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风俗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我国传统节日,下面咱们就具体说说它们的特点 。
一 先说说春节 。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个时候几乎都放假了,在外工作的人都努力往家赶,和家人团聚 。
春节的活动很多:扫尘、祭灶、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 。
把家里彻底大扫除,清除垃圾,换上新的物件,迎接新年 。三十这天贴上红艳艳的春联,期待来年生活幸福美满 。
我们这里初一这天早晨都吃饺子,来庆祝团圆,然后去拜年,送祝福 。从初二开始走亲戚,访朋友 。
各地方的风俗略有不同,但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期待新年好运连连,好梦圆圆 。
二接着说清明节 。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清明节又是传统节日,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到了清明节天气慢慢暖和起来,农民就该准备耕种了 。“谷雨前后,栽瓜种豆”说的就是清明到了,可以准备种植一些蔬菜了 。
清明节由古代帝王祭奠而来,古代人们在这天扫墓、祭奠、蹴鞠、插柳、荡秋千等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诗就充分描写了古人清明扫墓归来的情景 。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更改全国年节放假办法》的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把春节、中秋、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 。
到了清明节这天放假,让人们扫墓祭奠 。
三 最后说说重阳节 。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人们在这一天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 。我国的古诗词里写了这些活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写的就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
【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风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写的就是九月九赏菊、喝酒的活动 。
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九日,九九谐音久久,长久之意,所以人们有敬老、崇孝的传统 。
爱老、敬老也是我国人们的传统美德 。2007年7月1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
那么我们过春节、清明节、重阳节有什么意义?
这些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孝道文化,尊老、爱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
春节的习俗和文化:祭祀神灵、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 。
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
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 。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
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涵 。
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如挂艾草、午时水、沐兰汤、薰苍术、食粽子、扒龙船等习俗 。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
七夕节的习俗和文化:七夕乞巧、穿针乞巧、喜蛛应巧等习惯 。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 。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十分重视 。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 。
中元节的习俗和文化: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 。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 。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
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 。祭月、赏月、拜月 。
重阳节的习俗和文化: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 。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祭祀、登高、饮菊花酒等风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