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意思,高屋见瓴的意思

高屋见瓴的意思

高屋建瓴意思,高屋见瓴的意思

文章插图
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后来被引申比喻为高瞻远瞩的非凡气概 。
【高屋建瓴意思,高屋见瓴的意思】成语典故:
汉高祖刘邦刚登基不久,有人向他报告说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按照丞相陈平的计策,借机把韩信降为淮阴侯 。大夫田肯对刘邦说:皇上治服了韩信,皇位稳定 。关中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是皇上建立霸业的根据地 。这里进可攻,退可守,非常便利 。如果从这里发兵攻打诸侯,可以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势不可挡 。
刘邦登基后的第二年,有人报告刘邦楚王韩信打算起兵谋反 。听到这个消息,刘邦非常生气,急召群臣商量对策 。有人提议派大将去楚国攻打韩信,很多人都赞同这样做 。刘邦只是默默听着,什么话都不说 。陈平献策说:我们还不能确定韩信是否谋反,如果贸然出兵,即使他没有谋反之心,也会被逼造反的 。不如陛下假称巡视到陈地会见各路诸侯,引诱韩信前去,到那时就可派人将韩信擒拿 。刘邦听从陈平的建议,捉住了韩信 。
为了庆祝此事,刘邦大赦天下 。田肯乘机对刘邦说:陛下建都关中,又捉住了造反的韩信,真是可喜可贺啊 。关中有广袤的土地,又有险要的地势,可以屯驻大军 。如果诸侯造反,一定会被挡在关外的 。那时,凭借有利的地势攻打造反的敌人,就好像站在高屋上往下泼水那样难以阻挡 。刘邦很高兴,夸奖了田肯,又赐给他很多财物 。
高屋建瓴意思高屋建瓴的意思介绍如下:
高屋建瓴意思,高屋见瓴的意思

文章插图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近义词:高高在上 居高临下 。
高屋建瓴的读音为:【高屋建瓴 gāo wū jiàn líng】 。
高屋建瓴的相关造句如下:
高屋建瓴意思,高屋见瓴的意思

文章插图
1, 基督真正被质疑的不在于高屋建瓴,而在于十字架 。
2, 他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
3, 走进街区,一片繁华,到处高屋建瓴!
4, 韩信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业已定了三秦,平了齐地,立下了大功劳 。
5, 将军的意见如高屋建瓴,不同于流俗 。
7,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非要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不可!
8, 听了他一番高屋建瓴般的讲解,我才茅塞顿开,心里亮堂了许多 。
9, 毛主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表明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
10, 他高屋建瓴而受到人民的尊敬 。
11, 解放军解放南阳后国民党反动派依靠高屋建瓴,尝试负隅顽抗,来阻遏解放军前进的脚步,但是解放军气势磅礴的气势,急忙溃退 。
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高屋建瓴的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地势占有优势,从这里向诸侯用兵,就像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
【示例】他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近义词】高高在上、高层建瓴、建瓴高屋、居高临下、瀽瓴高屋
【反义词】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扩展资料
1、高屋建瓴的近义词
居高临下
【解释】居:站在,处于;临:面对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
【出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一年》:敌居高临下,我战地不利 。
敌人居高临下,我战场地理位置失利 。
【示例】新上任的厂长不但没有居高临下的派头,而且使人感觉非常亲切 。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2、高屋建瓴的反义词
螳臂当车
【解释】当:阻挡 。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 。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你不知道那螳螂吗,愤怒的手臂来抵挡车辙,不知道他自己不能胜任的 。
【示例】你去和泰森比赛拳击,简直是螳臂当车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高屋建瓴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