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宋玉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相传为屈原的学生,与潘安、兰陵王、卫玠合称“古代四大美男” 。关于宋玉的言论有许多典故,最为人们熟悉的乃《楚辞·宋玉对楚王问》,且来看看: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文章插图
一、《宋玉对楚王问》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宋玉对曰:“唯,然,有之 。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徽,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篱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全文内容十分精僻,通过楚襄王与宋玉的一问一答,呈现了战国时期音乐的流行程度与鉴赏乐平,呈现了古代吉祥物的象征意义与志向德行,通篇借喻抒情、托物言志,抒发了宋玉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当时人才不为人了解的实况 。
楚襄王听到众多士民议论宋玉有不检点的行为,所以当面问诸于宋玉,言辞之中极之委婉,所谓“不誉之甚”,实际上已为众人指责了 。宋玉因朋友景差推荐,仕于顷襄王,但官位不高,只是大夫,仕途很不得意,所以楚襄王此问,给了他陈词借喻的机会,并给后世留下了几个著名的成语典故 。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文章插图
二、宋玉言论与典故
1、同理心陈词 。宋玉从楚襄王口中得知有人以“行为不检”诽谤他,他没有立即反驳,回答说,是有这样的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 。先达成同理心,然后“和而不同”,话锋一转,“请让我把话说完” 。接下来宋玉并没有解释“诽谤之事”,而是抓住时机陈述“人才观”,希望得到楚襄王的赏识 。
到底宋玉被人“诽谤”何事呢?据《登徒子好色赋》载: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
原来楚国臣里东家有一个“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的美女,登墙偷窥宋玉三年,宋玉也未为所动 。这就是“宋玉东墙”的典故 。
2、乐曲粉丝借喻 。古典诗歌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体,《诗经》、《楚辞》等多以歌舞的形式流传,“宫、商、角、徵、羽”为五阶,“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 。当时乐曲的流行程度是什么状况呢?
宋玉陈述,有一个在郢都唱歌的客地歌者,开始唱《下里巴人》,国都中有几千人跟着他唱;他唱《阳阿薤露》,有几百人跟着他唱;他唱《阳春白雪》,只有几十人跟着他唱;他唱歌时延长商音、降低羽音、配上流利的徵音,跟着他唱的不过几个人罢了 。他的歌曲越高雅,跟着唱的人就愈少 。宋玉以歌曲借喻自己乃高端人才 。
这就是“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成语典故的由来,《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分别指通俗低级大众化、比较通俗流行和相对高雅的歌曲 。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文章插图
宋玉“曲高和寡”的鉴赏趣味正好与“宋玉东墙”形成了联系,士大夫认为宋玉东墙绝色佳人如此青睐还看不上,实在“好色”;而宋玉认为此女子才貌德尚未达到他理想要求,“曲高和寡、知音难求”,对恋爱对象的标准过高而已,并非好色 。而作为人才标准的定位,曲高和寡,宋玉借喻表达出得不到君主赏识的观点 。
3、吉祥物托志 。凤凰、鲲鱼都是中国古代民间的吉祥物,凤凰、鲲鱼的吉祥物图腾象征美好的事物 。
宋玉以凤凰展翅腾飞于云霓比喻宏大的志向,以早发于昆仑、午踞于渤海、晚宿于孟诸泽的鲲鱼比喻广阔的胸怀和美好的德行,并自喻:“清高的我行我素,庸俗的世人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啊!”
如此“孤芳自赏”、“恃才自傲”的辩解,纵然借喻歌曲、凤鲲形象委婉,宋玉终未得到楚襄王的刮目相看而委以重任,却因为东墙佳人的青睐,令他登上了“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宝座 。
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著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代表作,《宋玉对楚王问》亦为其作品 。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