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心理问题不容小觑

胡墨涵
高考近在眼前 , 在专心复习之余 , 也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
备战高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 。这场长跑不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 更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想要在这场长跑中取得好成绩 , 健康的心理状态必不可少 。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 , 不少学生面临着心理问题 。有的过度焦虑 , 有的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 , 有的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 , 甚至会发展为抑郁症 。
如何克服心理难关 , 以更加乐观自信的态度迎接高考?这不仅是每位考生要思考的问题 , 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合力探 索 。
学会接受失利
“挫折教育”不可少
在高考这场长跑中 , 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 。
2013年 , 四川崇州市的一名高考复读生因为成绩差本科线6分而选择了服农药自杀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 , 这名学生平时成绩一直很好 , 而且很努力 。悲剧发生后 , 家属称孩子坚信一定要考上本科 , 才能出人头地 。
针对这一案例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心理卫生中心马渝根称 , 这名考生或许将高考成功作为了人生唯一的梦想 , 但高考的失利其实只是一时的 , 人生是漫长的 。“遇到挫折后 , 需要用一种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它、思考它 。”马渝根说 。
近几年来 , “挫折教育”越来越多地被提及 。所谓“挫折教育” , 指的是教育学生在遭遇挫折后能够正视挫折 。
《海南日报》于2020年7月发文称 , 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悲剧性事件虽然诱因不一 , 却引发了人们对挫折教育的思考 。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李惠君说 , 许多心理辅导对象都无力应对挫折 。一些学生在成绩下滑或者父母给予压力后不能正确应对 , 出现了情绪崩溃、逃学、厌学等问题 。李惠君表示 ,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比较多 , 包括太过强调“成功文化”、家庭保护过度、刻意打击学生等原因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 家庭要给予情感支持 , 学校也应该给予学生心理辅导 。
过分焦虑弊大于利
复习压力大 , 往往会催生焦虑感 。据《潇湘晨报》报道 , 近15年来 , 我国的考试焦虑发生率平均为22%左右 。受访的医学专家称 ,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发生焦虑的可能性要大于大学生 。本质上来看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面临的挑战不能得到解决 , 焦虑情绪一直无法消失 。
焦虑本来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 但长时间不受控制的焦虑则会带来负面影响 。不受控制的焦虑可能导致学生感到慌张、手足无措 , 因此影响学习 。
除此之外 , 焦虑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最常见的是肠胃方面的问题 , 有些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会出现胃肠痉挛甚至胃痛 , 这有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引起的 。
2020年9月13日 , 据《潇湘晨报》旗下医疗新闻账号“潇湘名医”报道 , 长沙一名17岁的高中生长期肠胃功能紊乱 , 就医后被确诊为患有强迫性的焦虑性精神障碍 。焦虑性精神障碍间接导致了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的紊 乱 。
除此之外 , 焦虑导致的生理问题还有很多 。有的学生会发生食欲减退、厌食恶心;有的学生则在复习中会大量出汗、头痛气喘、心跳过快 。
抑郁症非小事
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2019年 , 人民网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18岁的晓月打算放弃高考 , 彻底根治已经困扰她5年的抑郁症 , 学业压力是抑郁症出现的诱因 。很早以前 , 晓月就开始就医 , 但是每当症状有所好转 , 她就又投入学习中 , 因此抑郁症不断复发 。晓月表示 , 自己对自身的要求、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冲突 , 也是造成自己心理问题的因素 。
患抑郁症的高中生不止晓月一个 。全国存在大量患抑郁症的高中生 , 他们中的许多都像晓月一样 , 在学习方面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 。
2018年 ,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中发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 近年来抑郁症已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 , 在备战高考期间 , 要谨防考生患上抑郁症 。他表示 , 来院就诊的很多高三学生都是心气高、求胜心强、性格内向的学生 , 他们已然成为了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 。心境的持续低迷是抑郁症的显着症状 。患者的思维会变得迟缓 , 说话变得缓慢 , 认知功能也可能会发生损害 。如果学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 一定要及时与家长、老师联系 , 必要情况下及时就医 。
迈过高考的坎儿
广阔世界在等你
近些年来 ,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发布于2013年的《哈尔滨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 , 该地区有近一半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表示 , 2005年该地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还不到40% , 而8年以后 , 这个数据上涨了近一成 。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布的《中国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 , 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左右 。新华社评论称 , 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这些报告在提醒人们 , 看不见的“心魔”已经盯上了青少年 。目前各地院校配套的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辅导师资总量不足、专业性不强 。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合力让青少年敞开心扉 , 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 。
高考生群体面临的学习压力大 , 心理问题也更严重 。这一问题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2021年 , 高考即将来临之际 , 全国各地的很多中学都进行了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 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 部分地方电台还开设了心理指导讲座 。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门坎儿 。《中国青年报》2020年发表的《致2020年高考的你》一文中引用了北京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的信 。信中说 , “高考只是千回百转人生路上的一座桥 , 一段经历 , 不是命运的唯一决定因素 , 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 不是最终人生价值的体现 。”对于考生而言 ,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小考验 , 更广阔的世界还在高考之后等待着他们 。跳过这道门坎儿 , 将能够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
拎客:
考前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
【高考临近,心理问题不容小觑】2021年高考临近 , 学生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
随着复习时间越来越少 , 不少同学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如果在考前发现易错题型仍没有掌握 , 或者计划背诵的部分怎幺也背不下来 , 切不可因此陷入不良情绪 。考前出现很多问题是正常的 , 这些问题也许对考试的总体分数影响不大 , 但因解决不了问题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却可能会被带到考场上 , 影响总体发挥 。
如果考前出现焦虑心理 , 要及时排解 。宣泄是一种排解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 学生可以将自己焦虑情绪向他人倾诉 。学生也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 。科学证明 , 适当的运动有益身心 , 可以缓解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 。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 , 可以抽出10到20分钟进行慢跑、跳健身操等运动 。深呼吸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好方法 。有规律的吸气与呼气 , 可以使身心放轻松 , 缓解因焦虑而带来的心跳过快等生理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