的初三韩国女生说:凌晨2点,睡觉是奢侈。
她在干嘛?在拼命的学习。
有多拼命?
通过抄书的方式靠把整本书背下来,一次就要把二三十张正反面都写满。
抄写到手痛的只能用橡皮筋把手勒住,不然的话,手会疼到根本使不出力气来写字。16岁的手,已经变形并长满茧子。
被逼学习的孩子,输给天天玩的“学渣”?这背后的道理你一定没想到
文章插图
叶媛每天都会在计划本上,为自己制定密密麻麻的目标。有时,为了完成目标,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进行了限制。

被逼学习的孩子,输给天天玩的“学渣”?这背后的道理你一定没想到
文章插图

叶媛很努力,但我不认可这样学习的方式,因为太低效了!
然而可惜的是,中国也有大量的学生在用这样的方式学习,看似努力,实则无用。
我在学生时代也遇到过这样的同学,他们无时不刻都在看书学习上辅导课,但成绩却始终在中等盘桓,一直上不去。
正如叶媛最后满含倦怠的说:
“努力学习和学习的结果,是两回事。”
被逼学习的孩子,输给天天玩的“学渣”?这背后的道理你一定没想到
文章插图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最后也会失望的感慨:
我们努力了,只是运气不好。
留白缺失症
真的是运气不好的原因吗?还是努力的方向出了差错?
在《拖全班后腿的初中男孩被隐性劝退: 我们的教育能容下一个差生吗?》那篇文章里,大家都知道我是“学霸”了。
我5岁上小学,高中三年,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而且文理都很好,不偏科;
高二的时候做当年的高考题,分数就过了一本线;
大学期间,也一直是班级第一;
大三的时候复习十几天过了司法考试;
大四的时候以学院前十的成绩保研。
但是从小到大,我用来坐在书桌前“学教科书和写习题册”的时间并不算多,大量的时间反而是自我安排用来读课外书,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各种瞎玩。
结合我学生时代的观察,再加上后来对脑科学的研究,我发现:
努力并不代表高效,并不代表出效果。
甚至许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一个重大原因是这些孩子有“留白缺失症”。
“留白缺失症”是我原创的叫法,在我看来,就是时间被父母和外部机构安排满满当当,缺乏消化抽象知识和积累具象经验的时间,以及自己试错和思考的机会。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全部的时间用来学习课本、学习知识才叫做“学习”,却不知道留白时间的重要性。
这就跟你希望孩子多吃长个一样,并不是坐在饭桌上往嘴里放东西才是“吃”。
整个过程除了往嘴里放食物,还包括吃饭前的运动,吃完饭之后的消化,这些是一整套体系,综合配套才会达成“长个”的结果。
学习也是如此。
一直坐在书桌前“学习”而没有留白的孩子,就跟一直往嘴巴里塞饭的孩子一样,看起来吃了不少,但是却不长个。
“这孩子悟性高”
在学生时代,所有带过我的老师,对我最多的评价是:
有悟性!学习特别快!
但我知道我自己不是天才儿童,所以学习特别快并非是天赋。
这个“悟性”我原来一直都很纳闷,说实话,我也觉得我理解一个新概念特别快,但我不知道这种快,也就是所谓的“悟性”从哪儿来的。
直到有一天,我儿子把他的电动牙刷开了放在桌子上,牙刷嗡嗡的震动,并且在桌子上移动。
小胖说,妈妈,牙刷震动着走路了。
然后他自言自语的嘟囔,如果在牙刷上绑个积木,会发生什么呢?
这不就是中学物理很多学生死活学不明白的动能定理吗?
来看看课本上的表述:动能定理描述的是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与合外力所做的功的关系,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是不是很难理解?
但这个简单的牙刷走路,就体现了动能定理的全部要义:
电池的震动,就给了牙刷进行位移的外力;再施加一个外力(绑个积木),牙刷走的更快还是更慢,就是看这个外力施加的是正功还是负功。
我回忆了一下我小时候,就经常跟小胖这样,玩很多乱七八糟大开脑洞的东西,上爬下跳,点火点鞭炮,挖坑搭房子,看各种书,我的父母也并不会因为占用了“学习”时间而干涉我。
被逼学习的孩子,输给天天玩的“学渣”?这背后的道理你一定没想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