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早发白帝城 》的诗句,要理解这句诗究竟是何为?
首先要了解李白写《早发白帝城 》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逃奔蜀地,太子李享统军讨伐安禄山,不久,李享既位,史称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玄宗任命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便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 。李白曾为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唐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湖北荆州) 。《早发白帝城》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
《早发白帝城》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
文章插图
其次,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 。李白写“两岸猿声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的轻舟飞快地行驶在长江上,能日行千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当他听到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时,由于轻舟飞速而过,只听猿啼声处处,眼观山影重重 。他象笼中放飞的小鸟,自由飞翔,聆听大自然美妙的音乐,两岸猿声成为“浑然一片” 。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 。
文章插图
再次,李白为什么只选"猿啼",而不选"鸟鸣",或其他……现代人类学家认为猿是我们人类的先祖,猿近似人类,"猿啼"近似"人啼" 。因而"猿啼"——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也是这种意象 。李白作为永王李磷的幕府参加平定安史之乱,却因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以"附逆"罪遭流放,虽能赦免 。但心中情感是复杂的,他回想起在永王军营时,作《永王东巡歌》诗组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此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因而李白用"两岸猿声啼不住"来描写自己复杂的情怀 。
文章插图
我的解答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是这首诗里最精彩的一笔 。
可以从两方面解答:
1、“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底是什么意思?
猿啼在古诗中大多会被用来表达孤寂、漂泊等,因为猿啼声像哀鸣,像哭泣,很容易对古时候旅途中的人产生强烈的孤苦之情 。比如马戴的“猿啼洞庭树,月照一孤舟”,比如孟浩然的“山暝闻猿愁,沧江水急流”,比如韩愈的“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鸣两三家”,再比如王昌龄“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总之,可以看到,猿啼已经被符号化,成为了专用的意境,就是表达羁旅愁思 。那么,为什么李白在这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是不是同样的意思呢?
我们分析,为什么猿声会啼不住?因为轻舟实在太快了,从三峡顺流而下,两岸不断地有猿啼,一个接一个,一声接一声,所以李白反而在这里感受到了欢快,或者说李白心里欢快,然后把这种欢快的心情强加给猿身上,所以周围的猿啼也好像很欢快,像列队欢迎似的 。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反衬手法,猿啼本来是一种凄凉的意境,如果连凄凉的猿啼声都代表欢快了,说明什么呢?是不是更加能体现诗人的欢快心情 。
高手之高,就在如此 。
2、李白为什么要写“两岸猿声啼不住”?
我们来看看整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总共四句,有三句都属于直接描写,早上从白帝出发,一天渡过了千里江陵(这个肯定夸张了,我们暂且不去质疑),最后还是描写了轻舟,已经过了万重山 。
我们从写作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第三句,这首诗还有韵味吗?大家都特别喜欢“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气,但是如果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而是其他的,比如继续描写舟行千里的豪气干云,是不是感觉这首诗少了灵魂?
“文章看山不喜平”,写诗尤其如此,文章必须有曲折,有高潮有平地,抒发豪气也不能一味去描写壮志豪云,否则也是干巴巴的,没有诗味 。
“两岸猿声啼不住”是这首诗唯一的侧面描写,是这首诗的诗魂所在 。
【两岸猿声啼不住是哪首古诗里的】这首简单的诗,如果你没有明白这一句的份量,说明你没有真正理解这首诗,或者理解怎么写诗 。
推荐阅读
- 描写春节热闹的诗句
- 形容好风景的诗句
- 两岸猿声啼不住猿声指的是什么
- 梦啼妆泪红阑干的阑干是什么意思
- 黄莺啼鸣指的是什么动物
- 濯锦江边两岸花这首诗的意思
- 三峡中描写猿声的作用是啥
- 伤心的古代句子
- 用叫的同义词填空猿
- 让人落泪的的伤感诗句-伤感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