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京这座城市,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而现在,南京又多了一张新名片:创新名城 。
一年前,南京动员部署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并发布2018年“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一年后,2019年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南京举行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再次发布“一号文件”聚焦科技创新工作 。
同时,南京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科技创新成绩单,令人刮目相看 。
“要让大家今后在国内外,只要提到南京,就知道这是一片创新的热土,只要提到创新,就想到南京 。”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说,要让创新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 。
科技型企业登上创新主场
1905年,德国电化学家尤利乌斯塔菲尔提出了著名的“塔菲尔公式”,揭开了电化学动力学的序幕 。
2018年,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在一家以塔菲尔命名的公司里,一条条智能化流水线源源不断地“吐”出一个个黑色“小匣子”——电芯 。
“目前,我们的能量密度在235Wh/Kg,一次充电,巡航里程可达500多公里 。2020年达到300Wh/Kg 。充电是很多车主都担心的,我们目前可以实现12分钟快充80%,实验室数据显示6分钟充满电,比在加油站排队加油还快 。”公司副总经理姚世镜说 。
这家建设投产仅用了4个月的公司,全年呈现“满跑”状态,订单已经排到了2019年 。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2018年南京净增高企1282家,是上一年的8.7倍 。
在2018年高企培育工作中,南京市取得了全省“四个第一”,即:新申报高企数增幅、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数、获得省级高企培育资金以及当年新增高企数四个方面位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南京高企发展的大幅跨越和最好成绩 。
一系列看似不能克服的困难、不易达到的指标、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路径中得到破解 。这些都源于系统的顶层设计:“121”战略明晰了目标和定位,一号文件形成了支撑和保障,“十项工程”推动了落地和落实,市场化机制激发了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 。
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说,目前创新名城建设已进入关键期,希望企业家、科研单位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主动对接政策、深入研究政策、用好用足政策,搭上南京创新驱动发展这班快车 。
新型研发机构架起成果转化桥梁
【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2017年底,高翔辞去南京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职务,作为一名普通教授出资,成立了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高翔和他的团队占股80% 。
一年下来,该研究院孵化出4家企业,营业收入达4669万 。脱离了体制束缚,团队创新潜力得到极大地释放 。
南京拥有高校53所,在校大学生83万人,国家级研发平台120多个,两院院士82人 。但是,多年来庞大的科教资源并未转化成驱动创新的火车头 。如何将科教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南京亟须破题 。
“南京创新资源不少,但关键是缺少激活和撬动 。”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说 。
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南京按市场取向制定政策,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扶持对象以企业和高端人才为主,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化落地为主,科技服务以中介机构提供为主,人才和项目以市场决定为主,创新投入以社会资本为主 。
2017年9月起,南京聚力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力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把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突破口 。
“政策要求人才团队持大股,让研发机构完全成为‘自己的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等6名院士按照这一“架构”,自筹资金组建了南京增材粉体材料研究院 。一年来,已有3名诺贝尔奖得主、55名国内外院士来南京创新创业 。
有别于传统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按混合所有制组建,就像一只可持续孵化创新企业的“老母鸡” 。以江北新区为例,40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和引进企业163家,成为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 。
政府不冲在一线,但在政策奖补、环境培育、优化服务方面给出“大红包”:政府出资收益最高50%奖励人才团队;对运营好的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奖励500万元;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最高奖励50万元 。这一顶层设计,把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社会创投全都激活了 。
15个高新区“拧成一股绳”
支付宝的刷脸支付,用手势“控制”空调的温度,用语音“指使”机器人干活……这些已经并不陌生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来自南京新港高新园 。目前,这里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80多家,研发人员超过4000人 。
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有品线上线下全国总部、网易有道江苏总部、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地处南京河西的建邺高新区,最闪亮的“标签”是什么?无疑是由各路创新型企业总部汇聚而成的强大“朋友圈” 。
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在南京,最年轻的江北新区却有雄心壮志,要打造一座未来城 。台积电(南京)公司12 吋晶圆项目已正式量产,14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先声药业、绿叶思科等生命健康领域各类企业700 余家集聚在此,还有一批基因龙头企业在江北新区创业 。
2017年11月,南京对全市83个产业园区进行整合,形成15个高新园区 。瘦身整合一年来,15个高新园区规模不减、质量提升,高新园区已日渐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排头兵 。
2018年,南京市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超75%,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91%;规上高新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73.31%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国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中,南京高新区在全国15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由原来的27位上升到20位 。
南京市科委副主任、市121推进办专职副主任陈为生介绍,接下来,南京将构建“一圈双核三城多园”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把全市高新园区和科教资源“拧成一股绳” 。(张晔)
推荐阅读
- 南京十大老字号美食餐厅,济南十大老字号餐厅排名
- 南京酱鸭怎么做
- 在南京看长江去哪里最好
- 南京夫子庙门票价格
- 创新组织制度建立什么相互协调
- 设计创新的名言
- 最新一线城市人口排名数据 全国人口排名前十名城市
- 在南京好朋友乔迁最好送什么礼物 朋友乔迁新居送什么礼物最好
- 南京云锦的历史沿革
- 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