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长寿密码和为先

自古以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甚至有皇帝专门炼制金丹,以保长寿不老,殊不知 , 这背后有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去解开吧!
解开长寿的“密码” “和”为先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 , 老子的《道德经》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的涵义相当丰富,有相应、协调、和合、和顺、融洽、适中等诸多意义 。追求长生久视的长寿之道——中医养生学 , 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一理念,并将其贯穿在了养生的始终 。
当然 , 中医养生的“和”,由于与中医理论和养生实践的密切结合 , 有了新的含义 。具体来说,养生之“和”就是要求人们在养生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 维持生存环境的良好、稳定与和谐 。这一“生存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包括人体自身的内环境 。
最终,通过内外的调养,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阴平阳秘 , 精神乃治”的养生最佳状态,即阴阳平衡,身心健康,从而长生久视 。
从生命规律来看 , 人体自身的“形与神俱”是长寿的基础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及精气神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各部分组织结构常保持完整和功能协调,机体就能维持良好的生命状态,这是健康长寿的内在因素和必要基础 , 《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意义就在于此 。所以养生应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 , 主动运用各种手段 , 保持五脏系统的和谐统一,达到和维持精充、气足、神旺的健康状态,自能“不成神仙也寿长” 。
【解开长寿密码和为先】然而 , 不可否认的是,“顺天应人”是长寿的重要保障 。养生的“顺天应人” , 指自身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 。
古代养生家多主张人应择地而居、应时而动,即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居住且日常活动要符合自然界时令变化的规律 。这种养生认识在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毕竟今古不同 , 现代社会的人面临着更复杂的问题,择地而居不容易实现 , 但我们可以尽量美化居住环境,并可辅以择地而游来满足我们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环境的亲和要求 。
另外,应保持家庭环境的和谐,所谓“家和万事兴”,否则,天天因家事不和而烦恼,即使养生方法再妙,也难得良效 。
其实,《黄帝内经》中的《灵枢·本神篇》早就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 ,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段话中的“顺、适、和、安、节、调”道尽了养生之“和”的真谛 。希望养生爱好者能以此共勉,习之、惜之,以达和谐养生之“圣度”!
走路快的人更长寿
数据显示,走路慢的人中有77%死亡,中速的人中50%死亡 , 而走路速度快的人中 , 只有27%的人死亡 。研究人员称,该调查揭示出行走速度是寿命长短的“预警器” , 即使在身体健康的人身上同样适用 。这一研究在美国老年学会会议上提出 , 发表于《美国老年学会》杂志11月刊的相关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
“原因可能有两个,”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斯蒂芬妮·A·史图登斯基博士说,“一是对走路快的人来说,走路本身就是很好的锻炼;二是这些人体质一直比较好 , 所以走路时健步如飞 。”
无独有偶,日本学者在探索长寿奥秘时,也发现寿星有长期快步走的习惯 。用较快的速度走路,对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压的发生都有良好作用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陆一帆认为,走路速度和身体机能是相辅相成的 。
一般来说,走得快的人,心脏、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机能都比常人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也比较好 ,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自然更佳;反过来说,长期有规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生理机能 , 如减缓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让他们显得更年轻 。
陆一帆表示,对年轻人来说,一般7—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但到了四五十岁,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频率会逐步下降 , 步幅也会变小 。他提醒,老年人尽管步履蹒跚,但还应尽量把步子放快一点 。
日本东京保健体育教授波多野则建议,快速步行时间一般要持续半小时左右,速度以每分钟120步左右为宜 。步行时,身体要略向前倾斜,双臂自然下垂,协调地前后摆动于身体两侧 。全身着力于脚掌前部,步态要均匀、沉稳而有节奏 。走到微微出汗即可 。
需要提醒的是,进行快速步行锻炼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如体质较好的人可在步行中结合慢跑;而体弱者则应循序渐进地由慢速逐渐加快,距离由短到长 。
总结:人需长生 , 讲的是平和的心态,以达到目的为目的长生,是不健康的!(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7,作者:马烈光,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