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 拉康的镜像理论

“想象”是镜像阶段的产物,但“想象”这个词在这里是名词,不是动词 。指的是儿童通过意象在脑海中组装一个完整的个体的体验(曼斯菲尔德42) 。当孩子们看到镜子里的影像时,他们实际上在脑海中有一个自己的愿景 。换句话说,当他们经过镜子阶段时,孩子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完美完整的形象;这里强调“完美”,是因为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一个自我的美好想象,把自己等同于镜中的形象(Glowinski et al. 115) 。
而“想象”是一种“误认”(sarup102),虽然它在大脑中孕育了一个关于自己的“完整”概念 。这种误解就是“想象”的两面性,既让人觉得“完整”,又让人觉得“分裂” 。在镜像阶段,儿童发现自己与镜子中的形象同步 。当他们的四肢摆动时,镜中的影像也随之摆动,于是他们有了一种认知,认为镜中的影像和自己是一样的 。其实这种认知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一个人仅仅通过镜子里的影像就知道自己的长相 。因此,从拉康的观点来看,镜中的形象不是自己,而仅仅是镜中的形象,是“他者”(Glowinski et al. 88) 。
因为儿童通过他者把镜中的形象等同于自己,所以大脑中完整的自我依赖于他者的结构,与他者密不可分 。中间的另一个既是帮助也是障碍,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图像来理解实体,但图像毕竟不等于实体,只能呈现片面而非全面的理解,仅限于视觉而非所有的感官体验等 。因此,主体的自我认同始终是一种“错误”,在有与无、有与无之间摇摆;主体一旦形成,就注定了主体的永久分裂 。
03
符号(象征性的
拉康称“符号秩序”为塑造主体自我形象的他者 。“符号系统”是一种意义结构 。人类的外部世界,生活中能触及的一切,谈论的一切话题,都包含在符号系统中 。然而,拉康对前后期的象征系统有不同的看法 。越往后,他的解释就越深刻 。他认为这个体系包括社会规范、法律、血缘关系等等,可以称之为生命的“框架” 。同时,它也是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人们知道如何通过符号系统来实现自己,即通过符号系统提供的方法来做事(Glowinski et al. 198) 。比如有人说“八卦”这个词,别人听到了,就会知道这个人想表达什么 。这是因为语言已经成为一个人说话背后的框架,使得这个词变得有意义 。这是符号系统操作的例子之一 。
上述例子也可以用来解释符号系统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拉康延续了费迪南德·德·萨苏尔的“能指”和“所指”概念来解释无所不在的符号系统 。简单来说,索绪尔认为当一个人使用一个词的时候,这个词就是一个符号,指向这个符号的主旨,形成一种解释的或者象征的关系,也就是内涵意义或者说内涵意义 。就上一段提到的例子来说,当有人说“八卦”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指向了某种意义,这就是意图 。它可能指“干、坤、真、看、根、训、理、对等八字”或“流言、丑闻等八卦”,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和上下文 。
拉康进一步拓展了索绪尔的“符号链”概念,即每个符号也是一个符号 。看似意义的终结其实是另一个符号,指向另一个符号,以此类推,表意功能可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Glowinski et al. 200) 。比如“八卦图”作为标志,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标志指向另一个标志 。比如“干”就是“天”的意思,“天”可以向下延伸含义,比如“商”、“君”、“父” 。然而,流言蜚语可以指隐私、流言蜚语、闲言碎语、无聊等 。如果八卦是主旨 。把这些符号和标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表意链”,就是刚才拉康提到的人类社会结构 。当然,这种意义的连续性不仅限于语言的使用,还包括行为、文化现象等 。,都属于这个范围 。
【如何理解拉康的镜像理论 拉康的镜像理论】04
真实的
“现实”用来解释想象和符号系统之外完全不可触及的存在(Glowinski et al . 155);换句话说,现实世界所涵盖的内容是无法通过人类的方法来理解的 。在人们认识的过程中,“现实”中的事物必须经过符号系统的过滤,应用既定的语法和文化传统来产生意义(曼斯菲尔德44) 。比如桌子上有一个花瓶,但“花瓶”这个概念本身,包括它的形状、功能和价值,都是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首先,我创造了“花瓶”这个概念 。当我看到一个花瓶时,我不知道有一个花瓶 。相反,花瓶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当人们说“花瓶”这个词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使用符号系统中的符号,而这些符号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真理本身是不可检测的,它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它不能以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出现(研讨会 。书XI 167) 。

    推荐阅读