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有看懂当代艺术作品的需要( 二 )
每次谈论这类话题总有人搬些古典美术大师————例如达芬奇(估计有些人就知道个达芬奇了,也估计有些人就知道幅蒙娜丽莎了。)
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能不能了解我们一下?
蒙娜丽莎的微笑很美,很容易“懂”,美女是个男人都“懂”。然后呢?其他画家随便画幅美女图就能跟达芬奇一样吗?不能吧。
所以这时你们又不“懂”了。其实想深一点,大部分人(包括我)也是不懂的。
我这边一个少年宫有过老师跟学生的国画书法展。里面的人基本都是:“这湖里怎么不画水”“这人的头怎么这么大?”“这山涂得好黑真难看”“这毛笔字是瞎划的吧,我女儿的字都比这好看”,要不然就是跟孩子聊天边走边看,情侣恩爱。
传统国画够通俗的吧?但以上评论有哪些算是”懂“的。
还不如以下的当代艺术展,这个只要你经历过语言暴力就会懂,挖伤疤级别的”懂“。
你看到过的对你最具冲击力的设计是什么?
我自己欣赏或者说观看吧,欣赏这词太高端了点。
我自己看一副草书(其实我是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字)
【我们是否有看懂当代艺术作品的需要】
图文无关,举例用
是不在乎能不能看懂。我只要想象作者拿着毛笔在纸上抒发情感,我只要看着笔墨走势猜测作者写字时的心情心态就觉得很有意思了(相较于我爸一脸愁容来说)。这个过程中我看”懂“作者写什么了吗?我猜测出了作者写字时的情绪了吗?都没有,但我不会说看不”懂“。因为观看这草书的过程我感到有趣(虽然感觉那时的草书比不上大师)。
如果用”有趣“,”有细细看的价值(耐看)“作为”懂“的标准。那么大部分人都是不懂艺术的,不管传统古典印象派还是现代当代,因为他们只会看下作者和作品名就会走到下一幅画,就差写到此一游而已。
如同贡布里希说的:“我们常常看到有人手持展品目录,闲步走过画廊,每停留在一幅画前,就急忙去找它的号码。他们翻书查阅,一旦找到了作品的标题或者名称,就又向前走去。其实他们还不如待在家里,因为这简直没有看画,不过查了查目录而已。这是一种脑力的“短路现象”,根本不是欣赏作品。”
ps:我猜当代的音乐跟文学以及电影喷的人很少应该是他们“欣赏”起来太需要时间了,画跟摄影看一眼就可以评论,音乐和小说电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看完,而他们怎么可能会把宝贵的刷朋友圈跟微博时间用来“欣赏”这些叫人不懂的玩意。
当然我也不是来秀优越的,因为大部分古典绘画作品(这里特指印象派之前)我也是“不懂”的,我大部分“懂”的是大师们的写生手稿。如果说以前大师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卖出去,那么为了练习而写生的草稿就显得纯粹多了。没有目的性,没有功利性,不用考虑买主喜不喜欢,不用考虑完成度,画到哪就是哪。画家走到某个地方看到景色或者人物,坐下来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张或者几张手稿。
而正是这种随意性,却让潦草的手稿包含了作者当时的情绪与想法,而一副完成的作品是包含了作者很长一段时间的想法情绪,太多的想法情绪互相干涉,反而很难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我相当反感超写实的缘故。
而印象派画家本身能决定一幅画到底“画没画好”,所以可以说印象派的作品本身也是草稿。
达芬奇的写生
达芬奇的设计稿
莫奈
可以这样说,达芬奇的画之美在于理性秩序规范,如同一位文静礼貌的女士。
而莫奈的画之美在于感性无序随意,如同一个玩泥沙的小孩子。
前者你会端坐着与之交流,且她的情绪藏在礼貌的笑容里边。
而后者你可以陪同他一起玩耍,他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推荐阅读
- 发射 金星上有生命吗?NASA一口气发射2个探测器,谜题即将揭晓
- 最新消息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可编程数字纤维 有内存传感器和人工智能
- 初入职场的我们 《初入职场的我们》郑茹心为什么会离开?
- ins Running Man:金钟国去济州岛度假!狗哥练拳击似乎颇有成效
- l4wudu 吴亦凡厂牌首秀,L4WUDU居然忘词了,Rapper和明星比还是有差距!
- 哥伦比亚大学 人类是否能够再造个地球环境,进行移民,生物圈2号告诉我们还是洗洗睡吧
- 稀土 在我国发觉比希土还有价值的商品,储藏量全世界第一,使用价值达到上千亿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淄博哪里有AJ专柜
- 国内本科毕业,银行工作8年,怎样去新加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