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韩信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个没落贵族,贵族等级有天子,诸侯,大夫,士 。应该受到了贵族式高等教育,他应该是一个士,但是他的阶层是没有封地的,只能帮诸侯,或者大夫干力所能及的事,当时贵族他这个阶层也享有佩剑,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在民间他应该不会劳作,等待机会,找到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就一番事业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我觉得有首歌唱出了韩信早年的心声:“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同时也道出了他吃不上饭的原因:骨感的现实撑不起丰满的理想,干等不干活自然没饭吃 。
韩信出身普通家底儿也不灿烂,没什么余财继承,想吃饭途径无非四条:一、靠勤奋,种地或经商 。可他瞧不上也懒得干;二、入公职,效仿刘邦吃皇粮 。可他品行不好没人推荐也没人要;三、当强盗,走彭越、黥布的路子 。可他宁可钻裤裆也不想把脑袋别裤腰;四、当门客,发挥特长 。可他学的是兵法——《汉书》中说他有《韩三篇》传世,专业冷门,和平期不好就业 。
没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没饭吃,韩信穷困也是必然 。其实吃饭这种俗事很长时间都没纳入他的考虑范围,因为有南昌亭长这个冤大头可以蹭,跟上班打卡似的,硬是把亭长老婆吃急了 。肚子饿扁时韩信也想过自力更生,比如去河边钓鱼 。可这哥们技术不行鱼也没得吃,还是边上的洗衣大娘可怜他给他带了几十天盒饭 。
所幸韩信赶上了秦末大乱的风口,提着宝剑从了军,先跟项梁后跟项羽再跟刘邦,算是有了铁饭碗 。但他仍不拿吃饭当回事,跳过槽,犯过错,最后不辞而别,要不是萧何连夜追回还不知去哪喝西北风呢 。韩信最后成功了你当然可以总结一大堆诸如人才不会埋没、金子总会发光之类的鸡汤,但我认为这事太偶然,没什么参考性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谢谢邀请!韩信早年贫困,母子相依为命,并不是常年都没有饭吃,缺饭吃的时间大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大约月余的时间 。因为韩信的父母死,不需买地安葬,说明韩信还有一点地,地里还有些收益,韩信的母亲很勤劳,若正常情况下,地里出产的,也能将就着生活,但是韩信还要交皇粮,买书读,韩信个子大,饭量也大,这样一来,每年要差月余的饭 。韩信的母亲去世前,韩信也帮母亲到地里劳动,韩信的母亲去世后,由于韩信整日在研究兵法,也没有什么时间去进行田间管理,这样也收不到多少粮食,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那时候,正常年景,每亩能收几十斤粮食,就很不错了,管理不好,就草荒了,还收什么粮食?这是韩信贫困的原因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肯定挨饿,当地的亭长家里吃几天,浣衣大娘,给他十来天饭,这样就接上麦季了,并不是常年无法吃 。韩信个大有力,作战勇猛,若常年缺饭,依靠乞讨,能有这样的身材?能去打仗?真正挨饿的时间是他的母亲去世后那两年 。22岁就从军了,就不需要他考虑吃饭的事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大连为什么没有成为东北人买房度假的首选地,而成就了海南?
- 为什么美股能走出气贯长虹的十年牛市?
- 一些大学老师月收入是否只有三到五千?如果是,为什么不跳槽?
- 为什么抖音那么多美女?而现实中却感觉很少?
- 西瓜为什么生长期无副秧
- 猕猴桃67年的属老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呢
- 为什么有些南方人说大连比深圳要好?
- 最近网上郑强的报道为什么很多?
- 都说山东省是大省,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
- 为什么山东人特别喜欢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