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能在《史记》中列入帝王本纪


项羽为何能在《史记》中列入帝王本纪

文章插图
《史记》中把项羽列为帝王本纪,后世对待此有皆然相反的评价 。
其一,太史公以事实为根据,当秦灭亡之际,名为义帝天下,实则是项羽主持,天下各路诸侯分封,项羽一人说了算,刘邦王汉,入主汉中 。虽然,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其实行使帝王权力 。
其二,霸王实则诸侯,太史公以之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
那么,司马迁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可能是太史公的性格使然 。
章太炎先生在讲国史时说:“太史公纪六国事时,无所取材,取诸其人自著之书,不免失之浮夸 。”我以为《史记》记事确实存在这方面的情况 。鲁迅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学家之绝唱;应该是指其描写体例、人物刻化、叙事语言而言;其记事、记人的真实性应不在其中 。如其在《高祖本纪》中载:“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 。”意思是诸侯及将相共请刘邦即皇帝位,刘邦先是推让说,应该让有德行的人来做皇帝,自己不敢当 。大家都说,您从一个亭长起家,率领大家诛除了暴秦,平定四海,有功的人都裂土封了王侯,如果您不当皇帝,就是封了王侯的,心里也有顾虑 。您必须做皇帝!刘邦听后说:“那你们如果说我做了皇帝大家方便,那咱们就变家为国,做这个皇帝 。”这里,明显在贬低刘邦的水准,做皇帝连个官话都不会说,好像是江湖班子老大在大会上说话 。此处应该不真实 。再如《项羽本纪》记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兵数百人 。”这是说,项羽在虞姬自杀后率八百子弟兵突围,由于被骗陷于沼泽中,让汉军追上了,返身死战脱险,只剩下二十八骑跟随 。又分兵三路冲入汉军阵中决战,项羽所在一路又损失了两个战士,但他们已经把汉军甩在身后 。于是向东到达乌江岸边,把乌骓马交与乌江亭长,他和所余战士手持兵器徒步返身迎战汉军 。只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汉军好几百人 。试想想,项羽就是个机器人,在晚上没有休息好,与敌军苦战经日,最后放弃战马,徒步作战,一个人还杀掉了至少两百个人 。显然夸大了项羽的能力!
司马迁为人个性很强,有时到了自以为是的程度,他认为谁好,就不惜溢美之辞,他认为谁有问题,即使找不出毛病,也在用词上有所贬损 。导致他受宫刑的原因,就是为李陵鸣冤 。不管怎么说,李陵投降匈奴是既成事实,非要说李陵投降有理,显然有些牵强 。但他就是要坚持,和汉武帝顶 。结果在大家的救助下,死罪免了,被处以宫刑 。
回到题目上来说,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就是他认为项羽被刘邦更有资格作皇帝,没有做成,是由于天不叫项羽做,而不是项羽没有本事 。而刘邦就是做了皇帝,也掩饰不了他没有资格的本质 。
太史公史料积累深厚,写作文采飞扬,又有宫刑后的悲苦情节,千百年来,大家喜欢他的文采与行文体例,同情他的遭遇,很少深纠其中的瘕疵,更由于大家喜欢演义,说英雄、道好汉,对项羽个人英雄主义的认可,大过了对事实的尊重,自然而然地承认《史记》把项羽列入本纪是应该的 。
但在历史上,也是有人认为太史公这种作法不恰当的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他的《史通》中就提出了对的反对意见 。《史通 本纪第四》:“然迁之以天子为本纪,诸侯为世家,斯诚谠矣 。但区域既定,而疆域不分,遂令后之学者罕详其义 。”刘知几认为司马迁把天子列入本纪,诸侯列入世家,这是很正确的 。但是,他虽然划分了门类,而具体操作中界限却不十分明确,以致后代学者搞不懂他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于是他结合《项羽本纪》的实例,对司马迁提出批评:“项羽僭盗而死,未得成君,求之于古,则齐无知、卫州吁之类也,安得讳其名字,呼之曰王者乎?春秋吴楚僭拟,书如列国 。假使羽窃帝名,正可拟同群盗,况其名曰西楚,号止霸王者乎?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意思是说:项羽僭越上位,起兵为盗而死,也未从名份上成为君王,如果从古代人物中寻找相似者,就和齐国的无知、卫国州吁是一类人物,怎么能够在行文中避讳他们名字,称呼为“王”呢?春秋时,吴、楚国君曾经冒用“王”号,而经书中仍然像诸侯国君一样记载他们 。如此不说,即使项羽已经窃取了皇帝名号,正好应该在史书中把他降低到同群盗一样的地位,更何况他的国名“西楚”,称号“霸王”呢?霸王,也就是当时的诸侯 。写诸侯却称之为本纪,以名称来考求实际,实再是错上加错 。
其实,所谓《二十四史》,不外乎是把历史人物事件记叙下来,让后世知道发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出过什么人 。起个累积历史经验的作用,把事情、人物记叙清楚是主要的,至于记叙体例、格式等形式是次要所在 。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非要定个编写类别,把某一类人归一起,以示敬重或贬斥,这也无可厚非 。但要为此争论不休,则似乎有些多余 。
【项羽为何能在《史记》中列入帝王本纪】《史记》作者司马迁为何把项羽写入帝王本纪呢,标准答案只有司马迁知道 。作为历史爱好者,只能根据史料去分析,写出个人的一己之见 。正确与否,不得而知 。个人认为:首先项羽作为楚汉战争的一翼,项羽是一个悲剧式英雄,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秦朝末年,陈胜武广、项羽、刘邦以及赵国旧势力都是反秦的 。项羽在灭秦中有突出的战绩,一是假借项梁名义,杀宋义,取得楚军上将军之权,便于其自主决策反秦策略,二是项羽带2万楚军灭秦救赵战争中,渡河之后,破釜沉舟,持粮三日,自断后路,大战秦军,与秦军九战,绝其甬道,大破秦军,收秦军二万,为防其反水,坑秦军残余2万 。其次,对项羽讲信誉是肯定的,鸿门宴不杀刘邦,虽有“妇人之仁”之嫌,但必竟显示了其英雄大度的作为,以鸿沟划定为楚河汉界,项羽便引兵回彭城,而刘邦且乘胜追杀,刘邦在军事上虽没占到便宜,但违约的是刘邦 。第三,司马迁有崇敬英雄情结,项羽年少读书、学剑均不成,但喜欢学兵法,不过兵法也没学出成就,但项羽勇猛过人,力能扛鼎 。在兵败垓下,四面楚之时,项羽写了催人泪下的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美人惜别,可谓是最高境界的爱情悲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