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说三伏天,但是很多人对三伏天都是不怎么了解,那么三伏天是什么意思呢?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三伏天是什么意思1、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
2、“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
3、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 。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
4、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 。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 。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 。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 。
关于三伏天是什么意思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
推荐阅读
- 国内最大的PT网站是什么?资源最多的?原盘最多的啊 pt站
-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 脑门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你知道吗
- 八国联军什么意思
- 1999年建立了什么组织 g8峰会是什么
- 拿笔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 学硕与专硕的区别是什么
-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王昌龄的《出塞》原文是什么
- 公摊面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