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是多么美好真挚的爱情啊,不管对方富有贫穷,健康还是疾病,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相互陪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一生一世,这才是爱情最该有的样子啊 。
可是偏偏还有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多少渣男渣女,想要离开对方的时候,都会拿这句话来当挡箭牌,说,这是圣人的意思,说离开是为了双方好!
可是,如果圣人还活着,我想他一定会跳出来说“你渣你就渣,你没有担当就没有担当,不要断章取义让我来背锅,成么?”
【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其实是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http://imgsh.easyfang.com/230612/10423a335-0.jpg)
文章插图
在翻译此段时我们先要学会翻译古文所注意的两点:1.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否则很容易产生“断章取义”的错误 。2.古文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古文中的标点符号也应该根据上下文进行添加才能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
从本句的结构上看,属于议论文的模式,其论点是“誉尧而非桀”,其论据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文章开头先举了一个例子 。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然后拿他和相忘于江湖进行比较,到底是“相濡以沫”好还是“相忘于江湖”好呢?我们可以从两点进行分析:
首先,从文章的结构上看,作者用了大半篇幅描述了“相濡以沫”,对于“相忘于江湖”只用一句带过,难道作者花这么大力气举了“相濡以沫”的例子只是为了在最后用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来否定掉前者吗?这不符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
其次,从上下文的内容来看,作者举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论证最后的一句“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所以,根据议论文的结构可以知道,整句的中心思想应该在最后一句,其意思就是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
因此,在理解这篇古文时应该紧紧抓住其中心思想“称誉尧而谴责桀是不正确的做法” 来进行理解,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拿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做比较也是不对的”这一论断 。
但是这样一来不是会得出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自相矛盾的结果吗?其实不然,开头曾说过,中国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都是现代人在翻译古文时后加的,所以在不理解上下文意思的基础上添加标点符号很难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一些情感因素,难免会有发生错误的时候 。因此在对本文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后我们只要将“不如相忘于江湖”后的句号改问号,就能够使整篇文章通顺了 。
所以这一古文的原意就是:
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难道这样还不如在江湖涨满时各自游走、相互忘去?你这样想就和称誉尧而谴责桀一样,还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
最后要说的是事物的本来规律是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生存!有人说相濡以沫不是两条鱼在一起的自然状态,其实不然,从开头庄子就一直在描述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天气干燥,于是水干了,两条鱼同时被困在了陆地上,这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于是两条鱼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的现象,开始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是两条鱼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更是对自然最好的适应,也是为了生存,他们这样做是再自然不过的了,难道这样会没有相忘于江湖好吗?相信那些看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说相忘于江湖是多么伟大的人们都是在断章取义,都没有好好看过《庄子·大宗师》,所以根本不能理解庄子这篇文章全文的中心思想,自然会得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论断 。
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有一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其意思就是说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 。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 。这就叫“真人” 。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这才是庄子所要追求的境界 。
所以认为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是对庄子思想的曲解,庄子更加崇尚的是随遇而安,也就是像鱼儿一样,到了困难的时候大家就相濡以沫,到了该分手时就相忘于江湖 。但是其实还有一种比相忘于江湖更自然更美好的状态“那就是相爱于江湖”,既然两个人能相爱又能自由自在的存在于江湖,何乐而不为呢?鱼儿是因为记忆很短暂,所以才会选择相忘于江湖,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两个人相爱为什么不可以相爱于江湖呢?作为两个相爱的人,相爱于江湖那才是最自然的状态了啊 。那才是庄子所说的道!能够做到困难时相濡以沫,富裕时相爱于江湖的那才是庄子所说的得道的“真人”啊!
![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http://imgsh.easyfang.com/230612/1042392522-1.jpg)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劳动的名言警句
- 庄子田子方得到什么启示
- 要想瘦跑步不如波比跳
- 孔子庄子和墨子之间什么关系
- 拜仁的影响力为什么不如皇马巴萨
- 庄子怎样对待生死
- 庄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属于儒家经典吗
- 生活总有太多的不如意该怎么办
- 庄子的作品,庄子的逍遥境界是什么
- 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