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楼台的隐喻是什么,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有什么寓意

雾失楼台的隐喻是什么【雾失楼台的隐喻是什么,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有什么寓意】

雾失楼台的隐喻是什么,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有什么寓意

文章插图
雾失楼台的隐喻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雾失楼台”出自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这句的意思是楼台茫茫在大雾中消失,描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 。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
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有什么寓意"雾失楼台,月迷津度"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
此句出自《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原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 。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 。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首诗运用了“雾”“楼台”“月”“津渡”“桃源"这几个意象,从意象的组元来看,共有三组意象 。“楼台”,象征着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雾吞噬了:“津渡”,象征着可以指引道路、帮助人走出困境的希望,而如今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桃源”,令人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片乐土,而如今人间再也找不到了 。开头三句,分别下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词独特的白描手法 。
白描手法具有朴素之美 。
秦观生活在一个令人感到空虚的时代,连年不断的社会动乱,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宦官间的明争暗斗,他虽抱有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望,但无休无止的派系斗争,使他感到前途茫茫 。作者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通过抒情宛转地表达出来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展现出雾霭飘绕,遮蔽着楼台,月色朦胧,迷失了渡口的自然景色,纵是极目远眺,忘断天涯,桃源样的乐土也无法寻得 。绍圣初年,章惇当政,变法矛盾十分激烈,由于秦观跟从苏轼抨击王安石新政而卷进了朝庭的派系斗争,新派得势,旧党大量遭受贬斥,卷进这场斗争旋涡的秦观,也没有能够幸免,明写生活实景,而宦海沉浮,仕途蹉跎的感伤情绪寓于其中 。既可虚指情,亦可实指景 。妙语双关,以达到物我统一的艺术境界,让读者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到正是作者的愁心朦胧,才反馈出自然界的朦胧 。
月迷津渡的津是什么意思“月迷津渡”的隐喻是前途渺茫,未来没有方向 。出自《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词人因党争遭贬,远徒郴州(今属湖南),精神上倍感痛苦 。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全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