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几个 晕轮效应
心理学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但心理学知识除了难理解的知识点多之外 , 在考试时也会遇到很多有趣味性的效应 , 接下来 , 就由中公老师带你认识下这些有趣的心理效应吧!
文章插图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 又称“第一印象”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 , 与一个人初次会面时 , 45秒钟内产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因为这个第一印象一旦形成 , 它就能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 , 并持续较长时间 。
在面试中 , 面试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领导和专家 , 他们有较高的识人水平和辨人能力 。业内有一种说法很有道理:20分钟的面试 , 关键是前面2-3分钟 。考生走进考场和坐下的瞬间 , 穿着打扮和身体活动会“自然说话”:衣冠不整说明这人缺乏礼貌、做事没条理 , 穿着花哨说明这人华而不实 , 一身名牌说明这人要求太高、喜欢张扬 , 姿势扭捏说明这人缺乏气质 , 目光游离说明这人情绪不稳 , 缩手缩脚说明这人缺乏自信等 。开口回答第一个问题 , 面试官就能对考生知道个大概:说话吞吐说明这人思路不清 , 声音太小说明这人信心不足 , 空话套话连篇说明这人飘浮和虚伪 , 好高骛远说明这人心态不佳 。
总的来讲 , 尽管考官们对的标准把握可能不一致 , 但对“第一印象”的要求却基本一致 。这就是:着装大方 , 仪态美丽;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坐姿端庄、眼神温和;面带笑容、性情友善;声音宏亮、表达流畅;坦率真诚、富有感情;机智干练、做事务实 。
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 , 考生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整个面试过程的前3分钟 。注重自己的仪容、衣着 , 注意礼节和细节 , 注意进考场时的五六步走路 , 注意自己的坐姿 , 注意自己的神态 , 注意自己的开场讲话 , 尽可能给考官们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
文章插图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 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由于我们对他人的某个品质或特点形成深刻或鲜明印象后 , 被我们强烈感知到的品质或特点会把他人的其他特点掩盖起来 。就如因为月晕而看不清月亮的轮廓一样 , 造成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
为克服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 , 管理部门都要求面试官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每一位考生 。然而 , 在面试实践中 , 由于面试官是人而不是机器 , 因而面试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 往往存在着以偏概全的认知倾向 。
作为考生 , 在面试过程中 , 要巧妙地运用好晕轮效应 , 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 把自己的特色努力突显出来 , 给面试官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 从而得到考官的赏识 。作为面试考官之一 , 曾有一次面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文章插图
三、近因效应
它和首因效应相反 , 指我们可能会根据某人的最近一段时期的表现而改变对他的一贯看法 。例如 , 某人平时很节省 , 大家一直认为他很小气 。但他在为灾区人民捐款时出手最为大方 , 于是大家迅速改变了以前对他的小气的看法 , 从此对他产生好印象 。相反 , 如果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 但在捐款行动中一点没表示 , 大家也会改变了对他大方的看法 , 认为他是个很小气至少是没爱心的人 。
近因效应提醒考生 , 在面试快结束时一定要注意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例如 , 一次面试中 , 一位考生的全部问答都已经完成 , 考官们对考生前面问题的回答较满意 。这时 , 主考官随口问了一下考:“您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么样?”本来我们期望这位考生回答一下“很好”就完美结束了 , 没想到这位考生一下子情绪失控 , 自负和自卑同时兴起:“今天的问题和我准备的很不一样 , 没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 , 我回答得一点都不好 。”一句话 , 让原本建立起来的好印象一扫而光 , 这样的回答其结果可想而知 。
文章插图
四、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 , 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 , 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 , 告诉他们的老师说 , 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 , 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 , 他又来到这所中学 , 奇迹又发生了 , 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 , 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 , 有的是消极的 。在学校中 ,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 , 就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 , 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 , 如果对学生寄予厚望、积极肯定 , 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 , 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 那么 , 你的期望有多高 , 学生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相应的 , 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很注意 , 多给予孩子较高的期望 , 培养孩子自尊心 。
文章插图
五、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 , 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 , 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 , 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 , 则更容易达到目标 ,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
在学校情境和家庭生活中 , 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进行教育孩子 。例如 , 先对学生提出较低的要求 , 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 , 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 , 然后逐渐提高要求 , 从而使学生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
文章插图
【你知道几个 晕轮效应】以上就是心理学中对面试或对生活来说影响较明显的几个效应 , 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推荐阅读
- 你真的会使用吗 摄氏度
- 真正决定你职场上限的 麦肯锡
- 让人失望的句子
- 离线下载是是什么意思 你离线下载过吗
- qq非主流网名繁体字带符号
- 爱情甜蜜微信
- 严重腋臭怎么办呢
- 你知道饮水机到底多脏吗 tds
- 忧虑的句子名言
- 你吹过的晚风那我们算不算相拥什么歌 你吹过的晚风那我们算不算相拥出自什么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