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写魏碑的金钥匙——“切翻笔法” 春秋笔法

魏碑标志性的方笔属于共性特征,绝大多数的北魏书法带有这一特点,所以,我们称之为典型性与标志性笔法 。典型性的笔法特征是构成魏碑特殊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
我们常听到用毛笔写魏碑强调“切”与“翻”的笔法 。那么,为什么写方笔必须要切锋、翻锋呢?其技巧的关键和要领是怎样的呢?
那么,何谓“切锋”、“翻锋”?
切锋都是以侧锋切笔的 。用侧锋会给笔画的刻画带来方便 。
切锋的目的,是用笔尖刻画三角形点左上的棱角,用笔肚(腹毫)刻画左下的棱角 。
翻锋的目的,是将侧锋转换为中锋,以使毛笔保持中锋状态运行 。
掌握了由侧锋切锋刻画棱角,并转换为中锋行笔这一技巧,这是魏碑切翻技巧笔法的原理所在 。如果这样的技巧掌握娴熟而准确,那么,所有的方笔就都可以驾驭了 。
首先,以三角形的方“点”为例,分析“切翻”笔法的要领 。
点画大致分为正切点和反切点 。所谓正切点就是:露锋入笔,向右下侧锋切入,即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 。起、行、收三步骤瞬间完成 。
反之,反切点就是:露锋入笔,向右下侧锋直切,于是向左下方逆时针捻管翻锋,然后出锋 。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 。
点画是魏碑中最常用、最典型的笔画,基本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举一反三,由点画演变成其他笔画,大同小异,基本原理类似,一通百通,应用自如 。

解析写魏碑的金钥匙——“切翻笔法” 春秋笔法

文章插图
解析写魏碑的金钥匙——“切翻笔法” 春秋笔法

文章插图
其实,1、横画就是由正切点与反切点连接而成的,中间加上中锋行笔的过程 。
2、竖画其实就是横画的旋转90度而已,悬针竖就是在反切点的下行中锋出锋收笔即可 。
3、撇画就是在竖画的方向上向左下方行笔而已 。
4、捺画同样是与点有关系,并不是在起笔处,而是在捺脚的部位 。典型的方笔捺,需要用腹毫来刻画捺脚的造型,要有切翻的动作,切出捺脚处的棱角,轻切后翻锋 。
虽然有些难度,一旦明了点的变异概念,并驾驭得了点的变形技巧,写主笔捺其实并不是分困难 。当然,这一笔是由难度的,。
5、钩的部位是一个很清晰的三角点,只是角度和位置的不同而已 。这一笔应该是魏楷笔法中最具难度的一笔,道理是,难在它都是处于笔画的末端,它前面有很长笔画,需要连续准确的运笔技巧才能完成(竖弯钩一笔最难) 。
它的难点是:侧锋转中锋,中锋再转侧锋,这样用笔的转换,并且,在转换的最后还要刻画关键的笔形 。此外,再加上竖弯钩一笔中还有运笔方向的问题,所以,是很不好驾驭的 。其中,关键技巧是用腹毫刻画钩脚的方笔,必须要反复地揣摩和练习,强化训练 。
此笔是最有魏碑笔形特点的一笔,笔法技巧最难的一笔,同时它还是绝对的主笔,因此,必须掌握,并确保书写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另外,对钩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更需悉心揣摩临拟,要达到写任何形状的钩都能信手才行 。
以上的剖析,虽然直白浅显,但容易领会 。等魏碑入门后,再深挖博大精深的魏碑里丰富的笔法,体会魏碑遒劲与旷达的美 。
【解析写魏碑的金钥匙——“切翻笔法” 春秋笔法】文章编辑单位:天哲教育,签约冲刺中书协国展达不到目标全额退费的机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